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26009400000011

第11章 理论素养:熟知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2)

发现员工的挫折以后,还应帮助员工积极寻找产生挫折的原因。把个体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以后工作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如努力、能力强等因素,能够使人感到自豪和满意;若把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使人感到内疚和无助;而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则使人感到气愤和充满敌意。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如任务难和能力差,会降低其后在工作中的积极性;相反,若把失败归于不稳定的因素,则可能会提高以后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者对员工工作的失败,应尽量引导他们将其归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如努力不够),而不宜归于内在的稳定因素。同时,归因时应尽量淡化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以免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找借口,这对管理是不利的。

2.管理者对受挫折的员工的应宽容相待,并适当采取心理疏导、精神宣泄法或改变环境等多种方法,降低员工的挫折感。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会产生挫折,遭遇挫折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在心理上、生理上会有所反应。所以,员工的动机受阻是导致挫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管理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对于员工不合时宜的、在当前的条件下无法满足的需求、动机进行引导,使员工自觉地调整不适当的目标,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员工挫折感的产生。

可以考虑采用“精神宣泄疗法”。这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受挫者被压抑的情感自由地表达出来。人在受挫折以后,其心理会失去平衡,常常以紧张的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这时只有让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者应该积极倾听职工的抱怨、牢骚,让他们有气发泄出来、有话说出来,待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员工才会心平气和。

3.要帮助受挫员工成长。员工遭遇挫折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激励,进而工作积极性也就得不到提高。解决此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条件,帮助员工发展,或者采取相应措施对其做出补偿。这样既可以使员工从挫折的阴影中尽快走出来,还能够让他尽快树立新的奋斗目标,转移其关注焦点,将能量转移到有建设性的工作之中,这无论对于员工还是企业来说,都是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学习管理方格理论,定位管理风格

班组长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是以生产为主要导向,有的是以员工为主要导向。为此,有专家做出了领导行为四分图,在四分图的基础上,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布莱克和穆顿教授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理图。

在图中,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由低向高发展;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或者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由低向高发展,共分为81个方格。以下介绍其中最典型的5种:

1.1—1型,即贫乏式领导。这种人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对工作放任自流。比如说,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若有所思,实际上是怕人打扰;平常爱说一些中性的牢骚话,其事是为了掩饰自己不做工作;遇到自己无法推掉的工作往往交由下级去处理;用人的原则是“谁都可以”。在组织中,员工的满意度在开始时往往比较高,但长久来看,往往会对这样的领导产生失望的情绪。

2.9—1型,即任务管理型领导。这种人一般都有能力,权力欲很强。他每天目的就是为了完成组织的工作,对下属的情绪和发展不关心。在工作中喜欢用能力较强的下属,但这些下属必须服从他的领导。这种管理方式往往短时期很奏效,但长期会造成组织内部上下级关系的紧张,最终会影响班组的效率。

3.1—9型,即乡村俱乐部型领导。对生产关心少,对人关心多,他们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谊与快乐的环境。这种类型的领导往往善于和下级打成一片,他们能容忍下级的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因而会滋生一种懒散的氛围。由于放弃了原则,在有些部门,这类领导的满意度会比较高。但这种领导类型并不值得提倡。

4.5—5型,即中庸型领导。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风格中庸,不设置过高的目标,能够得到一定人气和适当的产量,但不是卓越的。这种方式有长期支持性,对于日常事务多、规则方式多的组织比较适应,但容易使人变的油滑。

5.9—9型,即完美型领导。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对工作和对人都很投入,在管理过程中把企业的生产需要同个人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既能带来生产力和利润的提高,又能使员工得到事业的成就与满足。这种类型的管理者对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独到的管理哲学,自我实现的层次较高。

除了这些基本的定向外,还可以找出一些组合。比如,5—1型表示比较关心生产,不大关心人;1—5型表示比较关心人,不大关心生产;9—5型表示以生产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抓生产,也比较关心人;5—9型表示以人为中心的准理想型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也比较关心生产。

在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他们通过有根据的自由选择、积极参与、相互信任、开放的沟通、目标和目的、冲突的解决办法、个人责任、评论、工作活动等9个方面的比较,认为9—9完美型领导最有利于组织的发展。所以,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理想型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管理方格理论启示班组长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手中的工作,要布置足够的工作任务,向下属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且要有企业和班组的规章作保障;另一方面又要十分关心下属个人,包括关心他们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给予适度的物质和精神的鼓励等。从而使下级在责、权、利等方面高度统一起来,以提高下属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管理方格图的目的就是让班组长比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提高欠缺和不足的方面,朝9—9型领导努力。

学习权变管理理论,提高领导艺术

班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些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不然就会出问题;同时还有大量问题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这也就是权变管理。

权变管理的灵魂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必须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方式。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因为管理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技能,任何生搬硬套都可能碰壁。权变管理理论认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者把自己放到另外的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权变管理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两重方式。

1.因环境制宜

每位管理者都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管理者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管理者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上下级关系,比如班组长与下级的关系是否融洽;任务结构,比如班组长所管理的工作究竟是常规性的还是突发性的,一般来说常规性的任务结构比较明确简单,工作环境好,但突发性的任务就属于结构不明确,环境就比较差;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环境也就越好。

工作环境分析

类型 1 2 3 4 5 6 7 8

上下级关系 好 好 好 好 差 差 差 差

任务结构 高 高 低 低 高 高 低 低

职位权力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强 弱

在上图中,数字越小表明工作环境越好,数字越大表明各种环境越差。

菲德勒把以上八类工作环境画到以下的坐标中,变成横轴:即工作环境的有利与不利。纵轴是领导方式,他把领导方式一分为二:上半部分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下半部分以工作为中心。一般说,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两种倾向:或是倾向于以处理好人际关系为主,或是倾向于完成工作为主要目标。通俗而言,前者的管理方式比较倾向于民主,后者的管理方式比较倾向于****。

如上图所示,当工作环境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时,一般采用以工作为中心的办法较好;当组织状态、任务情况对下级的控制要求居中时,可考虑用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方式;或者说当组织状态、任务情况、对下级的控制水平居高或居低时,集权方式比较有效。

某厂最近由于客户订单纷纷而来,而且催货特别急,生产任务供不应求。而分配到某班的生产任务非常沉重,此时如果不能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不仅失去了一大笔生意,而且还可能在市场上使自己的信誉受到较大影响。时间紧任务急,此时班组长决定采取突击办法抓紧生产,号召员工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任务,同时班组长也以身作则,与班组成员一起共同奋斗在生产一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保质保量地按期交货。

在这种情况下,班组长的管理就应该采取以生产为中心的方式,必要时甚至专断一些。

2.因人制宜

下级的综合素质更多地决定了领导者的管理方式。我们可以把领导者的素质看作是一片土壤,在什么样的土壤上就会滋生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比如在文化水平较低的班组,在管理中要更多地运用命令的方式;而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下属,则不宜用这种方法,应该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其实这就涉及下属员工的成熟度问题。

下级成熟度的构成要素可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三者的有机整合,构成了下级的成熟度,只有这三者都比较高时,我们才认为下级的成熟度是比较高了。根据这一划分可以粗略地把下级分成四度,即M1~M4。

图中的横轴是工作行为。工作行为指班组长向成员发布命令的频度和强度,越靠右越强调计划管理,越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控制。关系行为是指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与强弱,越向上越强调双向沟通。

(1)在象限1中,下级很不成熟,所以上级单向命令多,沟通少。

(2)在象限2中,面对的是初步成熟的下级,所以单向命令减少,双向沟通较强。

(3)在象限3中,下级更加成熟,因此单向命令更少,沟通仍然很强。

(4)在象限4中,由于下级已经是一名非常成熟的作业人员,所以无论是单向命令还是双向沟通都更加减少,在这一阶段,基本已经属于授权了。

某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小刘,是个进厂五年的老员工了。他不仅业务娴熟,而且为人聪明,善于处理不少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次,某用户的设备出了故障,班长把他叫来,向他介绍了基本情况后,就直接派他到用户那里处理问题,期间班长不再对他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指导,顶多打电话询问一下进度和需要什么支持。

这就属于第四象限的管理方式。

做一名高明的班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管理对象的不同,采取“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的权变管理方式,使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