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26

第26章 情商自我升级,练好办事的内功(1)

宽以待人:宽容是你办事的润滑剂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可以化敌意为友谊。口袋里装满了宽容,就会与人方便,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我们办起事来就会更顺利一些。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她领奖时,没有对自己的成绩多加夸奖与认可,而是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今天的荣誉,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崇备至,极力维护了对手落选的面子而且认可了对手的表现。无论谁是这位对手,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

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善待竞争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典雅的风范。更难得的是,英格丽·褒曼赢得了对手和所有人的尊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古人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有修养的人,待人很宽厚,而要求自己则十分严格和全面。只有宽以待人,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能忽视功利的环境里,缺乏宽容的人,其与人的关系网就好像是易碎品,随时就会破裂。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一个宽容的心态,他的朋友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办起事来自然会左右逢源。

对人宽容应该是由内外因素混合促成,有的人天生就一副好脾气,而有的人则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世上大多数人都不能真正做到宽以待人,要想做到宽容,我们不妨从下面三点入手:

1.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

每个人肯定有他的优点,所以我们在看人时不能以固定的观点去“一叶障目”地审视别人,要以一颗谦虚的心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

2.容忍接受他人的观点

不要实行独裁的判断,允许并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为自己做好策谋。

3.对伤害了自己的人表示友好

在我们处世的原则中,实行“对事不对人”的信条,对侵犯了自己的人不要过度斤斤计较,用友好的心态去感化他。

效能法则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口袋里装满了宽容,就会与人方便,我们办起事来就会更顺利一些。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要做到宽以待人,不懈地履行这个信条,对自己的未来是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信心满满:挺起腰杆才能办好事

很多人在办事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自卑危难的情绪:“他愿不愿意跟我打交道?”“我这个形象会不会得到别人欢迎?”“这个人似乎不好相处。”“我真不想再跟他交往了。”

当你在交往时碰到此类小烦恼而摇摆的时候,你就需要靠自信来“充充电”了,焦虑、徘徊、犹豫、恐惧、害羞,往往会成为你办事的绊脚石。自信最重要,如果你在办事时“不由自主”或“六神无主”,那你的交涉肯定会失败。办事的自信可以展现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风范。有了自信才能时刻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才能在办事的过程中立于主动地位。

自信的反面是恐惧,就是恐惧行动,恐惧成功。在成功学上这种心态叫做“成功恐惧症”。它表现在,自己还没有行动、还没有尝试,就下了定论:“我不行!”人们常说,中国人爱谦虚,但谦虚到了极点,就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所谓的谦虚,实际上就是恐惧——恐惧行动,恐惧尝试,恐惧失败,也恐惧成功。再者,就是不相信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某种能力,有成功的可能。这样,既没有信心,也没有行动,只看别人成功,自己就是不动。立志成功的人,必须消除这种消极的心态。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有了这样的信心,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有了相应的行动,就开始迈向了成功。

对于那些在人际交往和办事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恐惧、羞怯心理的人来说,克服这些弱点的训练在平常,不妨通过下列7个步骤来加以训练:

1.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一个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他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想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面前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也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了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要让你的眼睛为你工作,也就是专注别人的眼神。这不但能给你信心,也能给你赢得别人的信任。

2.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目标

大多数人即使确立了目标,由于并不衷心渴望达到,所以也就缺乏达到的自信心。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一般人,往往认定自己办不成,凡事均不抱太大希望。”反过来说,因为不寄予希望,所以嘴上经常挂了这么一句“我做不到”,而死了心。

人们常说:“唯有贯注于自己的工作才会产生希望。”希望和自信原属同一根源。你要有“只要切实去做,同样也做得到”的自信。

3.要有最好的准备

孟帝·赫尔曾说:“事实上我是一举成功的,但我花了20年的时间才得‘一举’。”带来成功和自信的重要泉源之一,即为凡事做好万全准备的预先工作。

比方说,在你向人推销商品、构想时,保有自信的最好方法,就是事先准备好无论在什么场合见面,都可提供对方特别的东西,以及提供让对方接受的方法。

4.培养信心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处于现今这个时代,如果说‘做不到’,你将经常站在失败的一边。”你可以试着想自己已完成的事,这样你对能做的事会更有信心。只有失败者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失败和缺点上。

5.从你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很显然,我们都明白:唯一避免犯错的方法是什么事都不做,有些错误确实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然而,“失败为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就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失败者是一再失败,却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经验。

6.放弃逃避的念头

伟人曾说:“在你停止尝试的当儿,那就是你完全失败的时候。”欠缺自信的人,将终日和恐怖结伴为邻。而越是被恐怖的乌云所笼罩,自我肯定的机会也就越是渺茫。

此时,如果我们将“恐怖”置之不顾,而任其生长的话,恐怖的阴影就会越长越大;你越是想逃避,它越是如影随形。有一句至理名言:“现实中的恐怖,远比不上想象中的恐怖那么可怕。”大多数人在碰到棘手的事物时,大都只会考虑到事物本身的困难程度,如此自然也就产生了恐怖感。但是一旦实际着手时,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比想象中要容易且顺利多了。7.要确实遵守自己所订下的约束

这是增强自信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所有步骤中最简单且最具效果的。

此处所指的约束,任何一种都可以,而且若能包含你的工作、经济、健康等各种问题,更能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当然,所谓“约束”并不仅仅是在头脑中约束自己而已,你可以试试在纸上签上自己的姓名会更具实践的效果。比方说:“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每天早晨要起来慢跑”或者“从今天起一周之内,我要比平常早30分钟出门上班”等都可以,将它写在纸上,并填上日期签上姓名。这样就更能保证自己能积极遵守。

切实做到以上七点,缺乏自信的人将一天天变得自信起来。

效能法则

自信是克服自卑的灵丹妙药,想要克服自卑就得建立自信,因为自信是办事成功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不行,要办的事太难,则他必然办不成事。反之,如果他觉得自己行,要办的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则会使出浑身解数,最后必然成功。

控制自我:心平气和才能无往不利

求人办事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毕竟事情不会尽如自己所愿。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当一个人无意中触痛了你的敏感之处,你就不假思索地乱喊乱叫,人家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当人家同意你的一个观点时,你就高兴得张牙舞爪,他们对你的印象还会好吗?同样的,在办事时,如果别人不答应帮忙,你就满脸的不高兴;如果别人答应帮忙,你又高兴得忘乎所以。那别人对你的印象会好吗?

汤姆曾经告诉过朋友们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去会见某知名公司的部门主管。约见地点是他的办公室。主人事先说明他们的谈话会被打断20分钟,因为他约了一个房地产经纪人。他们之间关于该公司迁入新办公室的合同就差签字了。

由于只是个签字的手续,主人允许汤姆在场。

后来那位房地产经纪人带来了平面图和预算,很明显已经说服了他的顾客,就在这稳操胜券的时候,他却出人意料地做了一件蠢事。

这位房地产经纪人最近刚刚与这家知名公司主管的主要竞争对手签了租房合同。他大概是兴奋,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开始详细描述那笔买卖是如何做成的,接着赞美那个“竞争对手”的优秀之处,称赞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子。汤姆当时猜想接下去他就要恭维这位公司主管也做出了同样的决策。

可是不一会儿,公司主管站了起来,感谢那位房地产经纪人做了那么多介绍,然后说他暂时还不想搬家。

房地产经纪人一下子傻眼了。当他走到门口时,主管在后面说:“顺便提一下,我们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创意,形势很好,不过这可不是踩着别人的脚印走出来的。”

或许在那个时候,房地产经济人才意识到自己在关键时刻忘了对方,只顾着陶醉于自己已取得的推销成果,而忽略买方也有其做出正确抉择的骄傲。这就是在办事时不会控制情感的结局。同时,在办事的过程中,暴躁发怒也会使人很快失败,成功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有处变不惊的素质。

如何学会自制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将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想想。有时自己被激怒并不是对方故意的,而是无意的行为。这种时候如果不控制自己,任由感情爆发,结果肯定是没什么好处的。

一位曾在酒店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总说:“一个人不见得有比使他伤脑筋更大的事情了。在经营饭店的过程中,几乎天天会发生能把你气得半死的事。当我在经营饭店并为生计而必须与人打交道的时候,我心中总是牢记着两件事情。第一件是:绝不能让别人的劣势战胜你的优势。第二件是:每当事情出了差错,或者某人真的使你生气了,你不仅不要大发雷霆,而且还要十分镇静,这样做对你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一位商界精英说:“在我与别人共同工作的一生中,多少学到了一些东西,其中之一就是,绝不要对一个人喊叫,除非他离得太远不喊听不见的时候。即使那样,也得确保让他明白你为什么对他喊叫,对人喊叫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价值的,这是我一生的经验。喊叫只能制造不必要的烦恼。”

从上面的那位老总和商界精英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对于一个人办事有多么大的影响。所以,现在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同时,你又想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那么就多多留意,从控制自己的情感做起吧!

效能法则

成功需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有处变不惊的素质。要办好我们的事情,就要有个心理准备,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如愿以偿地办好我们的事情。

友善亲和:多多培养自己的亲和力

聪明的人善于把“关系”变成办事的资本,他们凭借自己的本领最大限度地打通各个环节,以便为自己办事制造人事关系。其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良好的亲和力。现实中,很多人的苦恼正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亲和力。有这么几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张总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他最近经常头疼,因为他发现下属越来越难以管理了,朋友建议他学习人际交往的艺术,于是张总报名参加了学习人际交往的培训班。就这样,张总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地参加培训,学习了许多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可是一回到单位,面对下属,那些具体的问题又出来了,他的那位女下属对他说话还是那样冲,他一听到她说话,还是忍不住想发火。他真的觉得有些控制不住。

刘爽见了谁都很客气,总是很礼貌地同别人寒暄几句。开始时,他的同事很喜欢他的礼貌,可是时间一久,他发现自己并不能够深入地和人交流。他觉得自己和别人总是隔着一层,而他的同事也是以同样的礼貌回敬他,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和同事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真的觉得很累,他不明白,为什么坐在他旁边的同事小王为人大大咧咧,有时还对人发脾气,却反而有那么多知心朋友?刘爽觉得自己可是全部按照人际交往的规范来执行的,怎么会这样呢?

李小姐有点“工作狂”的特点,尤其最近,整天忙于工作,压力很大,好不容易和朋友见上一面,但聊天的内容却全是工作,朋友听着都头疼。回到家里,面对家人,她满脑子想的还是工作。李小姐到现在发现自己的思维内容非常狭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头脑里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等到一上班,她才发现自己特别爱发脾气,明明知道应该对客户有礼貌,可是一见到客户,她说话的口气就带着烦躁的味道,弄得最近客户的投诉率也接连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