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25994500000022

第22章 能进能退,驰骋商界(1)

商界风云变幻,20几岁年轻人在商界需懂得一些进退之道,打造好人际关系,能让你的商界之旅轻松许多。

巧用眼神让谈判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眼神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眼神的巧妙运用会让谈判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005年夏,某集团经理郭刚带着几位得力助手去广西与商业伙伴谈判。当谈判进行到一半时,突然陷入僵局。会议室中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对方代表团虽仍有人表现得漫不经心,但都在用眼神较劲。

对方代表团希望郭刚对谈判条件做一些让步,然而这与郭刚的预期相去甚远。于是有将近五分钟的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会议室一片死寂。突然,郭刚抬起头,眼神从对方所有人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主要对手上,紧紧地盯着对方的眼睛。对方一开始露出深沉的微笑,但是,1秒钟、2秒钟……随着时间的流逝,对方终于沉不住气了,说道:“老郭,看你的眼神如此坚定,我想今天我再说什么也是徒劳,这样吧,我答应你们的条件,咱们先签一份合同,然后我请大家吃饭。老郭,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如果你想处于主动地位,那么就要善用眼神的力量。运用眼神的技巧主要有:

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

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移开,以示坚定。

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他的面部表情,便于应对。

如果你和别人四目相对,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

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且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做有效地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

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该用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递,能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

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的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在不同的场所运用不同的眼神,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商务交往与谈判中除了要巧妙地运用眼神外,还需要仔细观察对方的眼睛,一个人的眼睛会告诉你他的心里在想什么。

爱默生曾对眼睛做过这样的描述:“人的眼睛和舌头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词典,却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整个世界,这是它的好处。”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这表明它具有反映人的深层心理的功能,是情感最明确的表现。

眼睛的动作及其传达出的信息主要有:

1.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这一平均值,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比如一对情侣在讲话时总是互相凝视对方的脸部。若低于此平均值,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

2.倾听对方说话时,几乎不看对方,那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据说,海关人员在检查已填好的报关表格时,通常会再问一句:“还有什么东西要呈报没有?”这时多数海关人员的眼睛不是看着报关表格或其他什么东西,而是盯着报关人员的眼睛,如果你不敢坦然正视海关人员的眼睛,那就表明你在某些方面不够老实。

3.眼睛闪烁不定是一种反常的举动,通常被视为用来掩饰的手段或性格上的不诚实。一个做事虚伪或者当场撒谎的人,其眼睛常常闪烁不定。

4.在1秒钟之内连续眨眼几次,这是神情活跃,对某事件感兴趣的表现;有时也可理解为由于个性怯懦或羞涩,不敢直视而做出不停眨眼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5~8次,每次眨眼不超过1秒钟。时间超过1秒钟的眨眼表示厌烦,不感兴趣,或显示自己比对方优越,有藐视对方和不屑一顾的意思。

5.瞪大眼睛看着对方是表示对对方有很大兴趣。

6.当人处于兴奋时,往往是双目生辉、炯炯有神,此时瞳孔就会放大;消极、戒备或愤怒时,愁眉紧锁、目光无神、神情呆滞,此时瞳孔就会缩小。实验表明,瞳孔所传达的信息是无法用意志来控制的。

当然,眼神传递的信息远不止这些,有许多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就要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心观察、积累经验、努力把握。

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直逼其要害

在辩论、谈判等需要决出胜负的交际场合中,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是比较常用的制胜方法。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一开口便切入正题,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给对方一个冷不防。开门见山式的辩词通常是雄辩者在事先准备好的。也就是说,在舌战之前,对论战主题乃至对对手的实力进行理性的分析后,制定一两句能让对方躲闪不及又必须正视的辩词,以此搅乱对方的正常心态,使之在慌乱中做出对其不利的决策。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主张合纵抗秦,他们的门客公孙弘对孟尝君说:“您不妨派人到西方观察一下秦王。如果秦王是个具有帝王之资的君主,您恐怕连做属臣都不可能,哪里顾得上跟秦国作对呢?如果秦王是个不肖的君主,那时您再合纵跟秦作对也不算晚。”孟尝君说:“好,那就请您去一趟。”公孙弘便带着十辆车前往秦国察探。

秦昭王听说此事,想羞辱公孙弘。公孙弘拜见昭王,昭王问:“薛这个地方有多大?”公孙弘回答说:“方圆百里。”昭王笑道:“我的国家土地纵横数千里,还不敢与人为敌。如今孟尝君就这么点地盘,居然想同我对抗,这能行吗?”公孙弘说:“孟尝君喜欢贤人,而您却不喜欢贤人。”昭王问:“孟尝君喜欢贤人,怎么讲?”公孙弘说:“能坚持正义,在天子面前不屈服,不讨好诸侯,得志时不愧于为人主,不得志时不甘为人臣,像这样的士,孟尝君那里有三位。善于治国,可以做管仲、商鞅的老师,其主张如果被听从施行,就能使君主成就王霸之业,像这样的士,孟尝君那里有五位。充任使者,遭到对方拥有万辆兵车君主的侮辱,像我这样敢于用自己的鲜血溅洒对方的衣服的,孟尝君那里有十个。”

秦昭王笑着道歉说:“您何必如此呢?我对孟尝君是很友好的,并准备以贵客之礼接待他,希望您一定要向他说明我的心意。”

有的时候,一言就能定输赢,紧紧抓住要点,一针见血,给人一种简洁、干练的感觉,冗长的客套话往往会引起对方反感。

现实生活中,开门见山的表达方法,可以说明自己的信心、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意愿,并促使对方改变原来的主意,不再犹豫,不再因考虑细小枝节而在关键性的问题上与你抗衡;可以在对手未加防范时,使其失去平衡,赢得论战中的精神优势。

此外,这种战术在辩场上常以发问形式出现。如果对方避而不答,可追问他们不答复的理由。若答复不能自圆其说,或其所说不利于发问者,因发问者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可立即进行辩驳。一般情况下,开门见山的发问,对被问者来说都是不好对付的。正由于此,被问者在慌乱中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越答越错的现象,这样,发问者便可轻而易举地将对手击败了。

巧用“我不知道”,能提高谈判效力

谈判是一项双向的交涉活动,双方都在认真地捕捉对方的反应,以随时调整自己的预定方案。有时候,诸如“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在谈判中可能产生极大的效力。其实,“我不知道”是一种不传达的信息传达,它往往比明确刁钻的意思表示更能打击对手。因为既然来参加谈判,就不可能对谈判目标一无所知,对手一般难以预计此类回应,因而当你说“我不知道”时,往往能让对方措手不及。

三位日本商人代表日本航空公司与美国一家公司谈判,谈判从早上八点开始,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美国代表用大量准备充分精彩翔实的资料淹没了日方代表,他们用图表解说、电脑计算、屏幕显示、各式的数据资料来回应日方提出的报价。而在整个过程中,日方代表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

终于,美方的负责人关掉了机器,重新扭亮了灯光,充满信心地问日方代表:“意下如何?”

一位日方代表斯文有礼,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看不懂。”

美方代表的脸色忽地变得惨白:“你说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什么地方不懂?”

另一位日方代表也斯文有礼,面带微笑地说:“都不懂。”

美方代表带着心脏病随时将发作的样子问道:“从哪里开始不懂?”

第三位日方代表以同样的方式慢慢答道:“当你把会议室的灯关了之后。”

美方代表松开了领带,喘着气问:“你们希望怎么做?”

日方代表同声回答:“请你再重复一遍。”

美方代表彻底丧失了信心,试想谁有可能将秩序混乱而又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介绍重新再来一遍?美国公司终于不惜代价,只求达成协议。

素以精明著称的日本商人绝不可能不了解谈判内容,“我们不懂”的真正意思是:我们根本不同意你们的算法。这种说法难道不比直截了当的拒绝更具威力吗?

在谈判中,你不妨学学日本商人,巧用“我不知道”的策略,或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时间的紧迫感来扭转局面

美国的谈判专家柯英,在担任美国某企业的顾问期间,曾被派往日本与某企业进行谈判。

他刚到日本羽田机场,发现代表日本企业与柯英谈判的两名职员已恭候在出口了。他们接过柯英的行李,引导柯英乘上已等候多时的豪华轿车,送至订好的酒店。日本方面的招待令柯英很高兴,在车上闲聊时,一个日本招待问柯英:“您要回去时,我们也会替您准备好到机场的车子,但不知您预订的是哪天的班机?”柯英受到如此礼遇,非常感动,就把回程机票掏出来给日本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