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26007000000019

第19章 中庸之道巧攻市场(1)

——蒙牛市场战略方法论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小的德行,好比河川分流,川流不息;大的德行,如敦厚化育,根深叶茂,无穷无尽。

蒙牛市场战略的中庸之道正是“根深叶茂、无穷无尽”的“敦化大德”的体现,是蒙牛“大胜靠德”的企业文化的体现。蒙牛和竞争者一起做大,做大乳业,做好乳都。蒙牛不做一个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而是和竞争者一起向着新世界、大目标进发。中庸之道,巧取市场,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智慧。

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牛根生说,当今社会最大的学问,就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最大学问,就是“对别人有利的,才是对自己有利的”。这个“别人”,既包括股东、广大奶农、消费者、合作伙伴,也包括乳业同行、竞争对手。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合作伙伴需赚钱,员工参与为收入,父老乡亲盼税收。这是典型的蒙牛思维,也是典型的共赢思维。共赢思维是双赢思维的扩展,它要求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时,通过1+1>;2的机制,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不损害第三方利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各方均取得较自由竞争时更好的结果。市场是一个大的生态圈,企业、股东、投资商、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等,是构成这个生态圈的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承载着不同的市场作用,对处在同一“圈”中的其他单元产生影响。而共赢就是让市场中存在的所有单元都能获得资源或利益,这样才能结成一个健康的生态圈,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

而企业作为市场这个“生态圈”中的一个单元,只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照顾到其他单元的利益,才能谋求持续永久的发展。股东和投资商得到丰厚的收益,企业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供应商和经销商赚得钵满,企业就能有优质的原料供应,稳定的销售渠道;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得到满足,企业就会获得他们对于产品的忠诚度;竞争对手的发展得到巩固,才能保持行业环境的稳定。

牛根生说,现在最大的体会就是,有了市场经济后,企业不仅不用办社会,而且可以组织社会资源办企业。蒙牛的车辆一共有600多台,原料车、产品车、冷藏车(价值40多万),没有一台是自己买的,都是社会组合。加上小车,总共有一千多台。就是这一千多台车,承担了蒙牛每天大约有两千吨的产品运输,从********市送往全国各地。没有一千台车,蒙牛的产品就运不出去。这还不包括火车的运输量。企业获得便利的同时,这些社会资源,也得到了就业机会和稳定收入,从蒙牛的发展经营中得到了回报。这就是典型的“共赢机制”。

蒙牛“内幕”:

蒙牛企业文化建设寓言故事(一)

狮子与羚羊的故事

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的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最好还是快跑吧!

多么奇妙的事情,强如狮子之强,弱似羚羊之弱,差别不可谓不大,然而在物竞天择的广阔天地里两者面临的,源自求生欲望的压力都是同等的。

可见,在动物世界里,动物的对手说到底也就是它自己,它要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自己,它必须越跑越快。因为稍一松懈,便会成为他人的战利品,决无重赛机会。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人类来说何尝不是这样?不管你是总裁还是小职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是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吗?要知道总有人盯着你的职位跃跃欲试,总裁的高位自然热门,不必多说,小职员也不例外,因为公司门外总有不少新人等着进来,这样看来,大家的选择都一样,要么做得更好,要么被淘汰,在新的一天来临时,可不要再拿闹钟出气了,还是对自己叫一声“加油吧”。

还有,蒙牛现在在内蒙古已经不收奶,只收牛。交奶的时候,农民把牛赶到奶站机械化挤奶,挤满量农民把牛赶走,旁边的公寓也是社会在办。蒙牛作为上市公司,资本来源也呈现多元化,包括社会投资、国际资本,用外面的钱,办自己的事。可以这样说,如果失去了这些“别人”的支持,蒙牛就不可能建立起如此宏伟的乳业帝国,不可能跑出世界瞩目的蒙牛速度。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与“别人”永远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

其实,“共赢”的理念在许多跨国公司已成为共识,像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都是“共赢”理念成功运用的典范。沃尔玛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业企业,已在全球拥有4000多家连锁店。除了世界一流的物流配送系统外,沃尔玛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能够与供货商一直保持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

通常,在制造商追逐最大利润的同时,零售商却在拼命压低商品价格。产销双方关系在产品价格上,经常会形成拉锯战,沃尔玛在改变这种长期固守的买卖关系中独树一帜。1987年,沃尔玛成为经营世界最大的包装货品制造商之一——P&G产品的主要零售商。此前,P&G对生产成本高度保密,沃尔玛无法预测最低成本价;沃尔玛对商品销售的信息也采取保密的态度,P&G也无法制订有关沃尔玛未来需求的计划。于是,沃尔玛主动会晤P&G高层,双方一同制定长期遵守的合约。P&G向沃尔玛透露了各类产品的成本,保证沃尔玛有稳定的货源,让其享受尽可能低的价格;沃尔玛也把连锁店的销售和存货情况向P&G传达。

这样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让P&G更加高效地管理存货,简化生产程序,因而可以降低商品成本。另一方面,沃尔玛自行调整各店的商品构成,做到价格低廉,种类丰富,从而让顾客受益。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达成了一个“共赢”的局面。假使双方依旧互相孤立、相互防范,恐怕二者都不可能有今天这番成就。

俗话说:“众人摇桨开大船。”如果把市场看做一条大船,那么身处其中的企业、股东、消费者、合作伙伴、供应商、经销商、同行、竞争对手等市场单元,都将是这条船上的水手,只有齐心协力,你起锚,我摇桨,你掌舵,我撑帆,这艘大船才有可能扬帆远航。如果哪一个地方因为利益缘故懈怠了,大船就可能偏离航线。只有让每一名水手都看到希望,有了干劲,企业才能乘着市场之船,不断向前驶进。

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乳业市场在蒙牛介入之后数年迅速发展,竞争格局也进行重组。原来“伊利、光明、三元”的三国鼎立,到如今的蒙牛、伊利两强争霸。市场在整合重组的同时,一批乳业新军如三鹿、完达山等品牌,也加入了竞争。乳业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同时,身处其中的蒙牛自然经历了市场变革带来的阵痛,与竞争对手你追我赶,你争我夺,在奶源、品牌、渠道、顾客源、差异化产品等方面,全面展开竞争。

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一个企业退出行业领域的争夺,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市场的竞争也是公平的,只有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成长的企业,才能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则下生存壮大。竞争不可避免,也是件好事,竞争成为企业成长的激素,使企业家时时刻刻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不懈地努力改善经营管理,以求生存和发展,可见,只有竞争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正确看待竞争,才能在竞争中立于高处,取得先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自由的市场造就了蒙牛,正是激烈的竞争造就了蒙牛。

提到蒙牛,提到竞争,话题自然就拉到伊利上。两个企业身处同一座城市,同一个行业,又同是业内巨头级的企业。关于两家企业的“恩怨情仇”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牛根生是这样评价的:“蒙牛和伊利,这两年都发展得比较快,如果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竞争态势非常好,因为会造成你追我赶。如果哪天伊利并购了蒙牛,或者蒙牛并购了伊利,那很可能会让两家企业80%的管理人员都睡着了——如果两家企业都盯着对方,为了竞争,晚上不可能睡得很好。”

牛根生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两家乳业的代表,蒙牛和伊利,会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马和奔驰一样,将长期并存下去。而这样的“在竞争中并存”的格局对于乳业的发展,对于蒙牛的经营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蒙牛“内幕”:

蒙牛企业文化建设寓言故事(二)

荷花池的谜题

有一个荷花池,第一天的时候池中只有l片荷叶,但是荷叶的数量每天成倍数增长,第二天2片,第三天4片……假设在第30天时整个池塘全部被荷叶盖满,请问:在哪一天时,荷叶只有一半?

你可能马上就答得出:第29天。不错,这就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达成的终极突破。我们所设定的每一个目标、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正像这片荷花池,在你做着貌似重复的日常工作的时候,你往往会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3天、第28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这时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运气、不是聪明,而是韧性。所以,在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时,不必急功近利、不必追求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能够比前一天有一点突破、一点改善,而且朝着正确的目标持续地做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最终的成功。

蒙牛认为,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竞争导致产品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产品同质化在中国乳业是普遍现象,而蒙牛与伊利两家企业的产品同质化却又是最高的。如在牛奶领域,两家企业的主打产品都是UHT牛奶,而且主要是利乐砖与利乐枕两种包装形式。这就迫使两家企业的竞争越做越细。例如,在利乐枕的开发上,蒙牛占有先机,而在牛奶的“第三包装”百利包的开发上,伊利又比蒙牛抢先了一步;在早餐奶领域,蒙牛先做大了市场,伊利也随之跟进;在酸奶领域,蒙牛首创“果粒”型,伊利则出品了“果味”型;在乳饮料领域,伊利有优酸乳系列;蒙牛则有酸酸乳系列。伊利的冰激凌“巧乐兹”家族受消费者欢迎,蒙牛立刻有针对性地推出“随变”系列……逐渐地,这种争先恐后推新品的行为变成产品创新上的相互“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