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隐石湖之后,他每日种田养蚕,竟在那琐碎的农活中参透了之前自己一直无法参透的人生,至此心绪日渐平稳,而所做之词也日渐彰显大家风范。杨万里《石湖居士诗集序》评价范成大的诗词成就,认为他:“大篇决流,短章敛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媚,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而我却要说,心之安稳,才情方可彰显十分。物由心生,这是被认为十分唯心主义的说法,其实仔细想来,也不尽然,人们常说用心去看世界,方能看的更远,有时候,心放开了,境界自然而然也就放开了。
读范成大的词一定要点滴不漏,老老实实的看下来,他的词不像苏轼等人的一开口便有着令人惊艳的晕眩,也不是凄艳动人,会令人深深迷醉其中无法自拔的词家风范。范成大的词只能细细品,就好像喝一杯刚刚冲泡好的碧螺春,在嗅着杯口袅袅而升的茶香中,一小口一小口的啜下,这样喝到杯底,便能将整杯的茶喝出精髓来,那是可以深入灵魂中绽放出千年不败的洁白花朵,虽不妖娆,但却足够深远。
2.看山看水看人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是范成大归隐田园后所做的诗,在这首诗中有着十分明亮欢快的色彩,此时的范成大眼中只有如同金子般灿烂的梅子,还有如雪洁白的菜花,这些植物在春风中肆意的生长将范成大也感染其中,生命的张力不可小觑,就连那小小的蜻蜓蝴蝶也在篱笆旁边翩翩起舞,它们与世事无争,只在短暂的春光中享受那稍纵即逝的快乐。
人世的短暂不也正如这春光一样吗?稍纵即逝,人生的那几十年短暂到还未来得及细想便只剩暮年了,范成大在他垂暮之年将生命悟出了真理,就像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的突然顿悟一般,他觉得灵台一片清明。
还是清净自在些的好,只有在这里才能自己决定自身的命运,家国天下虽大,但却在那一瞬间令他感到万分遥远,好像恍如隔世,而在这片小小的田园里,看着身边可爱灵动的昆虫和静静生长的植物,范成大在几十年的生命中首次的觉出了满足与纯粹。
纯粹的快乐总是短暂的,所以范成大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日里极尽所能就是要将这难得的快乐延续最长,而也正是在这期间,范成大将他所感悟到的一切都写进到了诗词中去,其中一首《蝶恋花》便是我最为喜爱的。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蝶恋花》
词中所写正是他所生活附近的田园风光,开篇一句“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将景色的美写到了极致,胡兰成在他的书中开篇便写到:“桃花难画,因要画的它静。”
而范成大写景却将景色写入了静致的精髓里,春水芳草,微风拂面,和谐的画面里透出了生命熠熠的活力,范成大是以“清新妩丽”而又“奔逸俊伟”的诗风驰名于世。而他的词也同样兼具这二者的特色。因为心思敏锐,范成大总能将山石清泉写出灵气,将升斗细民的悲欢赋予生命。在范成大的词中,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能体现出一种别致细腻的感情来,可以说范成大将他的词注入了生命的精华,每每读他的词,就好像是与范成大本人的一场对话,那时穿越时空的交流。
胡兰成在提及到他儿时的农家生活时,也同样提到过:“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依然简静。”这样一句话,意思是乡下田间的春天,是会肆无忌惮的蔓延,令人满眼春色,但却并不繁复。
这在范成大的田园词中正有体现,他整首词都可以用来渲染田园的风光,但却并不让人觉得厌烦,反而心里会生出盎然的兴趣,视野随着词人的描述而逐渐开阔起来,“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一片水乡风光跃然纸上,传出了些许的浓郁,而又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
读者在范成大的词中心醉神移,而范成大则在他清丽的水乡春景中怡然自得,历史的画卷慢慢舒展,人生一蹉跎,便是垂垂老矣。两鬓斑白的范成大屹立田间,看山望水,远方的落日有着余晖暖暖的温度,播撒人间。
史达祖
史达祖,南宋词人,一生未第,只做过幕僚。曾受权相韩侂胄提拔重用,身处要职。后因韩侂胄倒台,亦受牵连贬官,身败名裂而死。有《梅溪词》遗世,以咏物工巧著称。
1.世间最苦,便是相思
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自少年、消磨疏狂。但听雨挑灯,攲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身是客、愁为乡。算玉箫、犹逢韦郎。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寿楼春》
这是史达祖为纪念他的亡妻所作的一首词,据记载史达祖的妻子生前与他感情甚笃,二人举案齐眉,曾是一对神仙眷侣。可惜世人总是看不到生命拐点处的结果,就在认为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风平浪静时,其实世事早已翻覆了几个轮转,掌控人生航向的风帆已经将他们带去了他们想也想不到的方向。
《汉乐府》的诗歌中有眷侣们最开始的誓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誓言我始终铭记内心,而你,是否早已忘记。不然,你为何要决绝而去,到那我永远无法找到的远方,看我在人世独自孤苦的蹒跚于漫漫长路之上。要多久,我才可以再次见到你?
史达祖的《寿楼春》直抒胸臆,将自己对妻子念念不忘的深挚情感通过回忆的形式真切的表达了出来。想当初时值冬末春初的季节,在那个莺啼燕语,万物复苏的时候,总是要去“载春衫寻芳”,而妻子在那时也总是要为自己裁制几件新衣服,“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便是史达祖回忆的起点。
而今夜深人静之时,每每望到窗前,似乎还可以看到贤淑的妻子坐在那里为自己细心的缝制衣衫,床头前微弱的烛火闪动着,模糊中依稀能辨别出妻子娇俏的容颜和温婉的笑容。
虽是极为平常的家庭日常生活的剪影,但一想到这些总觉得妻子似乎从未离开过,这些年来依然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为自己缝缝补补,与自己相濡以沫。感觉只要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妻子温润如玉的面庞,能轻抚她的双手告诉她,自己从未忘记誓言,每时每刻都在与她相知相爱。
但是“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谁念我,今无裳?”一切都只能是幻影而已,却是再也无法重温的一幕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以为时间还多,时光还长,只要我愿意,随时都可以握着你的手对你说因为有你的陪伴,这世界才如此夺目。但感情终究难以逃脱宿命的沙漏,今夕何夕,我已不知该去何处倾诉衷肠?在仓惶的人世中,那些曾经瞬间就可以完成的举动成为了一辈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我以为直到洪荒之年,天地相合之时,我才会与你分开,却没有想到就在这青天白日,花好圆月之际,我们却是殊途难归。
当初许诺要一起共赴白首的人,而今何在?
我对你的思念只有化作心头的一滴热泪,用我心口的温度湿润着它,因为我怕时光太过炙热的温度和太过快速的进度会让它干涸。那样的话,我会无比难过。相爱到最后所能留下的,是否只能是这些一吹即散落进天涯的细微回忆,微弱的好似虚无,让人有时想来,都觉得生疏的很。
到底还是当初太过年少轻狂,而今消磨疏狂之后才知晓一个“悔”字该如何书写。史达祖也是生于宋末****时节,生性豁达的他一生坎坷多难,际遇不佳,事业上的不顺利让他将寄托放在了情感上,可是妻子的逝世更令他深感人世的无常,命途多舛,却为何偏偏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遭逢不幸?
这首词是史达祖在受到韩胄重用,担任了中书省堂吏后所写的,想到之前自己遭逢挫折总是妻子陪在身边,而今时来运转,妻子却已是不在左右了,人生事十之八九总是这么的阴差阳错,令人哭笑不得。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老天爷对于惜福爱福之人总是那么吝啬,倒是苦难他会特别给予。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史达祖在升职不久后便因为一次政治内讧而丢官卸职,就连性命都是捡回来的。至此之后,他更是心灰意冷,整日躲进旧时回忆之中,以酒为伴,不肯面对现实,甚至还会躲进烟花柳巷,思念亡故之妻,每每念及她对自己的温柔体贴,贤淑细致,便是潸然泪下。但是感情终于还是抵不住时间的魔法,在一分一秒的催化下,史达祖脑海中总出现的妻子那张情真意切的脸庞渐渐被取代。
2.又逢亡妓绕心间
初次遇见她时,便是在青楼之中,明眸皓齿的她恰值女儿家最好的年纪,虽身处风尘但却毫无风尘女子的媚俗,反倒是一身清爽就像春天田地里新长出来的麦芽甜味,馨香甘甜,史达祖应当是爱上了这名女子,不然他不会长久的流连于此,就算是对世事的不满,对妻子的思念,都不如重新爱上一个女子更具有让他留在此地具有说服力。每当我们爱上的一个人的时候,都会以为这就是陪伴自己天涯海角,看尽细水长流,共度余生的那一半。
想来这名女子应是极为聪慧可人的,能被才子赏识必定也有她的过人和出众之处,轻歌曼舞,身姿曼妙,蕙质兰心,这些优点想来她是都会具备的,不然如何能于青楼那种地方不被沦落呢?
而且对于史达祖来说,这女子应当是被他当作了知己看待,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人向来说的话就很有道理。史达祖虽将女子当作知己对待,但应该还未想过要为女子而死,然而女子却是恪守古训,花颜凋零,一缕香魂飘散于他的心头。
彼时,两情相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却又是只剩下了他形单影孤,沉痛悲凉之际,史达祖提笔填词写下了《三姝媚》: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锦瑟横床,想泪痕尘影,凤弦常下。倦出犀帷,频梦见、王孙骄马。讳道相思,偷理绡裙,自惊腰衩。
惆怅南楼遥夜。记翠箔张灯,枕肩歌罢。又入铜驼,遍旧家门巷,首询声价。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记取崔徽模样,归来暗写。
《三姝媚》
这是一首悼念亡妓的艳词,在那个年代的男人,写艳词是为人所不齿的。然而史达祖并不在乎,他要写,写尽心中的悲恸。为何命运总是不愿垂青于他,他所爱之人总是要与他生死两相分离。
“烟光摇缥瓦。望晴檐多风,柳花如洒。”昔日的美好似乎还在摇曳风中,伊人独具小楼顾影自怜的样子还在眼前晃动,然而却再次往事如冰,将史达祖的内心冻结成冰,连同回忆一起尘封,如果相思总是苦痛的,那就从此做个无情之人,游弋于情感之间,但却再也不涉足那摄人心魄的游戏。
冯煦在《蒿庵论词》中写到:“言欲层深,语欲浑成”。说的便是史达祖这首词的特点,虽是一首思念,悼亡之词,整首词却没有情感大的波动,完全不似他对自己妻子所写的悼词一样有着大起大落的悲恸,倒不是史达祖情薄,可以理解为在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后,便真的是除去巫山不是云了。
这两个女子在史达祖的心中是无法分出伯仲的,谈不上谁真的替代了谁,谁可以替代谁,他们各自拥有各自的位子,相安无事的被史达祖在漫长无尽的时光洪流中,安静的思念着。纵使天荒地老,他对她们的思念却始终不能淡忘一分一毫。
姜夔
姜夔乃南宋词人,号白石道长。布衣终老,却颇负盛名。他一生虽然颇为穷困,却也不至于孤苦无依;虽少时丧父但后来境遇也算没有太大波折。屈居食客,却总得到朋友以礼相待。也因此,他的词作风格始终有着沁人心脾的清远、悠长。
1.这一生,为谁辛苦为谁忙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的冬至时分,姜夔因事路过扬州,那时的南宋已是千疮百孔,在外族铁蹄的践踏下体无完肤了。而扬州本是座清如霜水的城市,水墨淡彩的氤氲出一座如梦似幻的灵秀之地。却在战争的洗劫之后萧条异常,追忆起昔日的繁华,再看今朝的荒凉,姜夔发出叹咏,写下了一首《扬州慢》,从此千古传唱。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为伤情而作,令人感怀。当过去的一切已作风流云散去的时候,面对今日的萧条该做如何反应呢?姜夔看到桥边绽放正艳的红药花,鲜艳欲滴,那刺目的红色就像是这个朝代淡灰色主色调上不协调的一笔,突兀在那里,时刻提醒人们,花开依旧,人事全无,待到明年这个时分,再来看花的人又会是谁,而这里又是何种景象?
王国维曾说姜夔的作品格调虽高,终虽隔一层,”批评他的诗词“有格而无情”,而每当读到“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之时,这首《扬州慢》真是要将我的心生生的搅痛,如此沁入心脾的悲情,何故会被认为无情呢?其实诗词赏析本就全看赏析者自己的口味而定,在我觉来,姜夔之词不但有情,还是有情之大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