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办事技巧
26005300000008

第8章 时势借机而行,顺势而为(1)

善于造势,提高办事的“势能”

求人办事,要精通时、势两套学问。如果能够借机而行,顺势而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张瑞敏是一位出色的战略经营家,其战略思想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其中,孙子的“势胜”战略思想对张瑞敏影响至深。孙子在《势篇》中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指出造势对我们成功的巨大影响。分析那些在各行业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借势和造势的高手。这里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曾经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房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还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似乎处于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却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难道这老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当时,香港仍属英国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此时,英国女王已经莅临香港,包括港府的官员在内,新闻界的记者们,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除了郑裕彤,有谁会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开。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

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在关键时刻借贵人之力,可以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用尽办法,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一下贵人的地位和声望,或许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效能法则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有大作为,大手笔的人,无不是善于借势造势的高手,我们在如果能够像郑裕彤那样善于借势、造势,我们办起事来必定可以无往不利。

掌握火候,把握办事的时机

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他的《与鄂州柳中丞书》中写道:“动皆中于机会,以取胜于当世。”一个人办事的成功,除了依赖一定的条件之外,机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你要升官晋职。由于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者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工作突出被提拔了,或者到了法定年龄,离休、退休了,或者因工作犯了错误而被解职了,总之,使原来的职位出现了空缺,这个空缺就为你创造了一个升迁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来临之时,你却不知道想尽办法抓住机会,甚至是在工作中犯了错误,那官运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提升是因为自己已有某些才能。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谁都知道,一个人被提升时,首先要有职位。没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被提拔到一个“悬空”的位置上。当然,我们不否认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上级配备一个地区的领导班子,为了体现年轻化的原则和要求,规定这一类班子的平均年龄均不得超过45岁。由于几个领导年龄较大,在选择最后一个人选时,他的年龄就必须在35岁以下。于是,有关部门不得不放弃35岁以上的优秀干部的人选,而把眼光集中到35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来。通过挑选,总算把一个年轻的副乡长选了上来。这个人刚当了一年副乡长,虽然素质不错,但主要还是赶上了一个好时机,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走上地区的领导岗位。

时机对于办事效果就是这样,时机不出现,有时任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办不好,办不成功;一旦时机出现了,你不想办,却反而歪打正着,然而,这属于一种非普遍的机会。

就正常而言,大多数办事机遇,都是办事主体努力创造的结果,如下级主动承担某项重要工作而获得了广为人知的成绩和显露出惊人的才华,从而引起领导的重视、赏识而晋升成功。所以,要想办事成功,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主观努力来把握住时机。

把握住时机,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时机。所谓时机,就是指双方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对方愿意接受的时候。一个人在车祸丧子的悲痛中还没解脱出来,你却上门托他给你的儿子保媒说媳妇,无疑你会碰壁的;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像我们都熟知的“将相和”的历史故事,如果蔺相如在廉颇正气势汹汹之时,去找他解释,与他理论,即使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廉颇也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这样不但不利于解决矛盾,反而极有可能引起新的冲突,使事态严重,对彼此双方更为不利。

下面的这两种时机可以说是求对方的最佳时机。在办事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把它牢牢抓住,那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对方情绪高涨时

人的情绪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人的思维就显现出封闭状态,心理具有逆反性。这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赞颂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况是求他办事。而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其思维和心理状态与处于低潮期正好相反,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情愉快,说话和颜悦色,内心宽宏大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求助,能原谅一般人的过错;也不过于计较对方的言辞,同时,待人也比较温和、谦虚,能程度不同地听进一些对方的意见。因此,在对方情绪高涨时,正是我们与其谈话的好机会,切莫坐失良机。

2.在为对方帮忙之后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你为他帮了一个忙后,他就欠下了对你的一份人情,这样,在你有事求他帮忙的时候,他必然要知恩图报。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前提下,他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托人办事的时机,我们是可以进行预先创造的。

效能法则

掌握好办事的时机,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时机不出现,有时任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办不好,办不成功;一旦时机出现了,你若能抓住,借机行事,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巧用机遇,危机也能变转机

危机也是一种机会。遇到危机不要惊慌,只要积极思考,我们就能够把死事办活,危机变为转机。

杰瑞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的产品不错、但知名度却很有限。

有一次,杰瑞坐飞机出差,不料在国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在度过惊心动魄的十个小时之后,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机的人从机舱走出来时,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

为什么自己不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就干就干,杰瑞立即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浓描重抹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电子产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抢救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