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赢靠德
26006200000013

第13章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人品决定职业高度(1)

裘法祖院士在解释《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时说:“立德,就是指做人;立功,指做事;立言,指做学问。”先做好人,才能做事、做学问。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决定个人职业高度的,还是人品。像特蕾莎修女、叶圣陶、裘法祖、袁隆平等勤奋、正直、诚信、谦逊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也必定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不佳的人,即使有再高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

特蕾莎修女: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在职场上,支撑我们前行的,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获得,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令我们快乐和开心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她是一名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她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

有一天,特蕾莎要到巴丹医院商量工作,在靠近车站的广场旁,她发现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特蕾莎蹲下来仔细看了一下老妇人:破布裹着脚,爬满了蚂蚁,头上残留着血迹,伤口周围满是苍蝇和蛆虫。她赶紧替老妇人测量呼吸及脉搏,赶走苍蝇,驱走蚂蚁,擦去血迹和蛆虫。特蕾莎认为如果任老妇人躺在那里,老妇人必死无疑。于是,她暂时放弃了去巴丹的行动,请人帮忙把老妇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她还到市公所保健所,希望能提供一个让贫困病人休养的场所。市公所保健所所长带她来到加尔各答一座有名的卡里寺院,答应将寺庙后面信徒朝拜后的一处地方免费提供给她使用,但是遭到印度教区婆罗门的强烈反对,理由是特蕾莎修女不是印度人。特蕾莎修女不畏艰难,顶住压力,依然在街头抢救许多临危的病患者到收容所来替他们清洗,给他们休息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印度教的僧侣。此举感动了许多印度人,于是反对声渐渐平息下来。

光靠特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的患者是不可能的,但特蕾莎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仅仅是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

1969年,英国记者马科尔·蒙格瑞奇拍摄了一部以特蕾莎修女为主角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反映了特蕾莎修女终身侍奉穷人的精神,让许多人感动不已,也让特蕾莎修女变成了世界名人。

特蕾莎修女虽然从事着微不足道的工作,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但她怀有爱心,因而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我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各不相同,但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却是相同的。只有在工作中投入自己满腔的热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奉献,才能将工作做到优秀,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2003年,徐本禹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然而,他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区支教。随后,徐本禹来到乌蒙山区的猫场镇狗吊岩村。这里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孤岛,不通公路、不通电话,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无法入睡。生活的艰难和不习惯,并没有动摇徐本禹支教的决心。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1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学生写一篇200多字的文章有20多个错别字是很正常的现象。徐本禹说:“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问全班40名学生中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全班没有一个人听说过焦裕禄;只有一个学生听说过孔繁森。我心中有一种钻心的痛,我不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教起。”

通过努力,慢慢的,“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说。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因为徐本禹,学校的学生也增多了,学生从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

徐本禹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他用自己的奉献,用知识的力量照亮了山区孩子们的前程,也照亮了成千上万奉献者前赴后继的道路。

在职场上,支撑我们前行的,并非仅仅是物质上的获得,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令我们快乐和开心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比如得到他人的肯定,帮助别人带来的乐趣,因为给予而收获的幸福。奉献是一种美德,不管是对他人、对企业,还是对社会。我们要常怀爱心,从小事做起。

孟二冬: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敬业精神,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实现完美人生的前提条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的孟二冬教授正是叶圣陶所说的为人师表的好榜样,他带病支教新疆石河子大学,在被医生下了“禁声”的医嘱后仍坚持完成了每周10学时的教学任务。2004年4月26日,是孟二冬在石河子大学的最后一堂课。说起那天的情景,许多师生声音哽咽了。

学生们看到,孟二冬手里的麦克风在微微颤抖,喘气的声音比说话声还大,因呼吸困难,他上课时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脸憋得通红。“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孟二冬这句话刚落,全班学生连同听课的老师全哭了。此时,他已发不出声音,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偌大的教室里,只听见他艰难喝水的响声,流着泪的学生们默默地望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临走时,他望着全班学生,嘴巴多次动了又动,似乎想说什么,却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刹那间,寂静的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再次回头看了看所有的学生,眼神充满着内疚,充满着歉意,然后离开了他最热爱的教室。

石河子大学教师卿涛说:“在西部边疆教育的讲台上,当我们年轻一代高校教师被孟二冬震撼之后,我们明白,自己责任的种子早就埋在了这片土地上,根植在国家、民族振兴的土壤里。年轻的肩上开始感觉到重量了,但脚步却更轻快了。因为,我们身边会有更多像孟二冬一样坚守自己的生活选择和学术追求的人在引领着大家前进。”

虽然回京后经过数次手术治疗,最终孟老师还是离开了我们。孟二冬不仅是教师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职场中人学习的榜样。他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敬业品质和职业道德感染着周围的人。

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就有一位像孟二冬一样爱岗敬业的邮递员,20年如一日,寒来暑往,从不懈怠,他就是“深山信使”王顺友。

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大山有20多座,平均海拔3100米,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王顺友负责的邮路往返有360公里,每月两个邮班,一个邮班来回14天,他每月有28天要徒步跋涉在这苍茫大山中的邮路上。他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块冰。到了雨季,他几乎没穿过一件干衣服。由于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胃病常年伴随着他,他的心脏、肝脏、关节也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

面对种种的困苦,这个外表矮小、干瘦、驼背的男人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孤独寂寞和艰难险阻,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为大山深处各族群众架起了一座“绿色桥梁”。正如他自己所说:“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责任,再大的苦也要忍了,不能给党丢脸。”

2005年1月6日,王顺友送完倮波乡的邮件准备返回白碉乡时遇险。当时,他刚要上横跨雅砻江的吊桥时,吊桥的一根钢绳突然断了,整座吊桥翻了个180度。正走在桥上的一个马夫由于手快,伸手抓住了另一根钢绳,慢慢地爬回了岸边。另一个马夫和9匹骡马则全部坠入江中,瞬间就淹没在湍急的江水中,紧随其后的王顺友吓出了一身冷汗。看到当时场景的人在为王顺友感到庆幸的同时都问他:“你害怕吗?”王顺友说:“哪个不害怕哟,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是为工作而死,值得!”

正是凭着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0多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100%。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扮演何种角色,都应具备认识自我的能力,并从自我心理建设开始,督促并调适自己,即使面临不同挑战,也能用实际行动来配合。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责小而松懈,不以薪少而放任,而应时时敬业,事事敬业,给自己、给企业展现自己最灿烂的一面。

裘法祖:要做好医生,先要做好人

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要求,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是个体人格的体现。

“他把生命交给你了,你应该尽心尽职地抢救他。”在2005年的一次外科医生会议上,91岁高龄的裘法祖从口袋里掏出《左传》念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他呼吁医生首先应是个有爱心的好人。裘法祖做手术有一个特殊的规矩,术前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器械、每一块纱布,术后再一一点对,一直以来,裘法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院士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94岁。数千人自发前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体育馆悼念,人们始终不忘裘老生前的教诲:“要做好医生,先要做好人。”裘法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医生的医术有高低之分,但是医德必须是高标准的。

在裘法祖灵前,86岁的病理生理学著名教授冯新泣不成声:“裘老自己做过手术的病人,他一定一天三次地看望。即使是别的医生的病人请教了他,他也会一天三次地看,弄得医生们都不敢怠慢。”

裘法祖的学生吴孟超院士曾见过这样一幕:裘法祖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

70多岁的石佑恩在吊唁恩师裘法祖时回忆:“裘老常教育我们,当医生要热爱病人,第一要不怕脏、不怕累,第二要小心细致。”石佑恩还说:“一次我们跟他查房,他看到一个病人伤口流脓,就用手去摸伤口,并对我们说,‘要摸,不能怕脏’,摸完他把手放进嘴里。看着我们一脸惊愕,他笑问:‘你看我有什么异样?’看我们答不出,他说:‘我用食指摸伤口,放进口里的是中指,你们观察不细致啊!’”

二战期间,裘法祖在德国挽救了纳粹铁蹄下40多位犹太人的生命。“****”时,一些医生不敢给被打成“****”的病人开刀,裘法祖却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

裘老走了,但他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给世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他高尚的职业道德,也将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

兰州空军某部飞行员李剑英,就是这样一位用生命捍卫军人天职的人。

2006年11月14日,兰州空军某团驻地天气少云,能见度大于10公里,是个飞行的好天气。飞行员李剑英驾某型歼击机双机起飞,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起飞、出航、空域动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线均非常顺利。

一开始,战机像往常一样下降高度,进入三转弯,加入下滑线,一切都很正常。当飞机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离机场2900米时,突然遇到鸽群撞击,发动机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此时此刻的战机,发动机转速下降,温度急剧上升,剧烈抖动,战机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险情在一步一步地加重,127米时发动机停车。按照规定,李剑英完全可以跳伞,但他意识到,跳伞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飞机将会坠毁,而且可能坠落在村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就会受到极大损失。

为了密集的村庄和心爱的战机,他放弃了跳伞。李剑英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顽强地操纵着驾驶杆,努力把这匹不听使唤的“野马”驾驶到没有人烟的跑道延长线,并沉着冷静地向指挥员报告:“看迫降行的话,我把起落架收起来。”

起落架缓缓收起,战机急速下降,当冲至离第一接地39.3米处时,不幸被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护坡阻挡,飞机撞击后爆炸解体,爆炸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爆炸现场距离最近的一位群众不到20米的距离,幸运的是,没有一名群众受到伤害。

不管是医生还是军人,或者其他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作为职场中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努力使自身的行为符合职业要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从那些受人爱戴、被人尊敬的英雄们身上,理解崇尚职业道德对他人、对企业、对社会的积极价值,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