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26038000000026

第26章 探究篇 谁在对应试教育说不(14)

其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尝试过饥饿之苦耕耘之苦的人,才会更加懂得一桌平常饭菜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快乐;只有品尝过思念之苦的人,才会深切体味到亲情友情的弥足珍贵;只有切身经历过困苦中他人无私援助的人,才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自觉守护自己与人为善、宽厚仁爱的品德;只有经受过挫折磨炼的人,才会有以后生命进程中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超群的智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时让孩子少一份依赖,多一份在困境中的磨炼,就会使孩子多一份对世事的洞察力,多一份创造的激情,而这不断迸发的激情,恰恰是消融人生霜雪苦雨的、不息的生命火花。

记忆里的春天,让女孩大声说话

2009年圣诞节过后,我收到了一张精制的音乐贺年卡,里面是一名叫何潇的女生拍的大头照和一封短信:

不知道您是否能在圣诞节前收到,甚至不知道您是否能收到,但我仍然要很认真地说一句:Merry Christmas!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三年前那个被点名发言却哭了的女孩?那一次在您面前,是一个意外,是我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哭得不成样子。一直以来,我讨厌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我强迫自己坚强,那天,我终于认识了自己,哭一次没有什么大不了,压抑太久只会让自己更累,也就在那一次,我认识了您。

谢谢您!也许您不知道,有些事情在那一天就已开始改变。虽然您我只是萍水相逢,也许我对您的了解不是太多,但我的直觉告诉自己,您一定是位好母亲,更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三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您,还有您曾经给我的鼓励,谢谢您给予了我一个倾诉的机会,让我说出了久积心头的话。

两年前我考取了一中,又即将离去,想起了您曾经给我的赠言,我现在要奋力一搏了,也许前进的路上会有以前从未想过的困难,但我不怕。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渴望成长,渴望像鸟儿一样地飞翔。时间不会等人,我不为自己留下遗憾,有爱就要说出来:谢谢您曾经带给我的温暖,它将继续带给我力量,让我保持最美的微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落款是:一个曾经受到帮助的女孩:何潇。

没有想到,在学校十分偶然的一次交流,写过的两封书信,竟然让这个女生有了很多的改变,且一直将记忆珍藏。

记得那次我在山区一所初级中学调查时,我只是尝试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想听你们自己家里的故事”、“想听你们最伤心的一次经历”、“你提问题我来答”,然后建议这所中学每个班来4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参加座谈。当时学校一位副校长说,平时,这些孩子我们喊他们到办公室,都半天问不出一句话来,他们不熟悉你,有话会对你说吗?但经验告诉我,我相信会。

很多孩子来了,他们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落座,可是当他们看到黑板上写的三句话以后,便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我说:“各位小朋友:我不是你们的老师,但我愿意做你们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朋友。你们想跟我说什么就说什么,骂人也行。今天,你们只当我是你们陌生的母亲。”孩子们稍许沉默过后,就有低低的声音开始议论起来。

一名坐在角落里的男生说:“想说,不知道怎么跟你说。”又是几分钟的沉默之后,有一名男生开始走上讲台,嬉笑着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爸妈还对我们发脾气……”接下来,男生有些哽咽。话筒在同学手上传递:“想发泄,但不知怎么发泄”。几乎每位同学都说到这句话,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流下了泪水:“我们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理解”、“我们也需要发泄,但我们不知道朝谁发泄好”、“我爸妈出去两年了,平时少联系,难与爸妈交流”、“有时候有一些内心的东西需要爸妈来分享”、“我们需要能够有时间玩的童年”、“父母脾气不好,我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我们与父母有代沟,不想与父母交流”、“成绩下降,面对父母不敢说,每一次不知道怎么开口,有很大的压力”、“进初一时,前几名,现在,前几名没有我了,朋友都觉得我很开朗,不了解我的内心,其实我的心里真的很痛苦”、“我知道父母是为了我们好,但父母每次说得过重的话搁在心里,就难受。别人看我快快乐乐,其实不懂我的内心”……

再接下来,就是那名叫何潇的女生来到讲台前,一句“我不知道怎么说,我不知道我应该怎么说”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哭,我想让她下台先休息,但她不,仍然坚持着说:“每次我的成绩下降了,我都很羞愧,看到老师喊我谈话,我的心情更糟,到现在落后了很多,我内心里觉得好对不住自己的父母……”之后,是女生爆发式的恸哭。女生汹涌而出的泪水将我的一整包纸巾全部用尽,哭得前排几位女生也抽泣起来。老师只好安顿她暂时在旁边休息。

谁知十分钟后,女生自己走到台前,擦干泪水说:“有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关心我们,只顾自己攒钱,我不是那么想的。父母辛苦工作,是为了我们的学费、生活,我们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因为钱来得实在不容易。”

原定的座谈时间已经到了,座谈还没有结束,发言仍然十分踊跃:“还是应该以笑容来面对人生,要更加地努力,不让父母失望”;“父母不要担心我们,我们已经长大,父母要我们好好读书,我们千万不要把父母的话当儿戏。以后我会认真努力……”

有的同学还即兴作“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几位女生因为哭过了,想说的话也说完了,便都破泣为笑,还带头闹着要合影。

从这次座谈可见,孩子们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对情感关爱并没有过分的奢求,容易满足,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有一个适合他们宣泄内心积郁的渠道与空间。

从他们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动容,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环境,多么缺少与孩子们心理沟通的渠道。

人是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感的。思想需要交流,不交流,就容易形成误解与隔阂;灵魂需要碰撞,不碰撞,很难点燃激情的火花;情感需要宣泄,不宣泄,就会出现情绪堵塞。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初一便进行高考倒计时的中学生来说,尤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沟通的机制和环境,能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宣泄和有效的缓解,避免形成心理和人格方面的疾病或缺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都有心里话想说,但他们不知道该对谁说、怎样说。

通过网络认识的支教男孩尹鹏飞,就读于黑龙江省绥化学院中文系,2008年8月来到绥棱县绥中乡前五村小学,开始实习。他说他教的学生大都活泼开朗,只有女孩曲文玲落落寡欢,逐渐引起了他的注意。

曲文玲个子不高,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头,写作业时总是站在地上或者半跪在凳子上。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自顾自地安静坐着,望着别的学生玩耍,从不多说一句话。每逢老师上课提问,她也只是摇头不语。小文玲习惯直勾勾地盯着黑板,看得出她心里装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沉重。七八岁的孩子一玩起来就忘记天黑,而曲文玲的世界似乎永远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每到下课时,她基本上呆在学校操场里的那棵大杨树下,傻傻地看着操场上的同学们玩耍。微风徐来,轻轻吹起她破烂的衣角,弱小的她与身后的大杨树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呢?作为一个初执教鞭的新手,他绞尽脑汁,觉得应从语文课开始,必须让她开口大声说话。每次上课,他特意让她照着课本读拼音,开始时她总是摇头。她的同桌,一个淘气的男孩子说:“老师,她家可穷了,她在学前班的时候就啥也不会。”这时,小文玲的眼里闪着泪光,小脸涨红,勾着头。他的心仿佛猛然间被刺痛了一下,他必须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找寻到快乐。

他向同事打听了她的情况。原来,小文玲的妈妈是弱智。因为众人的嘲笑使小小年纪的文玲产生了心理阴影,所以才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他又进一步了解到,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弱智的妈妈,而爷爷一只眼睛失明,家里所有的活都靠没有文化且年事已高的奶奶。孩子的世界应该是美好而多彩的,不应该满是阴霾,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还她孩童应有的天真烂漫的笑容。

此后,他每天上课都尽量提问小文玲,课后把她带到办公室聊天。起初,她有些怯懦,站在很远的地方,低着流满汗水的小脑袋,小手不停地扯着她破旧的衣角。他问她话,她都用摇头和点头来回答。他并没有气馁,鼓励她,后来她依然话语不多,但眼神里却多了坚定的成分,不再羞怯和胆怯了。

半个月后的某天放学时,一场大雨来得突然,没有准备的他想一口气跑回一里地外的宿舍。跑到校门口时,曲文玲拦住了他。

“家里有人来接吗?”他拉起她的小手,“老师送你回家!”

她扬起小脸,一脸灿烂地说:“我在等你,我有雨伞,老师你可不要淋雨啊!”

他一把抱起小文玲跑了起来,因路面比较滑,一不小心和小文玲一起摔倒了。他俩一身泥水,小文玲笑得前仰后合,像花朵在和煦的风中尽情开放。这小小的改变,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他托父母买了一张拼音图,挂在了班级的墙上,学生们都显得很兴奋。上课前,他让每一个人都照着图画读一遍。轮到曲文玲时,她怯怯地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读。他耐心地鼓励道:“没关系,你发音很准确,再大一点声就更好了。”在他的鼓励下,她缓解了紧张情绪,声音一点点变大,21个声母她分了三次读完。他特别高兴地说:“对于曲文玲同学的进步,我们大家给她一点掌声吧!”在全班同学的一片掌声中,他看到她红红的小脸有些腼腆地笑了。后来,曲文玲上课时,慢慢地开始主动发言了。

教师节他要回家看看。就在他临走的前一节课,学生们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其中一个男同学带头说:“老师,祝您节日快乐!”他们一起唱了一首《北京欢迎你》,作为教师节的礼物特别献给他。曲文玲也加入了合唱队伍,他清晰地看到她小脸上笑容的灿烂,听到了她深情的歌唱。

后来,他找到了那几个平日里最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告诉他们,以后不许再嘲笑曲文玲。他还特意挑了一个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的女生做曲文玲的同桌,帮助她学习。在他的引导下,班上的学生纷纷主动和她说话,和她玩耍。而她,也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学习也进步了许多。

半个月后,他又一次来到曲文玲的家。瘦小的曲文玲正坐在小板凳上洗土豆。她的爷爷紧紧地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老师呀……我们小玲呀……她会笑啦!”

孩子的潜质需要老师的挖掘,小文玲的变化,都源于尹鹏飞老师的爱,“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在我们身边,因为种种原因,一些本应承欢父母膝下的孩子,却缺少父母的亲情呵护,以幼小的年纪、脆弱的心灵、稚嫩的肩膀承担着命运给予的重压。对于别的孩子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却是那么遥不可及。对于他们,充满爱意的老师目光,暖暖的同学情谊,孤独时,困难中,抬头就能看到的那种鼓励,就是心底最深的向往。这样,就需要老师更细微的情感付出。

尤其是,女孩对比男孩,更容易触景生情。她们心目中所需要的老师的爱,就是想哭的时候,出现的怀抱,是电闪雷鸣时,出现的房子。因为,在缺少父母之爱的日子,老师就是她们暗夜里的那缕月光,就是她们心情低落到地狱之时,最先遇到的那位天使。

河南留守儿童方治乾,叫阵八国《罗马宣言》

提到中国家庭教育问题,学生心理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都绕不过一个词:“留守儿童”。与国外的单亲家庭孩子问题一样,这是中国的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2000万以上的越来越庞大的数字,成为近年中国农村最疼痛的铅字摆在那里,曾数度成为中国高层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为此,我曾走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多省农村留守儿童。

但认识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方治乾,却是在调查走访结束后的2009年11月世界儿童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对外部记者易凌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我有过一次长谈,其中对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有过深层次的探讨。易凌告诉我,同期选定的三位嘉宾,是与中国青少年教育问题相关的三方人物,与我们同期接受采访的,就是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青少年八国峰会,且敢于叫板《罗马宣言》的河南省信阳市罗山高中新校区二年级男生方治乾。

不能不说,今天的方治乾,是幸运的。

他的幸运,自2009年开始。中国选送参加“青少年八国峰会”的孩子,只有三个名额,而他是其中的一人。品学兼优的方治乾脱颖而出。

这个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峰会每年与G8峰会同时同地举行,与会儿童有机会同出席G8峰会的各国首脑商讨国际问题。方治乾参加的第五届“青少年八国峰会”,于2009年7月3日至14日在罗马召开。除八国集团成员国各派4名代表参加外,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也应邀派代表出席会议。在罗马,54名年龄在14至17岁的各国优秀少年汇聚一堂,就经济危机对儿童的影响、气候变化和非洲发展3个主要议题展开广泛讨论,并制订本届的峰会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