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39

第39章 无咎立足长远,谨言慎行无失误(1)

酒宴误区:酒醉为何事不成

常言道,“无酒不成礼义”,在酒席上趁着酒劲套近乎,相互之间也能敞开心扉,很多难办的事都能够在酒席上顺利解决。但是酒席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禁忌,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达成目的,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首先,我们在酒桌上要注意尊重客人。千万不可拿自己的主张去左右客人,否则,一招走错,全盘皆输。

孙建国是个性格豪爽的北方人,酒量又大,号称“津巴布韦”(斤把不违),最近又被委任为公司副总,应酬自然就多了,喝酒更是常事。在和国内客商的合作中,他的这个特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酒醉事成”。

8月份,几位外商来考察合作事宜。在欢迎晚宴上他就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不停地劝酒,一会儿来一句“感情深一口闷(干)”,一会儿又来一句“饮酒不醉非君子”,几位老外很快就“歇菜”了。

第二天一早,孙建国美美地准备好了合同书,就等外商大笔一挥了。但就在第二天上午,外商们竟然直接回国了。

千万记住:在西方礼仪里,喝酒的时候没有吆五喝六以及劝酒等我们认为热闹的场面,他们喝酒更多的成分是在品酒,而且认为劝酒、灌酒是失礼的,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谁还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合作?另外,酒场如战场,在就酒宴中一定要握住自己,否则,无意之间就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李先生是个暴发户,手边多的是现金、不动产,罗先生是个成天四处调资金、开支票的贸易商。在商场上,人人都知道李先生喜欢泡酒家、舞厅,于是,找了一个借口,罗先生特意安排了一次宴会,请李先生大驾光临,当然,地点选在某某大酒家。

酒过三巡,李先生已有几分醉意了,于是罗先生开始自吹自擂地胡侃自己的公司是如何有发展、有前途,末了还来一句“只是少了一点资金,如李先生能鼎力相助的话……”这时候,李先生身边的女秘书也张开甜甜的樱桃小嘴,一人一句:“是呀!罗先生是青年才俊哟!谁不知道他是苦干实干的人?李董事长啊,500万对你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提拔提拔后生嘛!”

好了,迷汤一灌,醺醺然、飘飘然,李先生便糊里糊涂地赠出500万。

这只是个司空见惯的小骗术,在这些场所,不知还有多少罪恶之事,不断在上演着。所以说,在这等地方交际应酬,能不“众人皆醉我独醒”吗?还是学学古人“唯酒无量不及乱”,保持适度的清醒吧!

酒当善用。它既可以为你营造一片光明,又可以把你毁于一旦,酒场如战场。所以一定要注意分寸,要“善饮成事”,不能“贪杯坏事”。

效能法则

酒是我们交往和办事的催化剂,可以增进感情,消除隔阂,但也有副作用,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要顺利把事办成,就不能不注意。

说话误区:逢人只说三分话,口不择言必遭患

说话比做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说话则不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所以,当你与人说话时,应该要特别谨慎。

在某一次宴会上,某人向邻座的太太讲起了某局长的秘密,同时表现出对那位局长低劣伎俩的大为不满,并大大地说了一堆泄恨的话。

直到后来,那位太太才问他道:“先生,你认识我是谁吗?”

“很抱歉,我忘了请教您贵姓。”他回答道。

“我是你说的那位局长的夫人!”

这位先生窘住了,但隔了一会儿,他却镇静地问道:

“那么,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那位太太摇头作答。

“哦,还好,还好!”那人这才如释重负地说道。

显然,那个先生就犯了不分对象说话的毛病,幸亏那位太太不认识他,否则,不仅现场非常尴尬,还可能因说局长的坏话,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古时,在一富人举行的一次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却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太不吉祥了,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大怒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同事发了奖金请人吃饭就差一人未到。主人等焦急了,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了?”站起身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告辞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最后一位客人想:“不说他们就是我了。”主人的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拜拜了。

“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为情,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考虑”,意思是说我们在说话之前要多加谨慎,要负责任,不能出口伤人,损害别人。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多必失。”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总是信口开河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太多私人的东西。例如你对事物的态度,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等,会从言语中不经意地暴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掌握,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而且,你的话多了,其中自然会牵扯到其他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话由于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所表达的情感也会大相径庭,别人在传话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加入他个人的主观理解,等到你谈的内容被谈话对象收到时,可能已经不是原来的话,面目全非势必造成误解、隔阂。

效能法则

“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说话比做文章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订正,说话则不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所以,当你与人说话时,应该要特别谨慎。

处世误区:办事为自己准备好退路

有些事情,一旦办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讲究策略和艺术,既能够不办,同时,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利益。

东汉时期,光武帝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想给女儿再选附马爷,于是就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后来,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才干,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听说后就有意要促成这门亲事。过了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然后光武帝带有暗示性地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听完后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很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因为臣子宗弘有妻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当然皇帝也知道,所以就事先为自己留有退路,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顺利地推脱了事情。

所以,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在办事情时,既要考虑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考虑到有失败的可能,两者兼顾,方能周全。在欲进未进之时,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万一不成怎么办?以便及早地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在任左都御史时,员外郎海升的妻子吴雅氏死于非命,海升的内弟贵宁,状告海升将他姐姐殴打致死。海升却说吴雅氏是自缢而亡。案子越闹越大,难以做出决断。步军统领衙门处理不了,又交到了刑部。经刑部审理,仍没有结果。原因是吴雅氏之弟贵宁,以姐姐并非自缢,不肯画供。

后来,经刑部奏请皇上,特派朝中大员复检。

这个案子本来不复杂,但由于海升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审理官员怕得罪阿桂,就有意包庇,判吴雅氏为自缢,给海升开脱罪责。没想到贵宁不依不饶,不断上告,惊动了皇上。皇上派左都御史纪晓岚,会同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带同御史崇泰、郑徵和东刑部资深已久、熟悉刑名的庆兴等人,前去开棺检验。

纪晓岚接了这桩案子,也感到很头痛。不是他没有断案的能力,而是因为牵扯到阿桂与和珅。他俩都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并且两人有矛盾,长期明争暗斗。这海升是阿桂的亲戚,原判又逢迎阿桂,纪晓岚敢推翻吗?而贵宁这边,告不赢不肯罢休,何以有如此胆量,实际是得到了和珅的暗中支持。和珅的目的何在?是想借机整掉位居他上头的军机首席大臣阿桂。而和珅与纪晓岚积怨又深,纪晓岚若是断案向着阿桂,和砷能不借机整他一下吗?

打开棺材,纪晓岚等人一同验看。看来看去,纪晓岚看死尸并无缢死的痕迹,心中明白,口中不说,他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见。

景禄、杜玉林、崇泰、郑徵、庆兴等人,都说脖子上有伤痕,显然是缢死的。这下纪晓岚有了主意,于是说道:“我是短视眼,有无伤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无,既然诸公看得清楚,那就这么定吧。”于是,纪晓岚与差来验尸的官员,一同签名具奏:“公同检验伤痕,实系缢死”。这下更把贵宁激怒了。他这次连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一块儿告,说因为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这些官员有意袒护,徇私舞弊,断案不公。

后来乾隆又派侍郎曹文植、伊龄阿等人复验。这回问题出来了,曹文植等人奏称,吴雅氏尸身并无缢痕。乾隆心想这事与阿桂关系很大,便派阿桂、和珅会同刑部堂官及原验、复验堂官,一同检验。终于真相大白:吴雅氏被殴而死。海升也供认是自己将吴雅氏殴踢致死,制造自缢假想。

案情完全翻了过来,于是原验、复验官员几十人,一下都倒霉了!有被革职的,有被发配到伊犁的。唯独对纪晓岚,皇上只给他个革职留任的处分,不久又官复原职。因为纪晓岚曾说自己“短视”,这就为自己留了退路。

《战国策》中有一句名言叫“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即使其中一个被破坏了,尚存两个;如果两个被破坏了,还剩一个。这就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先见之明的预防策略。在办事中,我们不妨学学这一招。

效能法则

办事也是一种生存处世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在办事情时,先为自己留好退路。

交往误区:把握好交际的弹性

大家可能都明白,松软、富于弹性的东西可以避免或减轻物体之间的碰撞或挤压。人际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交际如果带上了一定的“弹性”,就可以缓冲彼此的矛盾,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还给自己留下了慎重考虑、再做选择的空间,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

有个“能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都能一视同仁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一视同仁,要分等级的!”

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能肯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高尚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好处,心存二意的朋友当然也不少。

“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能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

他就是根据这些等级来弹性地决定和不同朋友来往的密切程度和自己打开心扉的程度。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有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能耐多大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正直的“君子”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没有什么可图的,不过一般人经常被对方的身份和背景所迷惑,结果常把别有用心的人也当成了好人,这是很多人无法避免的错误。所以,交友一定要把握好弹性的度!

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讲的“弹性”是指不同人要有不同交际策略,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