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23

第23章 天宫院九龙捧圣之风水格局

·刘存清·

天宫院位于阆中古城南面24公里处,因李淳风、袁天纲二位易学、星象、风水大师的阴宅都葬于此地而名声远播。数千年来,不少风水大师亲临此处解读圣地,寻访真穴,留下了不少神秘和难解之谜。

据《阆中县志·天文志》载:李淳风,岐州岐山镇人,其父李播为水州建尉,淳风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062年),三岁丧父,十岁丧母,少年落孤,为老道至元法师收养。炀帝时天下大乱,“盗贼”横生,他遵师命下山助真命之王定天下,造福百姓。后由同学刘文静引荐,在唐王李渊处谋事,秦王李世民即位后,升李淳风为宰相,不从,改为太史令,管理典籍、天文历法、祭祀、修志等;至贞观七年(633年)他制成“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接着又著《法象》及注《五曹孙子》《算经》成书,而后又对《周易》《孝经》《禄命》《相经》校正注释,自撰《乙巳占秘阁录》一书。《阆中县志》道:李淳风游历到阆中,是为了寻师访友,他崇拜袁天纲,凡袁天纲所到之处,都有李淳风的足迹。因而定居在阆中的西河塘山中。《天宫乡年鉴》载:袁天纲为隋文帝杨坚之子,生于开皇三年(583年),满月后因皇后独孤氏杀其母,由女保姆刘氏抱回袁家,夫妻投奔成都亲戚家,受赵昭教养,拜峨眉山智仁法师学功,下山后路遇李淳风之父李播以及药王孙思邈,拜为师,学成术数、医术、相术浪游天下,被炀帝命为朝廷官,见炀帝不君不仁,杀父杀兄,辞官后被进士刘文静推荐给李渊、李世民,官火山令。贞观时,观察天文,谓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太宗命天纲测步王气由长安行至阆中蟠龙山,果见佳气葱郁,在此凿断龙脉水流如血,后呼其地名锯山垭,后辞官第二次来阆中,在蟠龙山筑台,以观天象,人称观星台,为人治病,深受人民敬仰,死后按生前选定的天宫院后山安葬。

李淳风与袁天纲隐居阆中后,一边整理天文、历法、地理、星象等术数典籍,一边游历山水,寻龙步脉为自己寻一处逝后的安葬之地,同时通过撼龙、疑龙,先后来到天宫院,均见此地钟灵毓秀,四周九山环绕,则脉从中落而正穴,穴场生气旺盛,初吐一线上结华盖,五色俱备,似龙蟠云腾日旺之气,气高数十丈,穴晕显现真奇,视其真龙穴地,于是点穴定位,各放标记。袁天纲先到放一枚金钱,李淳风后到插一根金针于天心十道之中心,金针插入金钱孔中。表面听来仿佛神乎其神,其实质是袁、李二大师渊博的风水理论知识与高超点穴术的结晶,他们均精妙地运用了“天心十道”之方法。

一、天宫院选址与布局

1.选址

观天宫院是借助风水格局来确定基址的:其龙脉来势起伏,四周群山延绵,外帐重重,江河环绕,气势宏大。入首束气过峡,穿透入穴,“四灵兽”环若列屏各居其位,青龙白虎各有变化,罗列朗秀,明朝暗拱,回转作案,出翟有威,玄武垂头顾穴,朱雀翔舞,灵光彰显。对天宫院山源的考察,山有来脉,水有来源,犹人之经络,水以地载、山以水分,察山犹当察水,知水之所由,后能知山之发脉也,是袁天纲、李淳风风水理论在实践中的精湛应用。

2.建筑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辨方正位”。天宫院的构建布局,坐北面南,北纬31°27‘,东经105°27’,始建于唐朝,有大殿位居中,后殿低于大殿一米。亭子楼位居大殿前(1976年已毁),其基址与大殿基址等高,在同一轴线上,两侧以轴线对称。现在,大殿、后殿保存基本完好。为明天顺三年(1459年)重建。三重檐式屋顶,穿斗式屋架,中梁上书太极图及唐建字样,天花板画有“八仙过海”图,柱、梁粗大,宽(五间)19.4米,深(五间)19.3米,大殿与亭子楼之间有外天井,是内天井五倍有余,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天宫院建筑群体的布局,以大殿为主体,两殿的两侧有厢房相连,亭子楼东西两侧与大殿两侧衔结成完整的四合院。大殿东边(左边)有一个小四合院,俗称“小院子”。

从天宫院寺庙的整体布局看,即典型的“三三式”,即呈前、中、后三横排,屋顶呈歇山式,房檐三叠式,门呈三开式,路呈“三进式”等,均属“三才”思想体现。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就是说,能融合贯通“天、地、人”“三级之道”的人,方可称王。这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表现得尤为具体而形象。

二、天宫院的地理格局

1.龙脉

天宫院的龙脉始祖是昆仑山,由“昆仑东南孤角分条,度祁山起南岳衡山为离宫之火星,凭旗右殿作成都之左卫,而止严鹏。南股历雁思入东蜀之南,为成都之右卫。过东北起平华顶分二股,右股为云南之右卫,左股过四川之东北,作云南之左卫”。再由四川东北的大巴山脉、剑阁山系、大罗山至厚子铺人思依境,东北向为请雨山,东南向为棋盘山,南下方为高前山。途经木兰乡及多镇、乡村至天宫院,由大罗山分支南行,于高前山形成腾驰之势,“行度”连绵跌断,砂随水辅,如万马奔驰,弧曲疾飞至观稼山顶,呈圆润平滑姿态,由观稼山向左右呈两臂两腿伸出,仰视如飞龙腾云,俯观似巨龙献宝。随之急速下行到山坳,亥龙入首左璇,峰腰过峡,前行至团鱼山后,又折转至团鱼山下,穿透入穴场而结穴。

观稼山为天宫院之镇山,位于天宫院正北方,距天宫院一里之程,蜿蜒磅礴,形成东西横阔6.2公里、南北纵长5.3公里的小盆地。与来脉大罗山系由北向南,又以嘉陵江系,东至白塔山系三塔山系及南部县境内的五面山系,烟洞山系至马鞍山系等等,向西伸展由高前山系木兰山,皂角山系至升钟西河,天林乡的大毛山系、关门山系,以及天宫境内的罗家山系等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以天宫院为中心,以观稼山为主体的莲花帐。北部高大雄伟的天然屏障,遮挡着北面的沙尘和寒风,吸纳南面阳光和暖湿气流,为天宫院这小平川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景观上,观稼山峰峦圆润平滑,身雄体壮,手足伸展,既有九五之尊之形、圣君坐殿之体,又有群龙迎送护卫朝拜之象,致使天宫院构筑成了天然的真龙穴地。

2.水

审视天宫院穴场之水,穴晕两侧既有薄薄二砂抱来,又有微微二水界来,穴左边有一水流入邓家河,穴之右有一水流入刘家河。此二砂为蝉翼砂,此二水谓之虾须水,此水既现,穴即止于其中。又察两支水的源头处正是蟹眼之水。穴场左边(青龙位)水源于彭家河,曲折盘旋环绕而又明净平和。穴场右边(白虎位)水源于天门垭(玉华乡境内),水流平缓,蜿蜒迂曲,逶迤前行。二水来自天门又澄清停蓄于穴唇下,聚合交汇,唇下有水影兜界,谓之金鱼水。有唇则肉地自厚,穴气自融,有金鱼水,则界断内气,不使走散,这是此穴的重要特征。

正所谓:聚汇之水终有离,悠悠眷恋不忍别;

水之本性谁能动,三四五度转顾穴。

二水汇入穴唇后,自金鱼口出平漫而前行,似去似回,形成屈曲态势,谓之“九曲水”。西河水源于230公里的江油市五指山麓,盘桓而汇聚于西河塘(地名),贯注于天宫院穴晕内。诸水汇聚,构成了九曲朝拜九龙捧圣的风水宝地格局。

从西河塘前行,水势平缓,由西河电站地户处大小逆关顺锁,形成碧波荡漾的银色玉带,环围着天宫院穴场,直至盘龙区域,与嘉陵江一起构成了大交大汇的水归地户的大格局。这正是袁、李二位大师不谋而合选择穴场的精华所在。

3.砂

天宫院穴场前后左右的砂山,即朝山、案山、东山、龙山、虎山、罗城、侍砂、水口山等的审视。从天宫院穴场可知,楼、殿、锦帐、御伞、御屏、贵人、日月明、天马、文笔玉带、诰轴、金箱、玉印、旗、鼓、金马等诸多形式下,形成蝉翼抱护,外阳环抱,正而不斜的格局,而龙砂蜿蜒虎砂驯伏,逊让、带印带笏之吉格。从整体布局的砂情看,龙虎形止拱揖,案山端正,秀丽光彩,环抱有情,横遮外阳朝山之脚故为吉兆,朝山重重,朝拱有情,两边排衙峥嵘,拜伏而至,面阳故为之吉象。有三合列拱命之特朝,为最上格。是近案美,远朝和的两备之地,又从远照对穴,近拱手向穴。乐山贴背应穴,端然着立,高阔障护,前官星屹立穴场,后鬼星枕乐穴场撑在穴后,捍门于穴前两山对峙端居门户俊秀而朝揖。一峰独秀的华表山奇峰挺然卓立,有华表捍门镇水口之势。观其水口间之岩石,是耸身数仞、形状怪异的北辰星。禽翟二星各居其位,狮象又各居其位,这里不必赘言。

纵观天宫穴场砂好似屯军拥从,有朝有映,砂山屯起千峰,又展旗献于穴场,朝阳秀江如贵人秉笔,有堆有垛,形态秀美,仙圣游集,总体砂情意会,实为大格。

4.穴

穴星的形象是依五行的形体为重要依据来辨认,凡点穴须审入首之山某星体,若穴星钟,五行之正气融星象,谓正体,偏斜谓侧脑,倒地谓平面,即称穴星三大格。然天宫来脉过峡束气转跌,两护秘密又开面,穿透入穴场,成正体金星,圆而正,结穴于中,称之众星拱日形。穴中心,称之尊星中座,四周众山辅迎,群山朝拱,二水环抱,更有闻名天下的“九龙捧圣”之形象,即:穴后的团鱼山为玄武照穴,谓之玄武送龙。穴之左位的青龙山,形体蜿蜒,顾盼护穴,谓之青龙护穴。穴之右位的白虎山,形势俯首护穴,谓之白虎护穴。穴之东二山:其一,地呈石脊,有急奔之势,故谓金蛇朝圣龙;其二,两峰对峙,似若仙桥,谓之仙桥迎驾龙。穴之南有二山,其一俗称官帽山,因形似官帽,位居六秀位,谓之六秀迎驾龙;其二俗称回龙山,地势曲蜿而下,又回首顾盼穴场,俯首供奉其主,谓之回奉龙。穴之西一山居兑位,形若金龟背葫芦,似龟迎穴场,谓之金龟迎驾龙。穴之西北一山,形若马鞍,似金马奔穴场,谓之金马朝圣龙。上述九龙全备。穴正南一山,形若仙鹤饮水,称为朱凤山。

迎阳明,就是负阴抱阳。五行阴阳是收气放气之依据,五行的变化,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机要,这既合乎道理,又合乎气数。然而天宫穴中元气得天生,内外生气又旺盛,如同荷叶上的露珠,略略稍起,圆轮中,好似金盘上的夜明珠,可见,此穴真气融结,旺盛之极矣。

综上所述,天宫院穴场,来龙山峰矗立出奇,穿帐过峡,外障重重,穴星圆润金体四真,四神、八将各居其位均主吉,禄马拱居艮乾贵位,金马朝驰,天柱高秀,文笔秀丽,玉带环绕,三阳水交,六秀砂水秀,北辰现水中,华表山挺然卓立,捍门两山对峙护卫,朱凤翔舞把水口,玉屏、九曲明堂水交锁,后托屏障,前贴临穴,左旗右鼓显现于内,官星龙旺气秀,大吉穴场所应具备的风水要素,它均俱全,可谓是天造地设、世上稀有的最佳穴址,人间难寻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