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32

第32章 道教的两大命数家归根天宫院

·胡绍依·

一、道教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哲学、医学、化学、药物学有重大贡献外,亦对文化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道教运用散文、诗词、小说、戏曲、音乐、绘画、雕塑等手段来宣扬教理教义,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艺术魅力。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文化。

道教乃是一种人本主义哲学,是独一无二的东方智慧体现的生命哲学,因为道教的理论指向是人的现世快乐,个体生命的存在和长生久世是道教精神信仰的核心。

道教在它的文化旅程中,抚慰了和抚慰着无数痛苦嘶叫的灵魂,它的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甚至学究天人如李白、东坡之流,都对它如痴如醉。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教义的核心宗旨是仙道贵生,来源于秦汉时期的方山信仰和老子《道德经》中“长生久视”之道的理论。张天师立教时,将神仙信仰和常道宗理融为一体,完整了道教信仰的体系。他认为,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修道的目的就是求得长生。道教相信神仙是真实存在的,通过修炼是可以成仙的,神仙生活是逍遥自在的,是长存不亡的,他们都是得道的真人,是学道和修道之入学习和信仰的人格形象。所以道教教导人们要贵生、重生、乐人,把生存的质量提高到神仙一样的境界,达到生道合一的目的,就是得道。当代社会关爱民生,社会和谐,追求小康生活,与道教的贵生、重生、乐生的内涵是一致的。

二、道教思想对人类的贡献

道教的奠基人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所表现的学术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孝被称为道,又称孝道。《太平经》中提出了“大兹孝顺”,“孝悌始学化善”。《抱朴子》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唐以后道教的《文昌孝经》可以说是道教专门劝孝的经典,把孝导向一切人际关系与道德生活。

道教的重生、养生、追求长生的基本义理,只有能够做到祛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祛除疾病是益寿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重视养生的道教必须同医药学发生密切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一些道教学者卓越的贡献。道教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药性集要》《枕中方》等著作,对祖国医药学贡献卓越,被后世称为药王。

道教由于炼外丹,通过各种矿物类药物和植物类药物的炼制,产生火法和水法两种化学反应。其中关于醋酸等无机盐的使用走在世界前列。大规模的水法炼钢始于宋代,也起源于道教的炼丹术。

道教历来关注天文学。表现在神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炼方术的发展都需要掌握天文知识。道教科仪程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早期的天师道教区组织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设置就是运用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宿等天文知识,从而形成了一个有严密组织的教区系统。道教典籍中记载西汉漏刻与历算一致,东晋《浑天论》,北魏寇谦之精于牌算,南梁陶弘景曾制浑天象,用机转动,与天体相合,制法精密,撰写《帝王年历》《天文星经》《天仪说要》《象历》等,都是道教对天文学作出的重要贡献。

对中国的戏曲、乐器、书法、武术、军事、数学、光学、磁现象、声学都有很大的贡献。

三、道教思想对经济的影响

李约瑟博士是研究当代道家的先驱,成果显著。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从根本上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他首先把道家文化引向世界,后来更多的科学家把目光转向道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为道家思想增添了新的力量,注入了新的血液。上述这些现象表明,20世纪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东方的道家,一群在第一线工作的西方科学家,自觉研习中国的道教文化,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己的研究工作,是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当代科学思想的演变有重要的影响。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注重对老子思想的研究,还有叔本华、海德格尔,他们的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老子思想是相通的。越南、韩国、日本、朝鲜等国的科学家、学者都注重研究中国的道教文化。注重整体和谐的道教思想,促进丁东亚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东亚社会的经济平等的实现。“将欲拾之,必先张之,将欲弱之,必先强之,将欲去之,必先与之,将欲夺之,必先予之”,《老子帛书·道篇》也是东亚国家、企业家选择市场谋略的基础,这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四、阆中是道教文化中兴的地方

汉代,道教祖师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修道,使道教文化在阆中受到广泛的传播,使阆中在汉晋时期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较快,文化厚重。唐代道教两位命数家晚年在阆中天宫乡修起天宫院道观,传播道教文化、风水文化,研究天文,使阆中古城在唐代处于兴盛时期。道教正一道在民间的传播使阆中涌现出人才,为科举文化、风水文化、道教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迹,为当今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袁天纲、李淳风在风水中的镇煞流传极广。如唐贞观年间袁天纲问李淳风:天下府衙县府、城邑、学校、寺庙、集场多生灾咎,何法解救?李淳风说:洞元经三百二十镇法奇验。示天纲,天纲观之甚悦,以求传世安镇无不验也。留诗一首传后世:“昔日天纲问淳风,八大镇书出何尽。淳风未答微微笑,洞元经里甚分明。千般诸经难尽见,中土有福偶仙人,取此八法为大镇,治世安民得太平。”

在李淳风的八大镇法中有镇州县衙门,有镇郡邑之学不出举人,有镇寺观不存僧道,有镇寺观出****僧道,有镇集场不兴,有镇社季庙宇,有镇城邑寺观失火,有镇久返妖邪。还有数十余附镇,多用阴宅葬丧。李淳风的洞元经灵应经镇法延用近千年不衰,建国破除迷信,弃之不用,时久失传,但丧葬中的镇法民间少数人亦用之。用者乃道教传之人也。

袁天纲、李淳风老年归根于阆中天宫院这块风水宝地,传教授徒,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道士练功,修炼,练出惊人的武术和法术,传下来的有请雨魁雷的法术,踏罡布斗隐形的法术,有上刀山、过火桥等法术,还有架痛、架臭的法术,有斋醮科仪。道教法术现今基本失传,科仪有早晚坛功课,祝将科仪、祭孤科仪、祝寿科仪、庆贺科仪、接驾科仪、大回向科仪、进表科仪、水火练度仪、灯仪等等。这些科仪有的已失传,只有少数科仪还保留在民间。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存在的真理,被遗忘的历史,并且认为“泰初之道”是世界的本源。

道教文化应当抢救、传承,它在风水中的禳解术与人类祈福求正、达到心灵治疗和安慰的作用因素是积极的。

道教天宫院总坛今昔及思考

天宫院是道教传道的圣地,袁天纲和李淳风在天宫院传道授徒,建有道教总坛。总坛在庙东北角,是道教传法的坛场,称总坛式。总坛式有其规则,是道教举行授篆科仪的坛场。授篆(又称受水弟子)是一个传度法事,道徒取得授篆弟子职牒,才能成为合法的道士。由于历史上改朝换代和战争的侵袭,总坛不知在哪个时代被淹殁了。在今天,天宫院这个风水宝地,要完整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恢复道教总坛值得思考。《道教天宫院总坛的规则》于后。

附:道教天宫院总坛的规则

道士画符作法前,要设坛行祭礼,称“总坛式”。

道士造坛,先要造两块天帝的印把子,因为“玉玺”象征着朝廷至高无上的权力,道士造的印一块叫“龙篆真印”,一块叫“龙篆神印”。“此印用梨木雕之,将作成安坛。授一七日择日雕之,朱砂涂之,前后都要用此印。妇女、鸡犬见之不慎之,密之密之。”应当注意的是,不让妇女看见,并把妇女与鸡狗等禽畜相比,可见古代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压迫与歧视。道士也轻视妇女,忌妇女则是道士施巫术最重要的特征。

土地祭土地神是民间信仰风俗,祭土地神大约起于汉代,《论衡·饥日》云:“如土地之神,不能原人之意。苟恶人动扰之,则虽择日何益哉?”魏晋南北朝以来历有传说。《搜神记》卷五云:“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有倾遂死,及吴先主之初,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古小说钩沉》辑《幽明录》云:“巴丘县有巫师舒礼,晋永昌元年病死,土地神将送诣太山。”明清以来,便将社神与土地神合璧。清翟灏《通俗编》卷十九引《孝经纬》云:“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重修纠书集成》卷五引《孝经授神契》云:“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土地爷,在神仙系中地位较低,但在民间的信仰极为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汉唐以后,土地庙遍布全国各地。总司天下土地的社神逐渐变为与天帝相对应的“后土皇帝祇”,由国家专礼祭祀。在道教神仙系中掌管阳宅的名“中宫土府九垒甄皇大帝荫静夫人”,掌管墓地的名“山家土府九垒开皇大帝后土元君”。

唐代,李淳风、袁天纲两位杰出的道学家和命术家,在阆中定居传道,是汉代继张道陵之后,道教第二次在阆中兴盛的时期。

城隍信仰城隍源于先秦,天子八祭之一“水庸”祭祀,就是城隍祭最早的活动。《北齐书·慕容俨传》:“(郢城)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隋书·五行志》云:“梁武陵五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绕牛口。”至唐代祭城隍乃大盛。城隍原本职能是守护城池,后升格为护国安邦、除暴安良、统辖亡魂、调和风雨。道士做道场超度亡魂时,发“城隍牒”文书,知会城隍神,才能构解亡魂赴坛。故城隍庙中还配有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或十殿阎王像,显得阴森森的。

朱雀大将朱雀原为南方七宿之总名,井宿天井星君,上应无极昙誓天。鬼宿天匮星君,上应上揲阮乐天。柳宿天厨星君,上应无思江田天。星宿天库星君,上应太皇翁重浮容天。张宿天秤星君,上应始皇孝芒天。翼宿天都星君,上应显定极风天。轸宿天街星君,上应太安皇崖天。道士画符作法祭祀之神。

玄武大将玄武原为北方七宿之总和。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不言各宿星君名号,上应诸天,下照分野,掌管之司,省文焉。《史记·天官书》云“北宫玄武,虚危”。先秦民间将它变为神,玄武大将的职能是主风雨。《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之所生,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宋真宗时曾将玄武改真武,称“北方镇天真武仁威玄天上帝”。

黑煞大将又称“黑煞将军”,与玄武、天蓬为天的大将。《事物纪原》卷二引杨亿《谈苑》云:“开宝中有神降于终南山。”进士张守真自言:“我天之真神,号黑煞将军,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可见,唐代叫“黑煞大将”,宋代叫“黑煞将军”,后又演变为凶神。故《水浒》37回有诗为证:“才离黑煞凶神难,又遇丧门白虎灾。”

东方青帝天帝之名,东方之神。从战国时就已祭祀,《史记·封禅书》云:“秦宣公作密畴于渭南,祭青帝。”《尚书纬·刑德放》说东方为春,青帝又为春神。

南方赤帝五天帝之一,南方之神。《史记·天官书》:“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正义云:“赤帝,南方赤熛怒之帝也。”汉代认为就是炎帝,之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

西方白帝五天帝之一,简称白帝,西方之神。《周礼·天官》“祀五帝”,疏:“五帝者,西方白帝白招拒”。《山海经》则认为其为少昊。

北方黑帝五天帝之一,北方之神。《史记·天官》云:“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正义:“黑帝,北方叶光纪之帝也。冬万物闭藏,为之动,为之开闭也。”汉代说他就是颛顼。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云:“黑帝颛顼,身号高阳,世号共工……以水纪。”除此之外五天帝中还有中央皇帝。

从道士设坛祭祀的神祇可见,几乎没有什么外来影响,与我国本土文化有深厚的渊源关系。总坛式里,其中常有传法人,所谓传法,指道教传授“受水”弟子的度世之法,传法人在“总坛式”中是唯一的凡人。

道教“受水”弟子即是当今老年人流传的“受执”,道教弟子受执有一届、二届至数届,届数越多,道术越高深。道士有俗家弟子和清修弟子。阆中天宫院据传说建起设有总坛,传授了不少高徒,代代相传延续至民国期间,有魁雷请雨、有筛子端水、上刀山、过火桥、架臭、架痛等若干法术。还有风水中的镇法,禳星拜斗、土皇仪、符咒等种种化解之法,不过大多已失传。这些法术当今很难见到,道教在风水中的各种镇法、禳灾解厄,由于半个世纪时局的扼制,失去传承。如“禳星”,阴宅打阴谱,阴宅打阳谱等一部分禳解术,还保留传承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