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2015中国年度中篇小说(上、下)
26087900000083

第83章 菩萨蛮(10)

“放心。我真的只是说说。”叶颖说着,眼神里却飘过一丝忧郁。

田去非自然也看见了叶颖眼中的忧郁,只是不说。他知道他们彼此都在寻找理由,寻找一个能让彼此都能接受而且体面的理由。

日子不尴不尬,仁诚公司的业务,还像往年一样,全面铺开了。到了三月底,青桐“两会”终于召开了。会上田去非见到了不少熟悉的人,也有不少熟悉的人再没见到。会议分组讨论,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高参的案子,当然也有不少人问到他怎么想起来要修滴水寺?他还是一贯地回答:是受上海的一个朋友委托的。大家也都笑笑,不再往下问。会议罢免了高参的副市长职务,同时还罢免了几位人大代表。听着大会工作人员一字一顿地读罢免文件,田去非背上一阵阵冒汗。他抬头望望主席台,又望望四周,一片安静,少有的安静。大家都生怕听丢了一个字,特别是那些人名,此刻听来异常地刺耳。他甚至想看看这会场里有多少人跟自己一样,后背出汗。一定不少吧?他似乎看见那些暗中涌出的汗水,正慢慢地聚集,渐渐地就淹没了整个会场。他赶紧起身,想蹚过这汗水汇成的汪洋,却发现已经深陷其中,动弹不得了。他一使劲,差点从椅子上滑落下来。好在大家都低着头在倾听,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发现心在怦怦地直跳,人有些发慌。他动了动身子,想了想还是起身出了会场。外面正吹过一阵春风,他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吃了两颗预防心脏病的药丸,然后才进了会场。罢免文件已经念完了。居然也没人议论,整个会场,静得像一只沉默的木鱼。

“两会”开到第三天,在原来的议题上突然增加了一个议题,按照********、市**************江海平的指示,请“两会”代表和委员,讨论拟编制的《青桐城市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据说是刚刚在一周前才由江海平书记亲自提出,由市规划局按照书记的原则意见,根据青桐城市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十年的预期而编制的。提供给代表和委员们的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但对城市扩充的范围作了很明确的界定。田去非一听说要讨论这样的一个规划,心里立马像沸水一般,翻腾起来。其实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等着这样的一个规划。他翻开规划,迅速找到关于城市发展扩充方向的那一章节。他清楚地看到,青桐城市发展,在未来十年内,将主要沿青桐河向西北与东南两个方向延伸。西北重点发展太公台以北青桐河谷地(即滴水寺区域和沿外环线部分)。此区域将重点打造高档商业地产板块,建成宜居宜游宜商的西部新城。他读着这些,狂跳的心简直就要蹦出胸腔,他用手按在胸口。这时坐在边上的市商业局的鲁局长则朝他笑着道:“田总啊,你看这,青桐城市向西北扩张,那滴水寺一带,可成了热土了。那寺还能保留吗?还是也拆迁?”

“这个……不知道。这毕竟才是规划。”田去非觉得鲁局长的问话很有道理。滴水寺修复了,是留还是拆?规划上也没明说。这个,估计只有在下一步的详规上才能体现出来了。

关于青桐城市发展的规划讨论十分热烈,总算打破了连续几天的沉闷气氛。代表委员们提出了近百条意见,在会议总结时,江海平书记专门提到了这个规划,他强调说这是适应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综合能力的需要,规划将在代表委员们的建议的基础之上,再做修改,尽快出台。他还谈到一些具体的规划细节,比如太公台以北区域,他说:“沿青桐河谷发展,将会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和景观带。滴水寺修复了,我问过有关部门,说经过了正式的规划和审批。这显然是有关部门的失职,是短视的表现。新的规划要明确,滴水寺要迁到西北近山区。要将那一块地腾出来,建成青桐最有品位的高档社区。”田去非有些激动,他仿佛看见滴水寺那一大片空地上,正在崛起一幢幢高楼。而他大半年来所苦心经营的“大事”,就这么不期而至了。

开完会,田去非约叶颖到滴水寺。虚明一见到他,便低沉着脸说:“听说滴水寺要拆迁了?是真的?”

田去非问:“你怎么知道的?”

“虚因刚才打电话来,说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上已经写着了。”虚明说,“好端端的寺,才刚刚修复,又得拆迁。这不是折腾吗?田总,我们得向市里反映。”

“不必要了。规划我看过,滴水寺是要拆迁,但不是没有了,而是搬到近山区域,重新建造。这是好事嘛!这次拆迁,是政府行为。不会亏待了滴水寺的。”田去非说,“按照以往的拆迁惯例,新建的寺只会好,不会差。”

叶颖听到这儿,好像猛然明白了些,她问田去非:“这不会就是你说的大大事吧?”

“正是。”田去非笑得有些狡黠。

叶颖说:“这可真是个大大事。没想到田总的心计这么重。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这里会有这么一天?”

“那倒不是。”田去非拉着叶颖避开虚明,“去年端午前,你记得我到省城去见海平书记的一位老领导吧?就在那次海平书记也在的酒席上,说到青桐的城市发展。海平书记说他有时也到城市四周去转转,发现青桐城市的规划有问题,起点不高,没有跳出老城的框架。他说城市发展要跳出老城建新城,还重点提到太公台下青桐河边这一大片区域,说那里有一座叫滴水寺的破落小寺,好几百亩地,都长着荒草。这个将来要开发起来,可以建成青桐的高档社区。当时我先以为海平书记也只是说说而已,后来又接触时我有意试探了下,海平书记的态度很坚决,说很快会重修城市发展规划。我知道这是个机会了,于是就……这后面你都知道了。我这也是一场赌博,只是现在看来,我赌赢了。”

“没想到。真没想到。”叶颖说,“我一直以为田总是真心地在做功德呢。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一篇大文章。”

“好文章还在后头呢。”田去非说,“这一块地,下一步政府肯定要来具体商谈。到时我再请虚明师父出面。我的目标是以最低价格,确保能拿到这个地块,然后进行全面开发。不出三年,这里将是青桐最高档的社区,也将是仁诚公司推出的最有影响力的样板工程。想到这些,我觉得这半年多来的心血没有白费。叶颖,我们应该高兴才是。”

叶颖看着滴水寺的大殿,说:“值得高兴吗?”

田去非被她这么一问,也蒙了。他反问了句:“难道不是高兴的事?”

叶颖摇摇头,说:“难怪去年修复时,连材料你都打招呼不要用好的,只用中低档的。那时你就知道将有这么一天。你这心血花得太值了。可是,你听听寺里的木鱼声,还有那些缭绕的香火,你不觉得那些佛、那些菩萨正在看着我们吗?开了大师说尘不蒙心,你这是真正地被灰尘蒙住了心了。”

“这……”田去非一脸通红,他没想到叶颖的情绪会如此激烈。他干脆一甩手,说,“走吧,回去!”

叶颖说:“你回去吧,我今天就住在这寺里了。”

田去非一个人铁青着脸回去了。第二天,叶颖便正式递交了辞呈,说不太适合再在仁诚公司干了,她想出去。这些年在仁诚,也累了,她要到处走走,散散心。田去非问:“真的决定了?”叶颖说:“决定了。”田去非说:“就为着滴水寺?”叶颖说:“不全是。包括那些事故中的伤者,还有……我没想到你心思如此缜密,这大半年来,我居然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谋里。我得走了,不过,我得感谢这五年的时光。我不后悔。也请你不要再挽留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田去非颓然一笑。

叶颖离开时,正赶上一场春雨。田去非没去送她,但他嘱咐财务往叶颖的卡里打了两百万。他想给叶颖发条短信,说些祝福、感谢和其他的话,但写好后又删了。还是不说为好,正如佛家所说,一切皆缘。缘分尽了,再说又有何益?

倒是叶颖在上飞机前发了条信息过来:记着,我们曾商量好要成立青桐建筑伤残者基金的。这是我对你最后的愿望了!或许基金成立了,我真的会回来。

田去非眼眶湿润着,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流泪了。

又是梅雨季节,滴水寺拆迁工作正式开始了。经过三轮的谈判,政府最终同意补偿滴水寺四百万元,并且划拨了近山的地皮,用于滴水寺的重建,同时作为对仁诚公司和田去非从中斡旋的激励,将滴水寺区域三百七十亩地皮以低于市场价每亩五万元的价格,交由仁诚公司开发高档精品社区。虚明对这个谈判结果甚是无奈,他对田去非说:“其实我最大的愿望是不要折腾了。我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哪还经得过这番腾挪?唉!要是菩萨知道我这苦处,怕也会施舍给我些甘甜的。”

田去非说:“新寺的重建,我都安排人来做,你只管监督,也快,最多一年,滴水寺的香火又将重新兴旺起来的。”

虚明不语。他一个人上了寺后的太公台,夕阳西下,将滴水寺照得金黄。想着行将消失的滴水寺,这个他寄居了三十多年的小寺,不免心伤。他一直坐在太公台上,直到夜色将他吞没。

三个月后,太公台前的空地上,热火朝天。青桐最大的精品高档社区正式动工。与此同时,田去非做了一件他觉得是他今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的倡议下,青桐建筑界联合设立了青桐建筑业伤残扶助基金。他在基金发起会上正式承诺:将把太公台社区开发的所有利润全部捐给基金会。他将基金会成立的消息发给了叶颖,叶颖没回复。他想:或许是换号码了,或许是不愿意回复,甚至是根本没看到,但都无所谓了。他只想告诉她:田去非是个愿意积功德的人。他一直记着开了大师的偈:

云不遮日,尘不蒙心。

集沙集腋,得自在行。

注 释

[1]. 洪放,1968 年生,中国作协会员。现居安徽桐城。曾出版长篇小说《秘书长》等。有作品被《作品与争鸣》等刊转载。中篇小说《清明》曾获安徽小说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