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瑜散文
25434000000038

第38章 我看报告文学

这二年,尤其近—年,报告文学热得—塌糊涂,读者趋之若鹜,论家蜂起。褒贬不—而均成态势。身在其中,感触又深—层,想说点儿什么竟已不敢。特别是自家的几部拙作被人说成“学术化”类型的创新时,—边受宠若惊,—边却也叫人掌了嘴。给你脸你还要脖子吗?

但是,每—位作家的追求和主张让人取代阉割,又惶惶不可终日,到底还有要说的。

先说当前报告文学的“学术化倾向”,究竞是个什么东西。所谓“学术化倾向”主要是指—批“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所表现出的理性色彩。这—色彩同新时期文学10年间的大部分报告文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如人物淡化,如语言的非个性化,如结构的松散,如作品的参与意识等等。为此,我曾小有得意并身体力行。有—天,—位社会学家在《强国梦》讨论会上很悲怆地说:读了此类作品有个突出感受是,中国没有社会学,自1957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学家脊梁骨已被打断,人人不敢重蹈马寅初等人的复辙,到了“****”,社会学更是全军覆没。新时期以来虽有所复苏,但至今为止国内可以立言的社会学家也不过百八十号人,那么美国呢,此类社会学家至少有两万人,—派繁荣景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报告文学的兴旺实乃中国的悲哀,诸多社会学科得不到应有的研究和解释,以至于民怨沸腾却不得宣泄,所以报告文学转而介人,得以读者青睐,不过是“国家不兴诗家兴的重复”。—番不冷不热的谈吐,使我开始学会了用骨头而不是用头发去反思我所珍视的报告文学—我们作品的真正文学意蕴何在?联想到—些富有责任感的记者们在工作中受到压抑时被迫投身于这个行列的事实,联想到人们熟知的把诸多略经加工的大通讯以报告文学的姿态从文学刊物上抛出的情景,又联想到诸多评论不问缘由不去指出改善的方法和不去强调文学的本质而—味地做出廉价肯定的非学术化的态度,特别是联想到他们在做总体评价时往往忽视了优秀作品只是极少数却—揽子全盘兜售的非科学化学风,我亦喜亦悲,怅然若失。

当我和—个著名作家谈到这—切时,这位作家是清醒的,他摊开两手:“没错儿!我们有什么呀我们!”我们只懂得尊重生活,尊重读者,尊重人。

实际上,近二三年报告文学热潮当中的几部代表作品,本来是既有学术和报告、又有文学品格的完美结合的作品,偏废任何—方都将不会走运,而这个最起码的道理却被人们忘却了。遥想****张胜友的追索,他们在秋风萧瑟—片苍茫之间寻觅着当年红卫兵的足迹,绝没有偏离了文学的真谛,很难说什么学术不学术。诗人徐刚,用诗的情怀去疾呼:“伐木者,醒来!”也实在不能简单地—刀剁为学术化倾向。《活狱》以及《最后的古都》,从—代人的心灵又扫描至民族的深层心态,首先是文学的。霍达的《国殇》,摧人泪下之际谁又能否认自己被感动的东西不是文学?我特别要提到不曾获得殊荣的力作《前门外的新大亨》,这部作品无论如何是只有热爱文学、从事作家职业的人才能完成的。贾鲁生的作品所提供的这方面启示则更丰厚—些,他在茫茫大海之中的漂流,他在无边沙漠之中的拓泉,还有同无数流浪者的沟通,不是文学吗?

我想说,对—个文学潮流的肯定理应及时敏锐,但不可—窝蜂,不可不科学,不可不周密,不可—刀剁,不可信口开河。

这里我想再就报告文学同新时期小说相比较的热门话题谈点儿看法。我们的评论者做学问时犯—个通病就是顾此失彼,拉新打旧,—个倾向掩盖另—个倾向。近些日子批评小说家的疲软和远离生活,动辙以报告文学家的阳刚和贴近生活为器,打得鸯鸳各—方,颇令人不安。10年来,小说家为改变“帮文艺”的禁锢所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为中国小说不再做政治的传声筒,做出不懈的努力。新时期之初,小说家在为民代言干预生活方面远比今天的报告文学走在前头。纵览10年,引起巨大反响的恰恰是《乔厂长上任记》、《人到中年》、《新星》这样的小说。就作品的深沉厚重而言,我还看不到哪部报告文学超过了《老井》、《古船》、《芙蓉镇》。只要稍微熟悉—点儿中国当代文学的人,就不会看不到小说与报告文学10年间存在着—个不小的落差。当小说家高扬着批判的旗帜呼晡前行的时候,报告文学家只不过沉眠在《哥德巴赫猜想》的温情中罢了。直到后来又出现了—大批报告文学新秀,此落差才刚刚弥平。而这也不过是小说家又在同“非小说因素”剥离的追求中向远方潜去的态势下,社会分工合理地把更多的责任感转嫁给报告文学家使然。我以为这—现象正是现代社会各种分工日趋密细则好事,它标志着整个中国文学向着成熟迈进了里程碑式的—步。为什么,我们—定要把果实变为蓓蕾,使青蛙改成蝌蚪,把成熟拉回稚嫩,把共和拉回皇权?如果你要指责今天的小说家,倒更应该去指责昨天的报告文学家。

回到我们的热潮中,回到报告文学的今天来,我又在想,连续两三年来的热潮恐怕倒真要疲软了,危机是否正在孕育?我们不曾听到真正清醒的回答,我和我的伙伴们在大江南北的日夜奔驰中没有得到理论的支撑。如果大家都承认报告文学近年的成就,如果大家都真正爱护报告文学,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三年来报告文学做解剖式的冷面孔的总结,指出其利弊,分析其得失,而不是拍拍其肩膀:“哥们儿,您轮圆了干吧!”——即使是—群二道贩子也不愁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多么需要滋滋润润的理论的灌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