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不过诗经
25998500000009

第9章 弃妇,多情空余恨

往事如烟,将前生的记忆纷纷飘落,散落一地的忧伤,如同翩跹的蝴蝶一样掠过满心的惆怅,谁是谁的过客,如果爱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烟花盛会,那么为何在尘世中翻滚了多时,最后受伤的总是女子,这些男人的记忆再被时间的潮水洗刷之后,他们已经忘记,曾经陪伴左右的那个韶华女子。

女子的深深哀伤

——漫说《召南·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冬天过去,天气渐渐暖和,小麦疯长,桃花盛放,在这段比较清闲的日子里,先民们都会忙着办一些喜庆的事情,比如婚娶,就是上面《召南·鹊巢》的故事。

喜鹊树上搭个窝,斑鸠来住它的家,这个女子今出嫁,百辆彩车迎接她。

喜鹊树上搭个窝,斑鸠来住它的家,这个女子今出嫁,百辆彩车陪送她。

喜鹊树上搭个窝,斑鸠挤满它的家,这个女子今出嫁,吹吹打打成婚啦!

有百余辆彩车吹吹打打从村落里出来,那顶鲜红的花轿,在田野中分外刺眼,夹杂着的喜庆喧嚣,惊起正在简单料理庭前庭后的朴质村民,他们都向这边看来,欣喜的表情浮现在脸上,互相交谈着是谁家迎娶谁家出嫁,发出阵阵艳羡的惊叹。不会有人注意到,在这人群中,有一个特别的女人,因为这场盛大的婚礼,既与她有关又与她无关。

有关是因为马上那个披红挂虑的迎亲男子是自己曾经的丈夫,那无关就不用解释了——他将要娶别的女人。

有一篇养蚕的文章中说到:“喂蚕一般是在晚上,一层层的桑叶撒下去,铺满整个蚕床,然后一个晚上就听见蚕食的声音,沙沙沙,如雨似风,也不见它们怎样的狼吞虎咽,可第二天起来,就见厚厚的桑叶只剩下了丝丝脉络”。

《鹊巢》中的这位弃妇就如同一株桑树,茂盛的绿叶似青春年华时的满头青丝,在整日的劳作中渐渐地变为苍白,岁月让她的容颜老去,家族一天天兴盛与富足。然而丈夫再也不会,站在她的身后,在她低眉的羞怯里把她抱起。她总是被冷淡,总是被责怪,有时候还被呵斥,曾经的亲切与山盟海誓也如风而去,剩下的只有回忆与痛苦。

春风拂面,在这丝丝的温暖中,女人似乎还可以捕捉到一些昨日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的快乐、幸福的情景:她拉起他的手,她靠在他的肩上,她依偎在他的怀里,她体会他抚摩她脸庞的温存,一次次感受爱情的幸福甜蜜。

如今看到马上丈夫的笑脸都与自己是那么遥远。物是人非事事休,往事都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她以为她会痛苦流涕,甚至会发疯,而她沧桑的脸上却写满平静,她知道,有些事是人力无法挽回的,就像在这样的男权社会里,一个普通女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容颜憔悴之后,只有认命!

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当女人无限沧桑地看着自己曾经丈夫迎亲队伍时,没有做出出格的举动,只是微笑面对,那曾经夜夜来袭的疼痛,终于在岁月的的深处麻木了。

自己现在在看一场完全与自己无关的热闹,大家都在被婚礼的热烈气氛感染,还要争些什么?三月的田野,遍野桃花盛放,小麦疯长,斜飞过的喜鹊,已经开始到处搭窝了,树枝上还没有嫩绿的芽,喜鹊忙碌多日,最终搭建了温暖的巢穴,准备暖一窝今春的小喜鹊,奈何回到巢穴的喜鹊却发现自己的家园被冬眠醒来的斑鸠侵占,这公平吗?可谁会注意到这样的不公平?

女人不去追求所谓的公平,其实她明白她被遗弃的根本原因——寒微的她和阔绰的新娘,实在是无法相提并论,让任何一个男人来选择都是同样的结论。

因为男子在在男权社会中享有特权,男人有正妻,有贵妾,还有陪嫁等。先秦时候的媵妾制度保护着他们的特权,来满足了感官的享乐与权欲的梦想。媵妾制度是先秦婚姻制度的一种风俗。

《分羊传·庄公十九年》中说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伺一聘九女。”

简单来说就是诸侯娶一个国家的一位女子为夫人,女方必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外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也要以侄、娣相从,一共九个人,只有夫人处于正妻地位,其余都属于贵妾。要是正妻如亡故或被休掉,诸侯不可再娶,应由众妾中依次递补。媵妾制度盛行周朝,周之后媵妾制度逐渐没落,但诸侯和贵族们一娶几嫁的现象却并不少见。

这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以后历代的爱情故事之中,女性总是偏向于被动,倾心就将终身付托,却得到男人负心变节女方无法收拾的结局。在封建的礼教环境之下,在重重的束绑之下,女子只得丢下自己劳作所得的所有,被赶出家门。

也有特例,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娼妓出身,但是在邂逅李甲之后,她似乎将自己的情感都奉献出来,以致李甲在将她玩弄腻了之后转手将她转卖给别人,但是他低估了杜十娘,杜十娘在将终身付托之时保留了自己的财富,以致她在被抛弃之后她还能够站在金钱的高度上鄙视李甲,乃至反过来将其抛弃。也正因为如此,人们都欣赏杜十娘的烈气。

现在,《鹊巢》中的女子做不到如此刚烈。当女方陪送的彩车和男方迎亲的彩车汇合在一起,行成了一个壮观的场面,当锣鼓敲起来,鞭炮放起来,新娘子抬上花轿,她只是麻烦地看着这一切。对新人双方来说,对观看的众多人来说,都是喜庆欢乐的,而只属于她一个人的凄惶时刻。当新人的背景消失,女人付出过的、得到过的、笑过哭过的昨日忽然全部被抹去,人群散去,她剩下的只有孤单和凄楚,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哀伤的呢。

这就是《鹊巢》中的一幕,女人曾经用勤劳的双方,辛苦搭建的温暖巢穴已经拱手让人,要控诉这男权的社会吗?哪里将是自己的归宿?女人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只好选择对着宿命,一声长叹,之后怕是选择青灯古佛,声声木鱼了。

在一场喜乐之事中看到哀伤之情,喜事变了原有的味道,哀愁被赋予了让人心疼的意义,她凄艳的歌声在远古的风里被袅袅的吹散。

在爱情中,自我疗伤

——《邶风·日月》感触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是一首怨妇诗,似乎这位忧伤的女子就站在身边,为自己的悲惨遭遇伤心不已,她微微啜泣,对着日月诉说感叹,“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亮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世界上怎么会有像我夫君这样的人?无情地将我抛弃,使得我的命运如此凄凉?我的父母啊,你们看看女儿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往后还会有谁能怜惜我呢。”

对着日月,泪水不是手中那块手帕能够阻挡的。人无可奈何之际,都会把目标转向日月。对着日月倾诉。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连诗仙李白在醉酒时候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虽然是怨妇诗,诗中的言辞却是较为平和节制,整诗从头到尾都没有恶语恶声,纵使提到抛弃自己的人,也只是淡淡地说到:“乃如之人兮”、“俾也可忘”,意思就是说像你这个人,怎么就把我忘记了?也许诗人感慨更多的是在岁月的长河中爱情不知道怎样就渐渐消磨殆尽,以致于你对我没有感情了。这使得《邶风·日月》这首怨妇诗有别于其他的怨妇诗,给人一种诗人有教养而又稳重的感觉。

的确如此,不和后世众多的幽怨宫体诗比较,只和《邶风》中的另外一首几乎是诅咒对方的《江有汜》来比,这位女子简直是高贵了。因为诗人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庄姜。这是他失宠于庄公后而作,从语言上来说,她的身份地位也是相合的。

庄姜本是春秋时齐国的公主,后嫁于卫庄公,做了他的夫人。庄姜是个大美女,《卫风·硕人》中有关描写她的片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意思就是说她的纤手柔如清新茅草的嫩芽,她的皮肤白皙得像凝脂一般,细腻有光泽,脖子更是娇嫩柔软,牙齿整齐细白,眉毛细长,额头饱满,笑起来的时候醉倒一大片人。卫国的民众对庄姜做了细致的描述,赞美的口吻谁都能听出来。

清代文人姚际恒在他的《诗经通论》中称这段赞美是“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确实如此,后世描述美女的作品,几乎都逃不出庄姜的这几个标准,千古美人也就都逃不掉庄姜的影子。无论是曹植《洛神赋》的甄洛,还是白居易《长恨歌》的杨玉环。

庄姜确实是个大美女,还不同于之前以骄奢淫逸留名的妹喜、妲己等,妹喜、妲己这几个美是美,不过可都是著名的“狐狸精”,闹得国破家亡的。而庄姜却有着难得的好心肠,不干预朝政,还替亡故的夫君送归妾。更可贵的是,庄姜并不是徒有虚表的花瓶,而是位才华出众的诗人。

不过,自古红颜多薄命,上天在赋予女人美貌与才情的同时,总是要搭上悲惨的命运,似乎只有这样才显上天的公平。作为美色、美德、美才兼具的标准美女,庄姜自是难逃一“悲”字。上苍给了她骄人的容颜和尊贵的身份,但却没有赋予她一段好姻缘。在她风风光光被嫁之后,却因为没有生下孩子,遭受到了卫庄公长期的冷落,甚至还受到的脾气暴躁的庄公虐待。庄公之后又先后娶了陈国的厉妫和戴妫为妻享用。

此时的庄姜,也只能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了。在《终风》、《柏舟》、《日月》等作品中,她把自己的不幸福展现出来,并没有因为丈夫的遗弃而呼天抢地的痛哭,或者失去生活的勇气。

在庄公死后,她又遭遇了残酷的宫廷夺权的一系列政变:戴妫生有一子称作桓公,庄姜视若己出,对他十分疼爱。但桓公继位不久,就被庄公的另外一个儿子州吁所杀,痛还没有完结,州吁又死在了卫国人手中。

作为一个女诗人,庄姜经历了这么多变故,人间的悲凉是无法诉说的,只能通过诗词在寄托悲哀,继续生活下去。这个坚强而伟大女人,虽然步履蹒跚,但还是走到现实的面前。与李清照是那么的相似,前半生明快幸福,后半生漂泊颠吏。

张爱玲说,“一个城市的沦陷,只是为了成就一场爱情。”那么众多的变故是不是也只是为了成就一个女诗人?也许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吧。丑女的不幸,大多相同,而美女总是各有各的不幸。

还有白两黄金求得司马相如《长门赋》的阿娇,“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想当初汉武帝要“金屋藏娇”,最终却别在长门宫,终老不得见,更为可悲。求得的诗词再好,难得唤回故人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司马相如妻子卓文君的身上,不过聪明如卓文君的女人很少。司马相如发达之后想要纳新人入户,卓文君没有哭喊,却理智地拿出自己的智谋来赢回属于自己的幸福,不悲不急写下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

以退为进的进攻方式,使得司马相如读诗时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最后取消纳妾的念头。面对爱情,受到伤害,不过卓文君最终还好赢得了自己的幸福。其实,这些古代女子不过是男人掌中的玩物,不论如何争取,幸福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不如仿效《日月》中的那位女子,既然丈夫已经不再爱她,便对着太阳和月亮起誓,在事情还没有完全恶化之前,就先放手离去吧,独自疗伤,独自****伤口。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爱情,如一张网,网住所有的男男女女。在爱情面前谁不会受伤?摔得头破血流在所难免,诅咒不是解决的方法,哀怨也只是发泄。受伤是小,要学会自我疗伤是大。希望《日月》成为过去的歌,而现在的歌里不会再有受伤。

曾是惊鸿,今日却不如归

——《邶风·谷风》有感

在风吹帘拢的午夜梦回之时,男子睡眼惺忪的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子,岁月的流淌在她曾经绝世的容颜上刻下了痕迹,风华不再的面貌令男子顿感陌生,难道自己真的就要和一个韶华不再,人老珠黄的女人过万下半生吗?

翻身再次睡去,这样的怀疑和失落想来是众多男子的通病,而古往今来,因为地位提升而抛弃糟糠之妻的男子也是大有人在,当现在和过去已经脱节的时候,妻子枯老的容颜就好像是一面锃亮的铜镜,照见的是往昔美好的岁月,还有男子内心那龌龊的念头。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在《邶风·谷风》中,如同一切童话故事的开始一样,这里的男女也是从依恋中走来,在山谷的大风声中,在漫天的阴雨中相互立下不离不弃不忘记的誓言。本以为誓言很长,哪能料到比风还轻,当日的野菜再难吃也甘之如饴,只要是快乐的因缘,任何苦难都可以吃得消。

但是好景不长,在男子境遇好转之后,就立刻爱上了别人,当日同甘共苦的妻子成为了他的负累,成日拳脚相加,于是引出了妻子无限的哀怨: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当幸福不再时,渭河的水也变的浑浊,看着丈夫和别的女子喜结连理,原配只能苦苦忍耐,但这样还不够,丈夫还要对当日的妻子诽谤重伤,不让她去自家的鱼塘,不让她碰自家的鱼筐,让她无处可去,无处可呆。丝毫没有顾及当日的夫妻情分。

妻子无奈的哀叹,当日虽然清贫,但却能相濡以沫,今日生活富裕了,却容不下她这个女子,反而像是急于脱手的货物一样,想把她甩开,妻子辛苦准备好的过冬食物,只是为了度过匮乏的冬季,却成为了丈夫与新人结婚的积蓄,剥夺了妻子的劳动成果,还要对她恶言恶语,拳脚相加,丝毫没有当日的温情,那份海誓山盟,今日看来,就好像美梦一场。

这首长诗说新人换旧人,女主人公被丈夫无情抛弃,逐出了家门。这场“谷风”无论是缓风,还是狂风都在离家的女子心底增添一份凄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可能原先是晴朗好天气,之后顿时凄风楚雨,一种悲愤、凄凉的境地着墨纸上。中国的文人最擅长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一直延续到如今的电视剧中,男女主角一吵架,跑出家门,迎面就是一阵倾盆大雨。这阵风雨的效果极好,诗的忧伤基调、女子的哀怨形象随之而出。

相比《江有汜》、《氓》来看,诗中的女子的哀怨则是一种克制、隐忍。先拿《江有汜》来说。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

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

不我过,其啸也歌。

《江有汜》行文句子很短,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就觉得浓烈。“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这四言句子,短促有力,“大江自有分流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肯带我一同去。不肯带我一同去,将来懊悔来不及!大江自有洲边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再相聚便离去。不再相聚便离去,将来忧伤定不已!大江自有分叉水,这个人儿回故里,不见一面就离去。不见一面就离去,将来号哭有何益!”这些有感情偏向的叙述句听出多么的怨愤!

《氓》(这首诗较长,诗省略,后边还将提到)中也几乎是指着丈夫的鼻子来控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意思就是说,不再回想背盟的事了,既然已经终结了感情那就此罢休。恼怒、愤然,被抛弃之后决绝自立。

这个女子真的不一般,两千多年前就可以把一个虚伪男子的爱情看得清清楚楚,她的出走似乎是在痛诉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罪行。而《谷风》中的女子只是控诉自己所受的不公的待遇,虽然愤怒,却始终没有对背弃她的男子谩骂。她只是在抒发自己的郁闷,也许这样他的丈夫就会被感染而自省,并没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这种形象也许是古代妇女的整体反映,在先秦时代的《谷风》中就已经定格。本来辛苦操劳家业想与他永结同心,谁知等日子好起来后不惜夫妻恩义要赶发妻出门,昔日同床共枕的丈夫为何变得这样绝情?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谁说苦菜苦了,比起女子的痛苦,吃苦菜都像甜菜一样。人是莫名其妙的动物,当一种更大的刺激代替了先前比较小的刺激的时候,小的刺激就微不足道了。在这里,女子因为被抛弃的痛苦远远胜过了苦菜的痛苦,吃起来竟然有几分甘甜,可见她的痛苦有多痛。女子似乎没有一点地位,她给丈夫好言相劝,应该思念旧情,把自己收留,几乎是苦苦哀求。《谷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尾,但想来丈夫是不会去重温当日的恩情了。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从先秦就开始存在了,形成男权社会,在这种社会意识统治之下,女子心中有苦怕也是没有地方去诉讼。即使到了官府,顶多也算家事,还要丈夫回家处理。一夫多妻制,造成众多多家庭矛盾,酿成悲剧,《谷风》中的女子作为家中的原配夫人却没有权力控制丈夫新娶的小妾,反而被赶出家门,是非恩怨也不会就此罢休。小妾成了夫人,必然会与女子留下的儿女产生矛盾,矛盾此起彼伏,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女子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她怎么放心自己的亲生儿女处于矛盾重重之中,也就难怪她一直舍不得走开!

不过,死赖在那里也不是办法,放在现在来说,离开家就面对了一片更为广阔的人生。人心已经变了,爱情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就好像天会晴朗也会下雨一样。被赶出家庭的女子,不妨收拾起心情重新开始生活。

电视剧《庭院深深》的片尾,歌手姜育恒的声音叹息,唱出的《不如归去》,很适合《诗经》中的这些怨女:

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

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

两个世界,几许痴迷

几载的离散,欲诉相思

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

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啊,不如归去……

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

——《卫风·氓》有感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古老而又绵延的主题,爱情诗作为爱情的艺术结晶,歌颂真挚纯洁、坚贞不渝的爱情主旋律,美化、洁净着人类的情操,只是哪有那么多的完美结局的故事,哪有那么多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样恰到好处。更多的是残酷的爱情悲剧。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在故事的开始,似所有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甜美,甚至带着些浪漫的气息,一个善笑的男孩走向一个卖丝的女孩了。但这个男孩并不是来买丝的,而只是以买丝为借口来靠近她,对她说好听的话,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和她结为夫妻。之后的交往充满,两个人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的飞快,分开的时候彼此恋恋不舍,有了些“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还有那“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的意境。

这是诗经中最常见的青涩爱恋,男女相悦的初恋情愫在《卫风 氓》中展露无疑,这首诗一共六章,每章十节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上演的爱情现实长诗——痴情女子负心汉。一位痴情、勤劳、善良的女子却被背信弃义、自私的男人始乱终弃。长诗之中,似乎依然可以听到这位女子的悲怆呼声。

接下来的故事便出现了逆转,女子在几经等待之后,男子依然不来接她,就在她以为男子变心的时候,爱人如期而至,原来相爱也是要经受种种等待的折磨才能成就好事的,女子怀揣着内心的幸福和忐忑坐上了男子的婚车。

新婚过后,爱情的甜美被繁杂的婚姻琐事取代,当日的青涩少年也不会再守候于城墙下等待那位如丝的姑娘,他们虽然结为夫妻,但却再也没有了当日花前月下的甜蜜,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无止的操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还在自家的庭院桑树下许下永不分离的誓言,同时希望自家枝繁叶茂,多子多孙,幸福美满。女人守着这幸福的盟誓,每天为家庭为孩子辛苦操劳,疲惫之中也会觉得幸福,因为付出是爱情的基础吧。女人可以忍耐承受,只要夫妻和谐,荣辱与共。家庭也由于勤劳而逐渐富裕。

然而,女人想到没有想到,自己得到的回报是一纸休书!“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回想起来都是欢乐,山盟海誓都还在,怎么会料到反目成仇。”

现在要怎么样?新人将要进门,自己是闹是吵是回娘家要做个决定。《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回娘家后的待遇便是女子当下的境况。

在比《孔雀东南飞》更早的先秦时期,想必一个女人要忍受更大的冷嘲热讽压力,而且,回娘家后本来以为可以向亲人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只会换来的兄弟姐妹们冷漠的容颜。

静下来,她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回忆曾经发生的点滴,她经历过《蒹葭》、《静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种感情历程,以前的那些甜言蜜语、男欢女爱、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似乎历历在目,而又渐渐远去。

经过了时间的打磨,现在可以说是历经沧桑,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走,留在这个是非之地,对自己更加不利,离开这里,也许会有更大的机会与希望。于是发出一声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在三千多年前可以把婚姻之事看得如此清晰透彻的女子,怕在厚厚一本《诗经》中找不到第二位。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终于结束这无奈的爱情,女子无言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韶华易逝,岁月无情。任何东西都会被时光无情地带走。

在我们看到的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有过这么一句“自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这个“永远”便没有再提,如果这个童话故事继续进行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如花美眷,怕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汉代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经历了“文君夜奔”、“当垆卖酒”的浪漫爱情之后幸福生活在了一起,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是司马相如的变心,他想要纳妾。完美的爱情故事就变了味道。而千古佳话梁祝故事本身就是舍身成义,在化蝶的最高潮结束,牺牲了两个人的性命,保全了完整的爱情,所以千年之后,哪怕是万年之后,依然是感人肺腑,令人向往。

不敢想象,要是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冲破重重阻碍,自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直到永远,他们会不会也像司马和文君一样,似水流年之中,爱情变了味,或者索然无味,感动不了后人。

究其原因,爱情专家称,是男女对待爱情的态度与观念。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说过,爱情对于男子只是生活中的一段插曲,而对女人则是生命的全部。男女差别太大,用一个形容就是男人把爱情当作点心,而女人把爱情当作了主食。

陈可辛导演在电影《如果·爱》中说,有多少爱情故事,就有多少爱情悲剧。这在于男人的浓厚兴趣在于没有得到女人之前,他们会为“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的错过而遗憾相思,而得到之后,也会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诱惑而陶醉。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在爱情和婚姻中扮演着悲剧角色。

随着时间的流逝,欢乐结束,男人觉得爱情的失败是一次情感的经历,是一次打磨,而感情的失败对女人来说则是几乎毁灭了她的世界,残酷的现实打碎女人的梦想与憧憬,换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和长叹。

“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女人面对旧物只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的感觉,她们要的不过是一个男人可以陪自己白首到老。但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当在时间的洗刷中,容颜衰老,只能剩了一种“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情怀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婚姻当真是要比恋情多了几分辗转,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就是这样奇怪,不是当初的一语空言就可以约定终生的,当日你侬我侬,今日也可以淡漠视之,这里完全没有公平可言,谁叫爱情的发生和结束同样仓促呢。

怪只能怪经年之后,华颜不再,谁比谁残酷,谁便是最后从爱情潮水中全身而退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