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教九流智慧谋略全书
26153300000033

第33章 自我疆域篇(1)

坟包上的波斯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某天,一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正用望远镜向前方的法军阵地上了望,发现远处的一个小坟包上,有一只猫蹲在那儿晒太阳。

“奇怪,这只猫在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是在那里晒太阳,已经连着四五天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问旁边的一个小胡子军官。

小胡子说:“也许这是只野猫吧。”

“不对呀,野猫不会在大白天出来,更不敢在炮声隆隆的阵地上出没。你来瞧,这是只漂亮的波斯猫呀!”他向小胡子递过望远镜。

小胡子用望远镜一看:可不是,那猫有一身亮闪闪的柔毛,那眼珠比琥珀更为美丽地闪耀着光。

戴眼镜的德国军官说:“战争期间玩这种名贵的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他们无心玩猫,上司也不会准许他们玩猫的。因此我推断,这坟包附近,很可能有法军的一个地下指挥部。”

他说完就向德军阵地上的最高长官报告。最高长官同意“眼镜”的推断,就立即命令阵地上的六个炮兵营一起集中火力朝这个坟包急袭。

一阵暴风骤雨式的猛烈轰击后,坟包附近的一个法军旅指挥所被摧毁了。法军的这个旅失去了指挥,一片混乱,很快被德军全部歼灭了。

那只漂亮的波斯猫,自然也遭到和主人同样的命运。

俄军的蘑菇战术

19世纪中期,俄国与土耳其间爆发了为时三年的克里木战争。当时土耳其与法,英等国结成同盟,在太平洋地区也同时攻击俄国。

俄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兵力极为微弱,可以用于海战的舰船寥寥无几,还有一些滥竽充数的民船,海军兵力也只有1000余人,面对强大的同盟军的海军,简直是以卵击石。但是统领俄军远东军的将领穆拉维约夫是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员,他把有限的兵力压缩在最主要的战略要地,将全部兵力投入固守彼德罗巴甫洛夫斯克港。

土耳其盟军多次寻找俄军决战而不得,由于远征在外补给困难,不敢拖延时日。只碍强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这里正是俄军的防守之处,而且城墙坚固,使盟军劳而无功,强攻而不得。

就在盟军进退维谷的时候,突然来了三个美国人,他们自称是从在远东捕鲸船上逃出来的,说:“据我们所知,这里城防坚固,海战不利,但可从陆路攻入。”

美国当时也是盟军的友好国家,盟军将领当然相信美国人的话,就改道从陆路进攻。谁料陆路小路崎岖,根本无法行军,勉强行走,却落人了俄军的伏击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残兵败将只得逃回船上,而且由于相持日久,整个舰队退到美国待命。即使到这时,他们也不知道那三个美国人是俄军的奸细呢还是办了坏事的同盟者。

盟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又补充兵员卷土重来,他们以加倍的火力猛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谁知他们耗费大量兵力和军火攻占的却是一座空城。穆拉维约夫已将兵力撤离港口,集结于阿穆河河口,盟军寻找了许久,才找到了俄军的下落,他们便丢弃了那座毫无价值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空城,从陆地去进攻俄军。

谁料想,就在盟军在美国休整期间,穆拉维约夫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大量地将惯于作战的哥萨克族民移居到空旷的远东地区这时这股强悍的哥萨克处处设伏来袭击登陆的盟军。这样就牵制住了盟军的力量,始终无法吃掉俄国的弱小的舰队。时间一长,盟军又退兵回到美国去休整了。

穆拉维约夫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使敌人疲于奔波,不战自退。

死坦克拖活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乌克兰的一次战斗中,有辆苏军的HE式重型坦克,由于作战勇猛,一马当前,冲入了德军的腹地,虽然把敌军打得狼狈鼠窜,但它自己脱离了大部队,陷入了德国的阵地中。更不巧的是突然轰隆一声,它陷入了德军阵地中的一条防坦克深沟之中,顿时熄了火,动弹不得。

被坦克迫得走投无路的德军顿时围子上来。他们用枪托敲着坦克的铁甲,喊着话:“俄国佬投降吧!”

刚才还在咆哮如雷的这辆重型坦克,现在变成了又聋又哑的废物,处于束手待毙的绝境。但苏军坦克手誓死也不愿作俘虏,他们在坦克内高呼道:“苏联红军绝不投降!”说罢,又传出了“砰砰砰”的几声枪响,接着就是死一般的沉寂。

看来,苏军坦克手在绝境中自杀了,德军只好不得已求其次,仍旧满怀喜悦地说:“将这辆重型坦克拉回去也是个大功劳。”

他们都是步兵,就近去弄了辆坦克来拉苏军的坦克。可是这辆坦克吨位太轻,拉不动苏军的庞然大物,于是就再弄了一辆坦克来拉。

这辆德军坦克拉动着苏军坦克出了壕沟,突然苏军的坦克点燃了火,启动起来,没有被德军坦克拉动,反而拉了德军坦克就走。

德军惊惶失措,纷纷发枪射向苏军坦克。但子弹打在钢甲上,只打出一个浅浅的坑洼,奈何它不得,那两辆被拖的德军坦克,因为目标近在咫尺,无从发挥火力,只好像驯服的羔羊,乖乖地被拖回到苏军阵地内。

原来,坦克内的苏军并未自杀,而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让德军坦克将他们拖出深沟,然后凭着自身强大的威力,反而俘虏了两辆德军坦克。

反常的炮步协战

在前苏联的彼列科普地区,德军凭借坚固的纵深工事阻挡着苏军第三近卫步兵师的进攻。在一度沉寂之后,苏军300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像暴雨般地落在德军的第一道壕堑上。

德军隐蔽在深深的壕堑内,躲避炮轰,以逸待劳。他们居然还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俄国佬的炮火尽管猛烈,却也奈何不得我们。”

“别麻痹大意,炮火轰击之后,就是步兵冲锋,又是一场殊死的拼杀。”

德军谈论的是炮步协战的一般常识,果然苏军在炮击15分钟后,以50%的炮火向敌后阵地延伸,50%的炮火停止轰击,这是步兵冲锋的前兆。刹那间,苏军阵地上矗立起无数条黑影,接着,枪声大作,德军忙各赴射击位置,迎战苏军步兵的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的火炮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因为两军近战,炮火不长眼睛,无法只打敌军不打己军,所以德军也不敢暴露。可是当德军刚一暴露,苏军的300门火炮齐发,袭击德军的第—道壕堑,把德军击毙于阵地前,当然,苏军步兵也难以幸免于难。不过这里苏军使用了一个计谋,矗立于阵前的黑影,只是藏身于战壕里的苏军举起的几百个草人。

这个情况,当时德军并不知道内情,他们丢下了大量同伴的尸体后又躲进深壕中了。可是苏军的炮火又向后延伸了,这次德军的指挥官们可捉摸不透了,他们心有余悸地议论道:

“俄国佬真是不要命了,与咱们玩起了同归于尽的手段。”

“咱们可不能上当了,千万不要暴露自己,免得受炮火攻击。”

“可是,俄国的步兵再次冲锋怎么办呢?”

“不怕,等他们冲近了再说。”

然而,苏军步兵并没再次冲锋,只是大炮一会儿轰向第一壕堑,一会儿又向后延伸,弄得德军打也不是,躲也不是。

苏军经过几度飘忽不定的轰击后,终于射起了一颗绿色的信号弹,这个信号弹标志着苏军停止了攻击,德军这才有了喘息机会,他们经过极度紧张之后,懈怠地倒在堑壕内休息,可就在这时,苏军步兵发起了冲击,趁德军不备之时占领了他们的阵地。

苏军运用了这次反常的战术,终于获得了彼列科普战役的胜利。

克格勃模糊策略

土耳其议会开会研究国内外重大事务,参议员哈伊达尔?顿吉卡纳特在会上慷慨陈词:“美国不仅在我国建有军事基地,还想插手我国的政治。企图挑起内战,以便他们从中渔利……”说着,他挥舞着手中的文件,“这就是铁的证据。”

这位参议员所谓的证据是两封信件。一封是潜伏在政府内部的美国间谍写给“E·M”的信,另一份是这个“E·M”写给美国驻安卡拉武盲唐纳德迪克森上校的信。这个“E·M”可谓是“神龙见尾不见首”,不知是何许人也。但将这两封信联系起来看,就可见美国大使馆正在干涉土耳其的内部事务。问题是这两封信的主角“E·M”真名不详,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其神秘感和真实感。“神秘”与“真实”往往是孪生的,神秘是外套,真实是内容,所以越神秘似乎就越真实。虽然人们并不确切知道“E·M”是何等样人,但相信此人是绝对存在着的。

于是报纸上登载了种种猜测,有人说:“E·M”是美国大使馆参赞埃德坦?马丁,有人说:此人是中央条约组织的代表摩根上校,这两人都有特务嫌疑,而且名字的开头字母都是“E·M”。经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这两封信件被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土耳其的反美情绪再次高涨,甚至对美国友好人士也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美国政府急了,召集土耳其的外交官员进行解释,指出了这两封信与美国无关,因为行文格式是与美国的风格绝不相同的;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既然信件上的姓名可以隐写,格式就不能改变吗?越解释就越尴尬,越说明美国人心中有鬼,“欲盖弥彰”,致使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政府和土耳其政府的关系非常僵化,这两个本来友好的国家之间的不团结,当然是对敌对国家有利的。

事后查明,这两封信是前苏联克格勃伪造的。他们伪造信件采用了“模糊”策略,不指名道姓,而是使用可以作多种猜测的“E·M”的字头,倘若他们伪造一个名字那是比较容易搞清的,而“模糊”的提法,可以把水搅浑,越查越模糊,既然查不清,当然就排除不了。于是,就在土耳其的朝野掀起了反美的轩然大波。

克格勃虚虚实实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值班军官威廉·康菲里斯具有守纪律、慎保密的职业特点,但也有爱交游;喜欢酒的青年人的共性。

即使如此,他与朋友的交往也只谈生活不谈工作。甚至人们对他担任什么工作,掌握什么机密都一无所知。康菲里斯吃酒也较有节制,虽然酒后话多些,但也从未涉及到机密,所以一直受到上级的信任。

因为工作关系,康菲里斯也有一些苏联朋友。他们之间的话题就更为严肃了,叙友情,谈天地,别无旁及。有时只是喝喝酒,坐坐而巳。

一天,康菲里斯与朋友在一起喝了些酒后,感到有些疲倦,便昏昏沉沉地斜靠在沙发里休息,一边还应酬式地和朋友谈着话。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那个苏联朋友突然说:“康菲里斯先生,您今天的话特别多嘛?”

“是吗?”康菲里斯还是应酬着,“我说了些什么?”

“您提到了大鹏卫星!”

“啊!”康菲里斯警觉到自己酒后失言了,他正是掌握保管大鹏卫星的机密资料的。

苏联“朋友”直截了当地提出:“既然阁下已经泄漏了机密,那么就将大鹏卫星资料交给我们吧,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一笔巨额酬金。”接着他又重复了一些康菲里斯刚才所说的话,其中确实包含了有关大鹏卫星的机密,“当然,你不干也可以,但是你将被送上法庭。”

事到如此,康菲里斯无退路了,在威胁利诱之下,就将自己负责保管的大鹏卫星的机密资料交给了苏联,“朋友”。

这所谓的苏联朋友,是克格勃的特务。是的,他们实施了蓄谋已久的计划,不过,康菲里斯并没有严重的“酒后失言”,只不过吹嘘了一下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到大鹏卫星的机密,倒是克格勃对他已经了如指掌,所谓的“机密”是他们从别的地方获得的并不完整的资料。

康菲里斯不知自己在酒酣之时到底说了些什么话,经过克格勃特务虚虚实实二激一套,就将机密资料出卖了。苏联人获得了这些资料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当大鹏卫星投入应用时,美军方面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驱使蜜蜂破古城

公元11世纪,英国军队在攻打耶路撒冷古城圣?让达克的时候,遭到了圣?让达克人的殊死抵抗。攻城战劳师折兵,久无进展。英军指挥官麦桥上校为此伤透了脑筋。

正当麦桥上校愁眉不展,忧心如焚的时候。一天,同乡士兵郎达求见:“上校先生,我为攻城的事来求见您。”

“哦,我的小同乡,你对攻城这事有何高见么?”

“不是什么高见,但我想这办法倒也不妨一试。”

听了郎达讲的攻城谋略,麦乔上校乐开了。

很快,英军便又组织起一次新的攻城战,与前几次攻势不同的是,在大队士兵队列前先行的是,由士兵郎达带领的一批扛着许多蜜蜂箱的养蜂人。

部队很快冲到了圣?让达克城边,郎达立即指挥那些养蜂人把蜂箱扔上城头。霎时间,成千上万只蜜蜂从摔开的蜂箱中,铺天盖地地飞出来,遇人便刺,把守城的耶路撒冷官兵刺得睁不开眼,一个个哇哇乱叫,顷刻便失去了守卫能力。而英军攻城部队则乘势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城池。

原来,士兵郎达在从军前曾是一位出色的养蜂人。他随部队到了耶路撒冷后,对养蜂的兴趣丝毫未减。战斗空隙时,他便爱与附近养蜂人交往。当地把“蜜蜂攻城”的计策报告给了麦乔上校后,他很快便搞到了所需要的“武器”。

计激海上马车夫

“海上马车夫”是荷兰的别称。17世纪中叶,荷兰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利用海运之利,建立了拥有16000。多艘商船的庞大船队,航行的轨迹遍于世界各地,财富源源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