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2609200000036

第36章 第二代网络社区

在第一代网络社区中,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不仅表现在互联网的无远弗届上,还表现在社区成员“见面不相识”的网上虚拟交际中,所以第一代网络社区通常被称作“虚拟社区”。然而,第一代网络社区虚拟性的交际方式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因其过分注重商业化而略显冷漠。同时,成员的虚拟身份使得虚拟社区存在言论规制难、不真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强调实现“真正的人与人对话”、以人和社区为中心的第二代网络社区在21世纪初逐渐兴起,新型的社交网站(SNS)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SNS是英文socialnet working service的缩写,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交型网络社区,即现实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它将现实中的社交圈子搬到网络上,再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以某个网民为例,以他为一个网络结点,在其相识的人之间形成了网状连接,就此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小团体。SNS被视为web2.0时代的六大主要形式之一。

2003年,SNS网站从美国兴起,短短5个月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成立于2003年3月的美国SNS网站Friendster被视为全球社交网站的鼻祖。

通过借鉴Friendster模式,中国SNS网站随后不久开始出现。2003年8月,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创立了中文SNS网站“友友觅”UUme,其核心服务为“通过朋友认识朋友”的第二代在线约会交友。2004年1月,马云和其搭档刘勇推出了面向全球华人的社交娱乐网站“亿友”YeeYoo,并将自身定位为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交友服务提供商。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内涌现出了十几家类似的社交型网站。

然而,Friendster出现不久便遇到了发展瓶颈,2004年,由于注册人数超过了服务器负载的规模,致使网站运行缓慢甚至无法登录,这使得用户极为不满,由此导致Friendster在美国的用户大幅流失。与此同时,SNS的寒流在国内也开始出现,由于当时中国SNS的概念和市场远未成熟,“友友觅”UUme和“亿友”YeeYoo面临严峻考验,随后两家网站逐渐转型,其他SNS网站也基本未能存活,国内第一次SNS浪潮就此终结。

Friendster面临的困境很快被后来者Myspace打破,成立于2003年9月的Myspace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站,截至2007年已拥有超过2亿的注册用户,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2005年7月,Myspace被新闻集团以5.8亿美元收购,随后发展成为广受欢迎的SNS网站。

Myspace在美国的成功掀起国内新一轮的SNS风暴,2005年前后,大大小小近百家“中国Myspace”开始涌现,比较知名的有碰碰网、51.com、猫扑等。但是,如同第一次浪潮中“中国的FriendSter”们一样,2006年底,“中国的Myspace”也几乎全面遭遇滑铁卢,51.com、猫扑等网站纷纷转型。

Myspace出现不久,其超越者Facebook便诞生了。Facebook创建于2004年2月,是目前全球第一的社交网站,其创办者马克?扎克伯格当时为哈佛大学的学生,最初Facebook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的学生,随后扩展到美国的大部分高校,之后,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等)都可以注册,最终,Facebook向全球所有网民开放,任何用户只要输入有效的电子邮件地址即可加入。2008年5月,Facebook首次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最大的SNS网站。2009年12月,Facebook的独立人次达到4.69亿,从而取代AOL成为世界第四大网站。

伴随Facebook的神话以及国内市场的成熟,中国SNS网站进入真正的成长期。这一时期中国的SNS网站大都借鉴Facebook而来,2005年12月,中国内地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成立,2009年8月,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校内网目前在中国大学生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创办之初,校内网为了保证注册用户的在校大学生身份,对注册信息进行了相关的限制,如必须具有特定大学的IP地址或大学电子邮箱才可注册,同时还鼓励大学生用户实名注册,上传真实照片。之后,校内网的用户逐步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过渡,越来越多的白领通过校内网去寻找老同学,建立新关系。

真正将SNS概念推广到中国主流网民群体中的网站是开心网(kaixin001.com),2008年2月,程炳皓成立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建开心网,将市场目标锁定为都市白领人群,并很快受到都市白领的热捧。截至2009年12月初,开心网注册用户已近7000万,在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它位居中国网站第八位,中国SNS网站第一名。

SNS网站能在国内推广开来,其最大的价值来源于SNS的真实性和实用性上。SNS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使用真实的姓名和头像,为了在网上找到现实中的朋友,用户往往会主动注册自己的真实信息,通过这种相对真实的信息,用户可以向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转发自己喜欢的帖子,或者通过其他用户提供的资源解决问题。同时,SNS还可以将用户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资源完全挖掘出来,从而在网上轻松地认识“朋友的朋友”,扩展人脉。

然而,如同FriendSter和Myspace,Facebook模式也有它的局限,尤其是中国的社交网站一直以模仿为主,创新能力和速度都无法与国外相比,因而导致国内如若邻、海内等网站在功能设置、服务模式、应用等方面十分相近,SNS市场同质化现象泛滥,创新严重不足。

尽管目前社交网站仍然处于发展蓬勃的阶段,但失败的例子同样多如牛毛,对于中国的SNS网站来说,危机和困局已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