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26166200000100

第100章 以少胜多采石战(12)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台东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了。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了。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明武宗死后,他的堂弟朱厚熜(音cōng)继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刚即位的时候,在政治上采取一些改良措施,象限制宦官权力,整顿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土严嵩(音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的。

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时一些没骨气的朝臣都投靠他,有三十多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有了这些爪牙,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很大的威胁。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而贪污军饷,让兵士们受饥挨饿。鞑靼首领俺答好几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力量抵抗。公元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郊。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抵抗。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回去。京城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

过了一年,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直大臣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放牛。杨继盛放牛经过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们在读书,十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读书。哥哥说:“你年纪太小,读什么书?”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他父亲见他有志气,就让他一面读书,一面放牛,果然上进很快。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

杨继盛为人正直,看到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怎么也忍受不了,他向明世宗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选将练兵,抵抗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心动,但是禁不起仇鸾一撺掇,反把杨继盛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

杨继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丧气。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不识字。杨继盛到了那里,挑选了一百多个青少年,请个老师教他们念书。学生家里没有钱,杨继盛把自己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他们。当地百姓都爱戴杨继盛,称呼他“杨父”。

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这时候,明世宗才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回京城。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哪知道杨继盛对严嵩更是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就上奏章给明世宗弹劾(音hé间严嵩,大胆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都有真凭实据。他在奏章中还说,严嵩有十大罪,却可以蒙蔽皇上,因为还有“五奸”帮助他,这就是严嵩的问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都密布在世宗的左右。

这道奏章打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明世宗大怒,把杨继盛打了一百板廷杖,关进大牢。

杨继盛被廷杖打得遍体鳞伤,腿肉也打烂了,连狱卒看了也心酸,杨继盛却态度泰然,象没事儿一样。亲友们听到杨继盛伤势重,通过狱卒送给他一只蛇胆当伤药,杨继盛推辞不受,说:“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杨继盛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实在审不出什么罪状,一些官员想营救他出狱。严嵩同党跟严嵩说:“你不杀杨继盛,不是养老虎给自己留后患吗?”严嵩下个狠心,撺掇明世宗把杨继盛杀害了。

严嵩掌权二十一年,把他的党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职位,权力越来越大,明世宗也渐渐讨厌他。有一次,明世宗请道士蓝道行扶乩(一种迷信活动),蓝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劝世宗除掉严嵩,明世宗也有点心动。这件事让御史邹应龙打听到了,觉得这是打击严嵩的好时机,但他想想杨继盛的下场,又有点犹豫。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从弹劾严世蕃下手。

严世蕃依仗他父亲权势,作恶多端。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一上去,明世宗果然下令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且勒令严嵩退休。

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是一批亡命之徒,他们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盗,还勾结汉奸汪直和倭寇,准备逃亡到日本去。这一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

昏庸的明世宗看到这份奏章,也大为震惊,立刻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斩头示众,把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权奸,终于倒台。

胡惟庸案

明太祖在惩治贪官污吏的同时,又在诛杀大臣。当时的两个特大案件就是“胡、蓝”两次大狱。“胡、蓝”是两个人,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文的就是左丞相胡惟庸,武的是大将军蓝玉。他们都以“谋反”罪被杀,且夷灭三族,还牵连了一大批功臣。

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传说胡惟庸要谋反,是真是假,已无定论。胡惟庸在这一年被捕后,立即被酷刑处死,全家被抄斩。这个案子在当时牵涉的人并不多,只有御史大夫陈宁和御史中丞涂节等数人,他们的罪状都是因想篡夺皇位,但犯罪的具体事实却都不明确。胡惟庸的罪状在于他骄横专权。在右丞相汪广洋和杨宪被杀之后,胡惟庸独占相位数年,其间独断专行,把生杀予夺的大权抓在自己手中,不向皇帝请示就擅自处理政务。他还私自拆看各地呈给皇帝的奏章,不利于自己的就扣压下来。因为这些遭到明太祖斥责后,他心中产生怨恨,就趁机图谋不轨。这显然是皇帝和宰相之间的权力斗争,明太祖不愿大权旁落,才借口杀掉了胡惟庸。

从此,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个都督府,分别训练兵士,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发布命令。这样一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事隔十年之后,这个案子突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人揭发胡惟庸曾经私下里与日本和元朝的残余势力相勾结,以成功后向他们臣服、纳贡作为条件,请他们出兵协助发动政变,说得像真的一样。明太祖这时已到了晚年,猜忌之心就更大了,这样就有人混水摸鱼,“揭发”的事情越来越多,受牵连的人也越来越多。明太祖普遍追究,一时之间锦衣卫四处抓人,屈打成招,于是很多功臣大将都被诬陷。其中包括一个王公,十四个侯和三个将军,他们被硬说成和胡惟庸串通一气,阴谋叛乱,谋害皇上。于是他们全部被抄家诛族,一共死了三万多人。

事隔两年以后,又发生了蓝玉案。这次又杀了一公二伯十三侯,还有数十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和高级文官。

“胡、蓝”两次大案,使那些跟随明太祖出生入死,为他打江山的文武大臣都被杀得差不多了。这种诛杀功臣的行为,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明太祖为什么要大加杀戮功臣呢?原来当时皇太子已经死了,皇太孙是皇位的继承人,年纪小而又文弱,明太祖担心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帝制服不了权高位重的功臣,而对朱家天下造成威胁。这样,明太祖就需要寻找口实杀戮功臣,从而消除隐患。

在这两个大案之外,剩下的没有牵连进去的几个功臣,最后也没有幸免。在蓝玉案结束的第二年,明太祖又杀了定远侯王弼和永平侯谢成,同样也没有说出他们的大罪状。又过了一年,颍国公傅友德和宋国公冯胜不明不白地自杀了。为了实现专制独裁,确保朱家的统治,朱元璋六亲不认,几乎杀尽了功臣,而他们都是跟他出生入死过的。

在明太祖大杀功臣的恐怖中,只有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幸免于难。汤和自小与明太祖一起长大,非常了解朱元璋好猜忌的性情,所以他大功告成便急流勇退,及早回乡养老去了,才得以保全性命。

袁崇焕蒙冤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努尔哈赤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先后攻克了七十多座城池,东北大部落入后金手中,明朝廷一片慌乱。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袁崇焕挺身而出,上疏皇帝,请求带兵与后金作战。朝廷正愁无人可用,便越级提升他,命他监军关外。

经过仔细考察,袁崇焕认为只有坚守关外,才能保卫关内,因此,他力排众议,决定把宁远(今辽宁兴城县)当做一个坚固据点来牵制后金。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大军渡过辽河,直抵宁远城下。他先向袁崇焕劝降,被严辞拒绝后,努尔哈赤决定攻城。

这年正月二十四日,后金开始进攻宁远城。经过几天血战,后金兵终于凿破了几处城墙,幸亏天寒,墙土冻住了,城墙才没有塌,但也已十分危急了。袁崇焕非常冷静,命人拉出十一门红夷大炮,对后金兵就近射击,后金兵被炮弹打得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也被打伤,只得铩(shā)羽而归。这是明与后金战争中最大的一场胜利,历史上称为“宁远大捷”。努尔哈赤从未打过这样的败仗,气愤难平,加上伤势恶化,于这年八月去世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登上汗位,他又发动了进攻锦州与宁远的战役。这次败得更惨,后金兵死伤无数,历史上称之为“宁锦大捷”。

不久,明熹宗死了,崇祯即位。他很想有所作为,但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疑心太重。针对这点,皇太极想出了一条可以除掉袁崇焕的毒计。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后金兵避开宁锦防线,挥师直奔北京,袁崇焕忙率军追赶,两军在北京城下打了好几仗,不分胜负。不料这时候,京城里却流传着袁崇焕引后金兵入关的谣言。崇祯听了,虽不全信,却也有些怀疑了。袁崇焕率军在城外经过血战,打退了后金兵,但崇祯疑神疑鬼,不许他率军队入城休息。

在此之前,当后金兵临北京城下时,曾抓到两个太监,皇太极假装和部将在靠近关押太监的牢房附近大声议事,说:“今天撤兵是计谋,和袁督师早就商量好了,这回大事可成了。”太监把这一切都听在耳里,然后,后金守兵又假装大意,让两个太监跑了。他们一回到北京,立即向崇祯汇报,崇祯本来便对立有大功的袁崇焕不放心,这回又听了谣言和太监的汇报,便认定袁崇焕勾结后金。于是在第二天,借口议事,把袁崇焕骗入京城,然后宣布“罪状”,将他关押起来。

袁崇焕被捕以后,他的将士们十分焦急。大家决心以杀敌立功这一形式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元帅是忠于大明的。但崇祯帝认定袁崇焕通敌卖国,在第二年八月,他命令把“叛徒”袁崇焕处以凌迟之刑。这位爱国将领一心保卫大明,却蒙受投敌叛国的奇耻大辱,身遭酷刑,含冤地下,兄弟妻子被流放到三千里之外的穷荒之地。

崇祯因刚愎自用、疑心太重而自毁长城,不久便受到了惩罚。袁崇焕被处死后,他的将士有的不辞而别,有的走投无路降了后金,结果这支极有战斗力的队伍就这样解散了。袁崇焕一死,明朝再没有可用将才,皇太极不久便扫平了东北,他死后,他的弟弟多尔衮率后金兵攻入中原,建立了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