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走进天宫院
26174200000008

第8章 西河老街

·刘先国·

西河老街,在西河场,位于西河塘村西河边上。想当年,街的两旁店铺林立,屋宇鳞次栉比,而在飞檐对峙处,参差错落的美别具川北小镇风韵。沿河一侧,傍堤就筑粉墙黛瓦,每至汛期,水涨至屋前,屋外洪水滔滔,屋内的人反倒心平气静,谈笑风生——这就是西河塘村所在的西河老街。与天宫乡驻地所在的天宫院村天宫场比起来,西河老街同样值得一游。特别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一份辉煌,之后的落寞成为变迁的见证和沧桑,徐徐满溢的王谢之气挥之不去,刻骨铭心。

西河塘村与隆山驿村、双桥村、洞湾村、天宫院村、长流村、松林拐村、临江镇村、宝珠寺村、石羊村、灵神村、常绿村、师家山村、石院坝村,均属今天宫乡辖地。史载,东汉初兴时(25年)武帝在天宫设置充国县,至南梁武帝天监十年(51年)才撤县。而据伏元杰《蜀史考》称,古代阆中境内除巴国、彭国外,还有几个部落小国即开明国、阆国、奉国、充国等。开明国在今灵城岩,奉国在今老观(鹳)镇,充国在今天宫乡西河塘村,阆国在今阆中市区及周围——由此可知,西河塘村设充国可上溯至周初,而充国设县治和撤县治已是后来的事,西河乡治移至今天宫乡成为村治更晚了,其间的岁月自是不可以道里计,而当以千百年计。实在说,南部、西充和古驿道汇于此间的西河老街,实属有赖于码头而兴盛。特别是沿河上下的船只,到西河场都要停下来作一番休整、歇憩,从而使西河场如避风的港湾,繁华就此生成。

西河老街仿佛一夜间从睡梦中醒来,妇孺皆知,远近闻名。虽然,台阶已不再平整,南来北往的旅客和货物通过这里上下船。昔日码头,早已不见了匆匆的过客和如山的货物,当年的辉煌俱已隐身于时间的背面,唯有一级级被磨得锃亮的台阶,在残阳下闪烁着幽幽的光。现在的西河老街,大部分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和六七十年代,有些建于八九十年代。近50米长的石板小街,旧时如织的人流,曾经如潮的市声,今天变成了旅游者漫不经心的脚步。街上的那些老屋渐渐地空了,灰色的外墙被风雨所侵蚀,留守的老爷子老奶奶和小孩,打点着古街家居的日子。

西河老街的对面是重峦叠嶂的大垭山。山上有古万年台、王爷庙、建于清代而又烧毁和拆毁于“****”时期的无相寺及寺内的三尊泥佛像。采访老街上的人,得到的资讯是那很大的寺庙遗址还在,有碑刻。更传奇的是,那些山中的山峰,晴久了会有雾,雨久了又会有晴,这都不算稀奇。最奧秘的是,晴久了,雨久了,到那庙上燃香便必雨,或必晴。

求教风水师,言西河老街背靠之山,大有讲究。风水走向为丑山未向,属旺山旺水局,且有二五入中之妙,乃无困之局。是故,地运长久。八运,最佳格局。怪不得,西河塘由国而县而乡而场而村而西河旅游休闲目的地,其间是有道理的。

西河老街下临为水。西河塘村水绕如塘,山水相依,薄雾缭绕,像川东北部的鱼米之乡,是一个非常秀美的小集市。西河水流平缓,清凌凌地从街边缓缓流过。南北向的老街则依山而建,不足三米且宽窄不一的青石板路面,蜿蜒数百米。但是,那些翘角飞檐,那些小巷里的跫跫足音,那些兴废,正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叩问。街道上,偶尔传来脚步声……

西河老街是在哪一个时期,开始了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辉煌?

西河老街是在哪一个时期,开始了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落寞?

只在感觉里,总有无尽的怅然。西河中,上游弯弯曲曲,沿途山浅丘深,树林茂密,河水常年碧绿清澈,清而可饮,堪称巴蜀一绝。也可以驾一叶小舟,在偌大的碧湖漫游。鱼儿、水鸟、山花,掩映于群山环抱之中,倒映于湖光山色之间,相映成趣。袅袅炊烟,或多或少给沉寂的老街增添一缕生机。

西河老街的米号、砻坊、五洋店、糕点铺曾经一家接着一家。据介绍,上世纪30年代初,西河老街有各种店铺数十家,大的店铺作坊还雇用学徒工。有西河馄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方片糕、西河烧饼、油条、麻团和西河豆腐、西河鱼等深具旅游优势的餐饮资源。张澜先生游历西河时,就曾感慨地说:“西河不但风光秀丽,鳜鱼更是风味独特。”并品味了这一饮食。

既可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平台,也可作为天宫景区,集接待、培训、会议、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市西河教师培训基地暨天一客栈工程,是在原西河村小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宾馆。其食品加工间、餐厅、会议室、客房等内、外环境格调古朴典雅、装饰精巧细致。还有音乐喷泉……

积石阻云,沟壑纵横。西河发源于剑阁县与江油市交界处的五指山分水岭西南,流经阆中境内天林乡、天宫乡,长达数十里,河面平均宽度130多米,水域面积1200多亩,沿岸11个村、9000余人口、1万余头牲畜、4700余亩农田完全赖此水源生存。站在西河码头,看水势平缓,水清鱼美,风景如画。或徜徉山水之间,荡舟于西河之上,或隔着西河,远远地感受老街气韵。如果不是隔河相望,是不能体会这种感受的。老街是空的,街上的老人和青石板路是安静的,街边和街后杂草丛生,山林更是蓊郁一派。由这个角度看过去,码头和老街是另一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