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26159100000019

第19章 创新思考托您出人头地(4)

盼盼集团将过去过于杂乱的CI设计统一起来,很快就被市场接受。与国际流行设计接轨,并将集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不久,盼盼集团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品牌形象。这主要是为了树立一种名牌意识。一个知名企业不应光盯着眼前这一点。名牌意识往往要在几代人的身上体现。比如可口可乐,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它非常熟悉。因此,盼盼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

售后服务是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手段,是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再怎么好,也总不会绝对地满足客户的需要。防撬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安全,给“盼盼”上保险会彻底清除消费者的顾虑,盼盼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协议,给每个防撬门交纳有关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产品质量原因被撬,或者明显盗窃痕迹,致使用户遭受家财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3000元限额内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投保后的“盼盼”胸戴PICC标志,身携“产品质量保险卡”。销量大增。

正是由于韩召善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盼盼形象已深入人心。

“盼盼”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韩召善不拘于一点的散射式思维帮了大忙。假如当初只固守铁皮柜市场,不迅速转入防撬门市场。也许今日的“盼盼”还是乡镇小厂,或许早就跨掉了。

我们即要认识到这一点,也要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同时更要从成功者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良之处为我所用。

成功创业者,一定要有从全局观察,有从大处着眼的气度与能力,绝不能拘于小范围或局部。

三星财团是韩国十大财团之一,该企业创建之勋李秉哲,经过近50年奋斗,使企业闻名遐迩,称雄世界,他发展企业的原则和经营策略,更为人们所信服。他的生平业绩和经营思想,1986年被日本著名的“讲谈出版社”编辑成书,极为畅销。他的成就不仅是整个韩国的骄傲,在世界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979年美国巴比森大学授予他最高经营奖,1982年4月3日美国波士顿学院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他逝世后,韩国当局还追授他一枚一级国民勋章。

李秉哲的前半生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这期间他虽然也创办了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展。1954年韩国光复后,他在苦难生涯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确立了“事业报国”的办企方向,但动荡的国内局势,朝鲜战争的爆发又使他的事业惨遭失败,但李秉哲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从失败中总结创建事业的四大原则:第一必须敏锐地把握市场的动向。第二必须抑制贪心,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去经营企业。第三必须绝对避免投机心理。第四办企业要有上、中、下策多种准备,当上策受挫或失败时,就要果断放弃上策,依次采取中策和下策,做到有备无患。这一准则在他的整个事业建立发展过程是始终都被遵循的,使三星集团逐步发展壮大,为韩国经济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秉哲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后,始终本着不断进取,无终点创业的精神。他说过这样话:“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满足于一得之功,安于现状,就是衰退,就是走自我毁灭之路。”李秉哲通过经营实践观察到:特定商品和事业达到顶点时,就应该开辟其他商品和领域,他把种经营策略叫“企业变身”,他曾经这样教导过他的部下们:“必须具有事先了解企业寿命的智慧,以便在其寿命结束之前做好转向其他商品或事业的准备。”遵照这一原则,他不断开拓自己经营领域,三星财团首先是从制糖业开始的,以后又延伸到轻工业、重工业、电子工业、尖端技术,甚至文化艺术业等,这些举措都鲜明地体现出他“无终点创业”的观念。

李秉哲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企业经营者在抓住可变经营手段同时,还应注意抓住经营哲学中的不变规则,这就是技术革新的经营合理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李秉哲把这一经营思想高度概括为“尖端技术、尖端经营”。他认为在国际竞争中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使企业经营合理化,只有不断采用高新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

此外,他还十分注重提高员工们的素质,提倡发扬创新的精神。他认为技术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钥匙,他时时搜集新信息,不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技术加以引进,并确定明确引进原则,为此他组建了“三星综合技术院”,云集一批科技人才,专门负责新技术信息的搜集、引进、消化、开发和利用。并亲自负责组织和管理,该院主要承担着这样几份任务:1.在全财团范围开发所有有前途的尖端产品;2.开发高技术或可在若干会社共同利用的核心技术;3.开发周期长且波及效果大的材料和产品;4.属于会社之间重点开发或属大型项目诮属全财团共同开发的任务。他多凭自己着眼于未来的眼光来制定中长期目标。这项工作的落实为其它几项基础产业如半导体、电子计算机、汽车等尖端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1982年到1986年,三星集团用于技术开发和人才培训投资总额达460亿韩元,占全会社当年销售额4%。三星不仅注意开发本企业应用技术,还瞄准宇航、情报通信、新材料等尖端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因此三星技术不仅在韩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起到很大作用。

扩展思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活力,对于个人来说,是走向成功的动力与方向。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具有创造性的人

独立的思索引导成功: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也定会是个成功的人。要成功就应该有着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独创天下。

成功人士都具有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基本的心理品质——独立思考。

达尔文说:“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连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的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的思索所致。”他甚至这样评价思考:“我的成功就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类似的话:“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不是短时间,而是一年、两年、三年),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欲成大业者必备的条件。

一位教授强调:要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在有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与动力。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具有少见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女儿则把好奇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反常现象而有所创造。而漫不经心的人,往往就不怎么注意那些新奇而有用的东西。纵观一切创造性人才,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干、敢于质疑,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巴尔扎克认为:“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所有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疑问,而生活的智慧大都源自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创造构想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大量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有丰富经验的医学家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强,有经验的飞行员能根据发动机微小的变化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创造构想需要以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但并不是说只有等知识经验积累到自认为非常丰富的地步才能开始创造。比如,过河需要桥或船,如果发现了桥,何必还要去造船呢?为了准备“攀登”,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总是怕东西不够用,样样东西都去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学到头呢?知识无限的,而人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只有早日进入创造,带着创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补充自己所缺的知识,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火花闪现一样,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所以可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宝贵的是直觉。”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但直觉常常变成一个很不可靠的同盟者,不管它在假说时是如何不可缺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要想成为有创造性的人,首先需要对这种人的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下面一些发现和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应该对要成大事的人很有帮助。

具有创造性的人与众不同,而且自己并不介意与众不同,具有创造性的人应当认识并接受这一点。

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从不把任何事情看得过于严重,即使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如此。

具有创造性的人从不循规蹈矩,对一些简单的工作总是不屑一顾。他们往往放荡不羁,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爱以新的方法去干老的工作。

具有创造性的人崇尚冒险精神,特别热衰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与工作,喜好探索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们的内心世界。

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很难做到准确、准时和恰到好处,因为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具有创造性的人富有幽默感,喜欢在工作的时候开玩笑,因此他们一般都与同事朋友相处得较为快乐和谐。

具有创造性的人在对待事情的发展上喜欢顺其自然,不需要事先勾画草图。他们从每天所干的工作和所发生的事件当中寻找前进方向,他们偏爱对实际事件产生反应而不是按某个人所立下的标准干活。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有时也好独自相处,他们往往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而且往往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信心,并坚持着继续下去。

具有创造性的人对于艺术和美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法。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超出了艺术和美本身的涵义,在他们眼里美已不仅仅是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而是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的完善功能,是一个政治体系的和谐的工作或者一种思想的完美境界。

具有创造性的人热情高涨、富有理想并且责任心强,他们相信高涨的热情可以使一切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