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游思无轨
25454700000020

第20章 游思无轨(7)

其实做下属的小人并未甘心被牵制,他会暗暗地给上司记“变天账”,一旦揭裂面皮,咱俩一同完蛋。

做官的小人之所以喜欢小人做下属,根本在于,共同感于君子们对他们的心理挤压,他们之间会互相开开心,出出闷气;然后,他们还要共同战斗。

他们有共同的利害和利益。

他们要时时“窃”商立身和发展的办法,也会为一些小伎俩的成功,喝上几杯。喝几杯之后会自我吹嘘,做下属的小人也敢在做官的小人面前说几句大话。做官的小人这一刻极为宽容,知道下属压抑得太久,发泄一下,说破了没“毒”。

但君子们千万不要听小人的酒话,因为小人多喝几杯之后,也会说几句极人性的话;但酒醒之后,感到很后悔,听了他的话的人便被他当贼防了;你一旦成了他跟中的贼,便要遭算计,已避之不及,防不胜防也。

做官的小人,有时喜欢做下属的小人在人前出丑。他会允许旁人对其下属进行批评指责。但笑眯眯的眼睛之后,是一张黑色的底片,他会把发表批评意见的人的面孔牢牢摄定。他认为,日后会对他进行清算的亦正是这些人。所以,你未得罪他,便已经得罪他;君子们懵懂着,他们清醒着。

你偶尔会搭乘一次做官的小人的车,你会无意间议论到他的下属,小人R,好心的司机便丢给你一个眼色。事后,司机怯怯地提醒你:“当着他的面,千万别说R的不是。”君子们一定都遇到过这般情景。

但这样的司机不多,还须君子们自我清醒。

他们亦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他们之间很亲密,亲如兄弟。其实他们的亲密更多地是做给旁人看的,之间未必有多少真情谊。一旦隶属关系解除,亦即利害关系解除,反做官的小人最烈者必为做下属的小人,他会反得淋漓尽致。反过来,贬这样的下属最甚者必为做官的小人,会贬得那人一钱不值,人不如狗。这样的下属不会到病房给退职的上司送去新鲜水果;这样的上司也不会给下属的小孩几个压岁钱。

非亦非,非亦不非;悲亦悲,悲亦不悲。实例正在生活中摆着。

用人可前,不用人可后是他们的根性;谁也不对谁负责是他们的处事原则。

身分相同的小人之间,无几多奇异故事,碰在一起了,互相利用一下;待事一过,情意两迄,互不该欠,各走各的道,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劳神是也。

故,小人男女生活在一起。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只要我们生活着,一定要遇到小人,这是注定了的。企望不遇到小人是天真的;害怕遇到小人是软弱的。

遇到小人而不招惹,也只能是一种调侃。因为小人是钻营者、投机家,他要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果实。所以,你不招惹他,他反而要招惹你,你站在那儿就挡人家的道,他会一寸一寸地蚕食你的枝叶,他要一步一步挤得你无立锥之地。

你不是想做君子么?已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不想窝囊下去,就得寻求解救的良方。这是切实该做的一件事情。

19.说德行

当今,是一个煽情的时代,是一个煽动欲念的时代。

讲德行,便是一种奢侈。

但德行,毕竟是人类高贵的理想层面,还是要讲。

怎样才能拥有德行呢?

一个有德行的人,是能够克制他的感情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智和他的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

所以,德行,从本质上,是一种情感伦理的观念,而非政治伦理之范畴。德行之操作,须远离欲念,以理智和良心作情感调控之具,克制一己的感情,守本分,尽天职。

这未必是说,欲念就是一种罪恶。正向的欲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但机械地把欲念分成可以产生的欲念和需要禁止的欲念,亦是不正确的。产生欲念,是人的本性使然,故产生不产生欲念,不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控制欲念,才是我们自己的事。任何一种欲念,只要你能够控制它,如爱情,若你被它使役,它亦会变成坏的欲念。大自然不许可我们的爱好超过我们的力量可能达到的范围,理性不许可我们得到我们不该得到的东西;良心并不是不许可我们受到引诱,而是不许可我们屈服于引诱。武断地说,一切我们能够控制的情感都是合法的,而一切使我们受到控制的欲念都是非法的——

一个人爱他人之妻,这未必就是犯罪,如果他有能力使这不好的欲念规束在本分和天职的法则之内;反之,若一个人爱他自己的妻子竟爱到了不顾一切社会和人伦的法则,不惜牺牲自己和他人的一切而去取悦她的话,那亦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犯罪。

这是世俗生活中,人人都可以体悟的例证。

于是,德行,是超拨于欲念的精神存在。

面对现实,深感这种超拔的艰难。环境正煽动欲念,流行的价值取向亦使人们的私欲不得满足;讲德行,便意味着在个人占有和享乐上的自我牺牲;做到这一点,非有大毅力大意志不可矣。

看来,德行这个辞就含有困难和斗争的意思,没有果敢的心,是不能够完成的。

德行的产生,便要有“斗争”的力量作保证,力量是一切德行的基础。一个人本身是很柔弱的,在实践德行中,便必须凭借他的意志和毅力,在自我强制的力量积累中完成。只有那些有相当的意志和毅力的人,能够从他人迷人的错误中接受教训而不受引诱的人,能够借鉴别人的恶事而自己不去做恶事的人,才可以成就德行。鲁迅读关于****的书,却绝没有****趣味;******借鉴封建帝王的治国纲略,却不做****帝王……概因为此。

所以,完美的德行的养成,对一般人来讲,也许是以一生的磨练为代价。在芸芸众生中,有德行的人少一些,便不足为怪。

正因为此,有德行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类精品,即便他再贫穷、再卑微、再孤寂、再平凡;而不是那些在市井人眼目的地位高的、金钱多的、声名显赫的人。

作为普遍人,难禁一些生民欲念;但不该没有对美好德行的向往和追求。在自己利益的追逐中,多一些理智,便多一份本分;多讲一点良心,便少一份对他人的伤害。人人若都作如是想,人伦风尚,便不会缺少妩媚的颜色和沁人的温暖。

退一万步讲,人之占有,终将失去;今之欲求,恰是明日尘泥,欲念是一条永远也满足不了的黑洞。若放纵自己的欲念,沦为欲念的奴隶,你便会永远在患得患失中生活,你会在诚惶诚恐中,饱尝空虚失落之苦,你的心灵便一刻也得不到平静,得不到心灵平静的人,是可怜的人,因为他已享受不到生活的自由与率性。

20.说责任

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生命的分量,是人在世间存在的最本质的状态之一。由于责任的粘着,使个体的人之间从根本上建立了互相依存的关系,产生了相互间的情感关怀。人们探讨所谓终极关怀,实质上是在阐明责任的无限性;这种无限性,规定了人至死也逃不脱责任的规束。人的遗嘱是人最后的责任方式,法律使它成为作用于生者的不朽的意志。

责任大体上分“对内”与“对外”两种。对内,指对自己,对家庭;对外,则指对同事、朋友、他人乃至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前者小而“实”,后者大而“虚”;人们惯常所谈之责任,往往指前者。但前者中,对自己负责,似乎不必谈,就依老例,谈对家庭。家庭的对象极具体,不外乎对父母、子女和配偶等。就具体地谈。

对于父母,自然是以赡养的责任为主。至今,不赡养老人者,寡。但多是给予物质,却步慰以情感和精神。所以,再“孝”的儿子,在父母心中亦未必获得完全的满意:老人所需要的精神上的慰安,远大于对物质的需求。老人们多有被“遗忘”的感觉,感到儿女们情感上已与自己发生了隔膜,其情感重心已明显地倾斜,倾斜于儿女们自己的配偶与子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人类进化的内力使然。生物得以进化,便要摆脱进化所背负的包袱;但人类不是一般的生物,其进化,既受制于自然力,又受制于社会力。这个社会力,使儿女对父母必须尽最后的责任。但这个责任,多道德伦理的成分,少自然情感的因素。实际上,再细心的儿女,也不会有太多的耐力,听老人们琐碎地回忆旧事和对身边诸多不满的絮叨,自然会流露出一丝不耐烦,便会勾起老人们心中的酸楚与怨意。所以,许多“不孝之子”是被冤枉了的。但不必辩解,该给其吃便给其吃,该给其喝便给其喝,能陪其聊一刻钟就聊一刻钟,聊不下去了,就只管去做你自己的事,留老人家在那里兀自发发脾气骂骂人。这是老人们习惯了的健身操,没什么不好。

对于子女,其责任自然是抚养与教育。如今只生不养不教的人亦不多。天生便厌弃子女的人不是没有,仅为罕见的个例。所以,没必要大论特论尽责任,最该警惕一下的倒是不要过分地尽责任。过分注重儿女的吃喝,营养过剩,就会育成肥儿;“肥”与“废”相差不多。过分关照儿女的穿戴,年岁甚小,便皮衣皮鞋皮帽;穿皮鞋穿得脚变形,变形为畸,“畸”近于“羁”,丧失了行的自由。过分关注子女的前途,趋时媚势,强行规定子女的人生走向;课业已颇重,却仍要其弹琴数小时,稍不服从,便巴掌上市,“关心”转换为“伤心”,亲情的土地上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普天下英雄豪杰,有几多是被老子呵护而出?挨打,受骂,忍饥,挨饿,受挤对,受屈辱,甚至感到了绝望,才愤然而起,成大气候。世情已多明证,过分呵护的子女,多是窝囊废;望子成龙,反倒宠子成虫。基于此,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和成长条件,任其自由发展,系最明智的选择。说什么对于女要尽到责任,其实是自己在人前显圣的虚荣心支配了自己,子女就成了虚荣心的牺牲品!

最后说到配偶。对于配偶,其责任无非是爱与忠诚。这一切首先应该以配偶间确有爱情为前提。因为爱,而忠诚,系天经地义。而爱,很易变异,便需加倍地珍惜已有的爱情基础,更要懂得****。****,不仅仅是性的过程,而且是不断创造新的爱情内容,使爱情始终有活力的生命过程。所以,聪明人对配偶的责任形式,不是特别注意物质的关照,而是助其提升心灵的修养,增加其精神的吸引。

若配偶间没有爱,只有婚姻,那么,负物质上的全责就已属不易,遑论尽那一种心灵上的忠诚。所以,若在配偶之外找到了爱情,不要考虑道德不道德,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对爱情负责。这就是说,不要强迫谁对爱情负责任,爱情本身自然会使他负责任。往往有这种情形,疾病与失意,会使“叛逆者”回归旧有的虽无爱却相对平静的婚姻,还会发一声“还是家里好”的喟叹,甚至为自己以往的不够“忠诚”而表以愧意。这是生命力衰竭之后,一种本能的自我掩饰,是一种无奈的回归。可以理解,却不可以钦敬:因为他既消耗了爱情,又消耗了婚姻,对哪方都未真正尽过责任,系一种深层次上的自私。

说到最后,在当今物欲的世界,对于家庭,你有一个最大的责任,便是节制家人的欲望。放任家人的欲望而一味予以满足之,会使你沦为家庭的奴隶。当家人的欲望超出你所能负责的限度,你过分的责任心会使你铤而走险:偷、抢、贪赃枉法,不择手段。届时,公道与法纪便会强迫你对国家、社会和民众负责;当你身陷“不自由之境”,便从根本上丧失了对家庭负责的能力。

所以,责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不应只被所谓责任的说教来约束自己。

21.赛场上的人生哲学

对体育比赛的观看,我并不是一个热心者,但不久前谢幕的第43届世乒赛,却深深攫住了我的心。

缘于瑞典队那“王者风范”的参赛形象。即:胜之不骄,败之不馁,处变不惊,失势不乱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能力的淋漓体现。

这一体现的代表,便是瓦尔德内尔——

本次世乒赛开赛以后,瓦尔德内尔每场比赛都是领命出征,在队友失利,压力骤增的情形下,挽狂澜于险象之中。在比赛中,瓦尔德内尔平静得像一座冰山,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均表情泰然。上场以后,他总是让自己舒缓地进入角色,而不像许多选手那样一上来就仓皇地猛打猛冲。人们很难见到瓦尔德内尔仓促的进攻,他喜欢巧破千钧,靠自己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力和近乎于“炉火纯青”的技术打落点,打线路变化。这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很强的球感,更要紧的是要有对球落点的判断和球拍板型的掌握,这一切都要靠运动员有一种超然的自信。最好看的,是瓦尔德内尔在逆境中打球。在压力之下,他面容之上绝无一丝惶恐,他稳健地打着每一个球,不给对手以察言观色、揣摸心理的机会,倒让对方感到了一种肃然的威慑力。他不仅赢球,而且赢得漂亮,赢得对手心服口服。他始终保持自己球艺的美感,保持自己的潇洒风度;有时他宁可放弃一分,也不愿像某些赢家那样,为争一个球而狼狈地奔跑,甚至与裁判发生争执。在中瑞男团决赛中,在瑞典队1:2落后的劣势下,瓦尔德内尔以2:0胜王涛都是在19平以后;这时,技术已显得并不重要,而是心理和意志的较量。

通观瓦尔德内尔在赛场的绰约风姿,与其说他是一名乒乓球手,不如说他是一个卓越的人——

他是一个东方智者,又是一个西方王者,还是一个从简单竞技中创造美的艺术家!

这或许是一种激情之下的简单评判,但却启示人们对简单的竞技者和有思想的竞技家,作一番对比与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