书城文学赵瑜散文
25434000000027

第27章 雪野大原瞻气象

以“雪野大原”组词,显见北国风光雄奇。其实,里头另有—番悲喜事。

雪野是我的朋友老董,好诗而称雪野,雪野即老董。如鲁迅即周公,周公便是鲁迅,例不尽当,理是—致的。

雪野爱诗写诗且日日以苦酒助诗兴,往往失了常态,也不屑于常态媚俗生活方式,—段时期过着某种非人生活。在好多年间,他兀自在文化隧道的幽暗曲径中摸索前进,不见光明,没有希望,朋友们总是担心他,怕他某—天跌入诗国的地狱黑坑中,断送了诗人脆弱生命。

真正的诗国有—种地狱黑坑之美,胆怯的人便不是诗人,恐惧的心便会向世俗投降。雪野矢志不移,英勇地向诗国挺进着。从西方刮来百年新诗的烈风,吹乱了他那飘飘长发,瘦骨嶙峋迎风唱和,忍饥耐渴挺进着,道路越走越黑暗,他经历了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诗人的苦难历程。他企盼越过那黑暗坑道,踏攀彼岸。伏降于市俗庸世,不愿孤身、孤胆、孤独、孤立的过往诗客们,不可入诗国,不可做诗人,不能得诗境。

雪野就曾是—位在极权与金钱双重体制压力下身心俱疲的流浪汉,年复—年,时而落魄无助。

这是—种两难境地,没有殉道般历练,不能脱作诗人胎,如是而为,却常常果真殉道不还,真诗人,实难活。

西方百年新诗烈风,把我们无情地吹刮拷问。朋友们总是担心雪野,担心诗人拿什么支撑生命……传统,融汇,兼容。

东方文化艺术的传统,东方生活方式的传统,东方古典审美的传统,东方包容大同的传统,在中国山西黄土地,无私地拥抱爱抚了我们瘦弱的雪野。老董热爱古董行。

2002年秋收季节,雪野终于在收藏鉴宝大世界里,安置了诗人生机勃勃的新家。雪野找到了把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于—身的新支点,行将枯竭的诗人体内,燃起了新生命烈火。从收藏到交流,从陶醉到交换,从芜杂地摊到登堂人室,从三晋历史到京都商源,中国古代文明那星星之火,转换成雪野手中—只西式火炬(而不是火把),照亮了诗国隧道—重重幽暗曲径,引领着诗人裹伤前行。

雪野迎战过诗歌生涯可怕的两难,迈人过绝底困境,是东方文明之光,送雪野走大地过山岭终于放歌平生。

雪野事收藏,立山西民间老窑古瓷为本,传统生活气息浓密于堂室,鲜明风格特点奇崛于九州。—步步向成熟走,向深厚走,向审美走,向规模走。他赋于店堂以生命,店堂给他以诗根。叫响了店堂好名字,意远又动听:取晋祠堂殿楹联“汾水人大原”末二字,叫做“大原堂”。有古远清流滋润着三晋沃土,其堂广大。

往昔艰危时日,朋友们确曾为他担心,现在我真切为诗人高兴。出版这部新集子,应是他标致性转折点,是他从地狱到光明的大结晶—西方美好文化品种,在东方黄土高原落地生根,其善始成。于是,友朋改古句而咏:

雪野大原瞻气象,青天—鹤见精神。

2005年夏于并州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