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赢靠德
26006200000009

第9章 有德必有得——品德不代表入不敷出(1)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德者,得也。”这句话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反映了“德”与“得”的因果关系:有德必有得。对于企业来说,没有良好的品德,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难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自然也就难以开拓市场和赚取利润。对于个人来说,没有良好的德行,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品牌,自然也就难以驾驭看似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工作,得不到快乐和幸福。

好品德铸就好企业

一个没有良好品德的企业很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自然也就难以开拓市场和赚取利润。

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针对房价和地价等问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负责的企业,实际上是最不赢利的企业,最不赚钱的企业。”

的确,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很难说它是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企业,一个没有良好品德的企业很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自然也就难以开拓市场和赚取利润。

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组织,同时也具有社会公民的身份。“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哲学的定位,从本质上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的德包含着许多内容:尊重人权,任何制度的制定及完善都重视人性;注重对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充分考虑用户利益;只追求合理平均水平,诚信经营;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正是这些品德,聚拢了企业内外的人心,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美国一家叫默克的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将链霉素引进了日本,消灭了危害日本社会的肺结核。但这家公司没有赚到一分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做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所有的行动,都必须以能否圆满实现这个目标为衡量标准。”同时他们相信,这一信仰与赚钱的目的并不冲突,他们说:“我们始终不忘药品的引进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确实如此,默克公司在今天成为日本最大的美国制药公司绝非偶然。

企业信誉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内容,它不但是企业和员工对国家、对社会、对消费者以及用户的承诺和应尽的责任,也是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的无形资产。企业信誉是企业赢得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企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3年,“非典”肆虐中国,蒙牛提出一个口号:“没有旁观者,唯有战斗者;没有世外桃源,唯有同舟共济!”蒙牛从自身做起,工业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御“非典”于厂门之外。园区所有人员工作在厂区,吃住在厂区;不许上街,不许回家,违者开除。牛根生这样解释“封闭”的意义:蒙牛从事的不是孤岛型工业,而是农业产业化事业,前端连着百万农牧民,后端连着亿万消费者;蒙牛的生产一天也不能停,停业一天,几十万奶户就要跟着失业一天,每天2000多吨的牛奶就得倒掉……因此,只有“御‘非典’于厂门之外”,才能承担起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所有业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戴口罩,戴手套,勤消毒;能在“空中沟通”(电讯)的,就不在“地上解决”(见面)。

“非典”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牛奶作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营养食品一下子成了紧俏货,北京的乳品市场抢购成风。如果此时提升牛奶价格,人们不会计较,对看重销售量和利润增长的乳品企业无疑是绝好的机会。但是蒙牛并未提高产品价格,反而发文发函,严禁分公司与经销商涨价,违规者开除或终止其经销权。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蒙牛调整供应结构,向北京等疫情较重地区倾斜,将北京的日供量提高到原来的200%,有力地支援了北京人民,也有力地提升了自身品牌。

蒙牛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推出12个有关“非典”的公益广告。例如,“非典”大面积爆发不久,蒙牛即与卫生部于4月14日开始合作拍摄第一个公益广告——动画片《怎样预防“非典”》,并于5月初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二套节目中同时播出;在抗击“非典”期间,与影星章子怡合作拍摄以“保护自我,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从6月1日起,又推出以“抛弃陋习,身心健康”为主题的10个系列公益广告片《公德比赛》。此外,蒙牛还出资70万元赞助了小汤山抗击“非典”慰问演出,并独家特约播出迎“六一”文艺晚会。

天灾难测,只有同舟共济才能渡过难关,蒙牛在这场与“非典”作斗争的大战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的食品,提供了抵抗“非典”的物质支持,还在精神上与公众站在一起。患难之中的关怀,让蒙牛与消费者成为站在同一个战壕中的战友,面对同一个敌人。

经此一役,蒙牛陆续向全国近30个城市或地区总计捐款捐奶1200余万元(其中捐款900万元,捐奶300余万元),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捐款超千万元的企业,履行了自己“经营健康”的品牌承诺,强化了自身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而蒙牛的生产也在“非典”期间,保持了三位数增长(126%),其中,5月份销售额是上年同期的253%。

蒙牛在“非典”来临之时,没有被疫情吓倒,而是起到了一个名牌企业的表率作用。蒙牛不但捐款抗“非典”,更为重要的是,蒙牛经过努力,使“非典”期间成为紧缺商品的奶制品没有因疫情而断了供应、涨了价钱。俗话说,患难之中见真情,“非典”之后,蒙牛的品牌形象飙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品德决定产品:把握企业生命线

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品德的外在表现。它决定品牌的美誉度,决定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产品质量不过关,大则使品牌顷刻坍塌,小则使品牌的信誉受到危害,在市场重新进行整合之时,丢失原有的份额。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说的是两个传统企业同仁堂和庆余堂。“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同仁堂店内的对联见证了其主人300年风雨不倒的辉煌历史,见证了国药第一品牌的赫赫声威。“凡百贸易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炼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庆余堂主人胡雪岩亲自立下的“戒欺匾”,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红顶商人”的美名,而且让胡氏“国药号”在乱世之中越做越大。

而那句口头禅是人们对于这两家国药品牌的褒扬,也是立在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一份无形的诚信档案。

传统企业讲求做“金字招牌”,现代企业讲求品牌效应,其实是一个道理,都是要做大品牌知名度,做好品牌美誉度,两者相辅相成。而“金字招牌”的铸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在日常行为中,通过企业与消费者、合作伙伴、员工以及企业相关所有单位或个人的交流互动,真诚地以心换心,把企业的形象、原则通过企业行为传播到人们的耳目之中,一传十,十传百,众口相传。经年累月,企业良好的信誉才能在公众当中达成共识,企业的口碑才能建立起来。这样的诚信档案,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也是重金难求的,同时也是最为真实的。

开平市政协常委、励精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杰男的创业之路颇具传奇色彩。他23岁到香港成为一名服装学徒工,40出头就在香港服装界被尊称为“爷”。

1940年,周杰男出生于开平市百合镇茅溪村委会福星里的一个华侨家庭,他的祖父辈在香港谋生。1963年,23岁的周杰男前往香港,进入一家毛织厂当学徒工。凭着智慧、勤奋和进取心,周杰男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他也由一个初出道的毛织学徒,成长为大企业的负责人。

当谈到自己的处世哲学时,周杰男这样回答:勤恳、忠诚、与人为善。他在生意场上的诚信使他赢得了客户的绝对信任,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生意。

1983年,美国某大百货公司向周杰男的公司订购了一批价值六七十万美元的毛纺品。产品生产出来后,美国客商经验收非常满意,然而周杰男却检验出那批货还有细微的质量问题,立即停止发货。这一举动令客商非常惊讶,因为他们等着货品出售。周杰男主动向客商保证,一个月内重新生产出一批品质优良的货,不耽误发货时间。最后,周杰男在他承诺的时限内重新赶制了一批质量过硬的毛纺品,令该客商非常满意。从此,该客商每年都跟周杰男做一亿港元以上的生意。这件事令周杰男在香港商界的威望大增,尽管当时他才40出头,但行内人士都尊称他为“爷”,因为他忠诚守信、光明磊落、说话算话。

产品的质量决定品牌的美誉度,决定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产品质量不过关大则使品牌顷刻坍塌,小则使品牌的信誉受到危害,在市场重新进行整合之时,丢失原有的份额。

产品不出问题,只是质量的最低标准;产品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最高标准。产品即人品,人品代表人心,同样的劳动,优质产品代表的是真心投入,换回的是大众的放心和忠诚;劣质产品代表的是三心二意,换回的是大众的忧心与失望。所以,对于质量的把关最终都要回归到顾客的诉求上来,以实现“深入顾客内心”的目标,完善产品的设计生产,满足当前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其对于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才能从中汲取经验,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德不孤,必有邻:好人品带来好人缘

人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消灭敌人,增加朋友;它能帮助你消除障碍,走向成功。无怪乎人们常说,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好的人缘是难以实现的。古今成大事者,七分靠自助,三分靠人助。人缘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消灭敌人,增加朋友;它能帮助你消除障碍,走向成功。无怪乎人们常说,失人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古语云:德不孤,必有邻。好人品能够为你带来好人缘。

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人品,比财富、能力更具威力。

马援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他从小胸怀大志,目光长远,深为其兄器重。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批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伤心,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躲避朝廷的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