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24

第24章 九龙捧圣九曲水

·涂家文·

阆中天宫乡,有一座天宫大庙,传说是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袁天纲与李淳风金针贯铜钱的地方。天宫大庙始建于唐高宗年间,重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清雍正四年书“光澄慧镜”匾额。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合梁式屋架,脊压双龙。观音殿面阔三间,为叠梁式穿斗结构,现两殿保存完好。前由鸾楼、山门组成,占地6亩,建筑面积达684平方米之多。站在大庙后山注目远眺,四周山环水绕,林木蓊郁,草长莺飞。九道山梁蜿蜒而来,宛如九条蛟龙拱揖朝拜,历来被人们称之为“九龙捧圣”的风水宝地。

所谓风水宝地,是离不开构成要件的——《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并要求“龙要真、穴要的、砂要环、水要抱、向要吉”,周围的四兽(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要齐备,并环抱有情(青龙:喜高壮秀美蜿蜒,忌无足、伏卧;白虎:喜矮平整洁驯伏,忌耸拔、蹲踞;朱雀:喜翔舞,忌悲哭、腾去;玄武:喜垂头、端正尊严,忌昂头、歪斜、反背、探头)。

要说“风水”必先说“气”。《水龙经》论“气机妙运”时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体于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气之来有水导之,气之止有水界之。由此可见,风水所论之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

所谓水:天一生水,水实为万物之祖,水在天地间最多,四海五湖特其概要,日月浸乾坤皆水之效灵。《水地篇》引申出有关水的结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愚俊之所产也。”草木得到了水就生长得更加茂盛,鸟兽得到了水就会长得更加肥壮。文中特别指出:“水”的最精华部分凝聚起来就形成了人。

人们常说的“风水”即古人所说的堪舆学。是指阴阳宅基地选址的学问,是阴阳先生——风水师的专利。它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故阴阳家曰“山水”为“风水”。水居其半可谓重矣。“地理之道,山水而已”,“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吉地不可无水”。

《人子须知》云:水为山家血脉精,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汇间龙尽,水飞则龙止。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此自然之理也。而地理家谓“山管人丁水管财”,“盖以农为本,水不啻为农业之命脉,殊非迷信。喻水为血脉财,故曰水具财也”。风水学认为: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养万物;水来者欲其屈曲、横者欲其绕抱、去者欲其盘桓、汇聚者欲其悠扬澄澈;顾穴环绕缠抱,恋恋不舍为有情。

古人,登穴看明堂,入山观水口。水来方为天门,要深长而不见其源;水去方为地户,要关拦而不见其流。

天宫院历来被人们称之为“九龙捧圣”的风水宝地,是源于她符合《地理五诀》“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向吉”的构件。“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观天宫院穴场之水,穴之左边有源于彭家河的水邓家河,曲折盘绕;穴之右有源于天门垭的水凤鸣河,蜿蜒迂曲。二水聚合交汇,穴气自融,内气界止,不使走散,穴即止于其中,谓之龙真穴地。二水到堂交汇于穴之右前方的凤鸣河,曲曲前行,经刘家河缓缓注入远照穴场的嘉陵江支流西河。西河水源于江油市五指山麓,盘桓而汇聚于西河塘,贯注于天宫穴晕内,流经南部县的王家场汇入嘉陵江。西河水实为暗拱水,古人云:明朝不如暗拱,暗拱最为有力,发富发贵最为久远。

聚汇之水终有离,悠悠眷恋不忍别。水之本性谁能动,三四五度转顾穴。天宫穴场之水,来之深长不见其源,去则有关拦而不见其流,交汇前行,似去似回,形成屈曲态势,形似“九曲回肠”。故历来被人们称之为“九龙捧圣九曲水”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