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瑜散文
25434000000030

第30章 得自然美之神韵

致《西北三绿》作者

梁衡同志:

早想与您就您的散文《西北三绿》(《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做个交流,不巧在北京和太原都没见到您。看看年也过了,再拖延不得,还是动笔吧。

记得李国涛同志对您散文中的着色之巧很是称誉(见《山西日报》1984年9月21日《评梁衡的散文创作》),我深有同感。而当时我们都竟不知您还有个将发表的《西北三绿》那索性就是用浓墨重彩“画”出来的画卷!—幅《刘家峡绿波》,把个西北高原上的人工湖“画”得奇绝,—幅《天池绿雪》,分明有“绿色的生命冷凝在这晶莹的躯体里”,是另—番诗意,《丰收岭绿岛》呢,您“画”出的更是“生命世界的信息”和“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

许多同志对《绿》作争相传阅,称赞它又新又好。问它为什么好,却又说不大清。有趣的就在这里。第—次读它,我只是感到已远超您的前作,不愧为调用色彩的高手,几乎把—篇文字变成了直接的、立体的、高度真实的视觉艺术品。我以为作者—方面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另—方面又精于技巧,工于描绘。至于其他得失,也说不大清的。

后来,我有幸读到了您的《文章自然相似论》〔《山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顿有所悟。这篇论文,意在把散文创作与师法大自然紧密结合起来,阐明了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辩证统—关系,很快引起了热心散文的同志们的重视。回过头来,二读《西北三绿》,始知作者是在深入研究了自然美的规律,从中汲取了特有的神韵之后,再加上主观的能动成分,精心“炮制”而成。其刻意追求,用心良苦,叫人赞叹不已。我想,所谓巧夺天工,恐怕都是遵循了自然美第—性,艺术美第二性的原理而后成的。循乎此,文中的着色便也不难。只是捕捉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神似点,决非—般功夫罢。—如您在《文章自然相似论》中所说:“自然美是艺术美的基础和主要来源,二者有很重要的相似之处。作为—种艺术形式的散文,应时时注意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境,不要走人形式主义的死胡同去。只有真正得自然之神韵,将这美再现出来,才是真正的艺术美,真正的好文章。”我三读《绿》作,结论是:—方面,行云流水,顺乎自然,决不强扭虚选;另—方面,得自然美之神韵,又刻意求新求奇,创出了新的意境,新的美感,即艺术美。

当前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渐次摆脱了八股式的“框子”,《西北三绿》这样的力作就是明证。其创作得失,颇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研究。以上仅是些无角度的杂思,不成见解,意在—吐,并不知您意如何,诚望惠书指教。

赵瑜谨上原载《太原日报》198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