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冰凝血热
26179000000005

第5章 百姓之所急责任之所系——武隆供电公司抗冰抢险纪实

冰封大地,雾漫长空。

1月12日以来,50年罕见冰雪灾害袭击武隆。

高压电线的冰柱,结得如酒瓶一般粗;高耸的电杆,被冰雪拦腰折断……

武隆电网1座35千伏变电站全站失压,35千伏、10千伏线路倒杆200余基,断线70多千米;400伏低压线路停电514处,全县21750户、10万余人供电中断。

一时间,无数告急电话如潮水般向95598服务热线涌来,黑暗紧随着寒冷向村民们袭来。

没有电,无法照明、做饭。

没有电,电视机广播无法收看收听。

没有电,久卧床的老人电热毯无法取暖……

面对突发的严重冰冻、大范围的线路断电、严峻的电网安全形势,武隆供电员工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雪魔斗,用傲骨战胜了疲劳和寒冷,融化了高山寒雪,点亮了万家灯火,共同奏响了一曲不朽的抗冰抢修之歌。

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哪里有困难、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领导的身影。在灾害面前,公司领导体现出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增强了整个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董事长冯晓明更是连续5天5夜吃、住在仙女山,渴了和队员一道捧起雪就往嘴里送,饿了就啃一块随身携带的干硬面包。

工会主席刘宁来到金竹村、仙女村,冒着凛冽寒风和鹅毛般大雪,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姜茶,递到了抢修队员们的手里,嘱咐大家要安全施工。

唐斌副总经理冒着冻雨步行5个多小时在冰封山道上查勘线路通道……

没有鞭炮锣鼓,一句句热切的话语化解了抢修队员们在冰天雪地里劳作的疲惫;没有高奏凯歌,一张张关爱的笑容融化了抢修队员们工作服上凝结的冰霜;没有鲜花彩带,一次次深情的握手温暖了抢修队员们被寒风吹麻木了的双颊。

抢修队员们信心百倍地说:“风再冷、雪再大、冰再冻,有咱们的领导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啥困难我们都能一起克服!”

仙女山抢修突击战

在被冰封得严严实实的山道上,没有行人、没有其他车辆,只有我们的电力抢修车在艰难行进。

抢修队员们一边行驶一边清理挡路的毛竹和树枝。在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呼啸而来的寒风中,队员们随着高亢的指令,在崎岖山道坚定前行。

架起了20多千米长的低压线路;爬到10多米高的杆顶,在风雪中艰难地用锤子、扳手一点一点地清除线路支架上的冰柱和架空导线上的冰凌。

顾不得山风刮来刺骨寒冷,顾不得冰碴在鞋里融化湿了袜子僵了脚,顾不得竹枝如刺穿过手套溢出鲜血……

仙女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激动地说:“在这样的天气里,已没有人再进山了,只有你们还敢进来,为我们架电线,真是要感谢电力工人!”

巍巍雪山浩然挺立,见证武隆电力铁军勇战严寒穿山越岭;苍松翠竹俯首轻吟,传诵电力铁军技高胆大、无私无畏;闪闪灯光如星星之火,彰显武电铁军迎难而上、英勇顽强的英雄本色!

损坏的瓷瓶被厚厚冰凌严严地包裹着、矗立的电杆被冰冻也严严地包裹着,从上往下一抹——滑滑的。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队员张波自告奋勇请缨。听完详细安全事项交待后,他开始登杆。9米高的电杆上留下了一道道被登高绳勒下的痕印,每登高一步都需要将登高绳用力地往下拽了又拽。登上作业点的他,在凛冽的寒风中,在高高的电杆上,一站就是六七个小时。虽然队长也多次催他下杆休息,考虑到上、下杆非常困难,他硬是咬着牙坚持着完成了杆上更换瓷瓶、紧线工作。下到地面,他竟一下子瘫坐在雪地上,双脚冻得已无法行走。队员们把他架到篝火旁时,他本能地将双脚和双手直往火堆里煨。

抢修现场,停电、验电、挂拉地线、登杆作业、抢修工作顺利地进行着。此时,风仍然在刮,雪仍然在下,无情的风、冷酷的雪在空中挥舞着,杆上人员的脸上被冰得通红,身上很快被打湿了,他们仍然专注地工作着。

抢修现场,队员们整整12个小时没有进食,手冻坏了,就往腋窝里捂一捂,渴了就随地抓一把雪往嘴里送,有的实在受不了寒冷,就跺跺脚,高声吼叫几句。

寒冬的夜晚气温骤降,刺骨的寒风抽打在脸上,又冷又疼,瑟瑟发抖,但抢修队员强忍着恶劣天气对抢修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顽强拼搏,昼夜鏖战。

“加油干哟,保供电哟……”突击队员的喊声回荡在茫茫的仙女山。

在倒杆现场,在没有路的深山,一根500公斤重的水泥杆子,拽着七八个被汗水湿透的泥人,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迹,也留下了队员们那种人定胜天的执著信念。

2月6日,大年三十的清晨,冰雨潇潇,几名穿着解放鞋的抢险队员紧紧地用手吊着头顶上的拉线,劳动号子一阵高过一阵,在空旷寂静的雪岭里回响。

“注意脚下冰块,地滑,别着急!”“大家用力点,抓紧拉绳,听口号一起拉!”在队长高峰浑厚有力却略带沙哑的指挥声中,一根10米长水泥杆的尾端缓缓地被托起。

冷冷的冰雨打在他们的脸上,寒意从他们脚底的冰块蔓延到全身,但热火朝天的干劲驱散了寒冷。一批人累了,一批人又跟上。

“一、二,三……起!”又一根水泥杆被立起,昂首挺立在白茫茫的雪地上。那长长的水泥杆仿佛一把向天长剑,豪迈地刺向苍穹,它托起了村民的希望,也把武隆电力铁军的精神树立在冰雨中!

抢修战线上捷报频传:

大年三十,仙女山线路恢复供电!

大年初一,龙洞等4条线路重放光明!

冰雪,可以压垮电塔,却压不垮电力人不屈的意志;严寒,可以封阻交通,却封阻不了电力人决战的脚步。武隆电力人的确是敢于用热血融坚冰、赤胆耀光明的铁军!

一支特殊的队伍

持续暴雪,冰雪封路,交通几乎不便,给抢修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确保后勤保障工作,公司的工会干部积极地承担了后勤供应工作。于是,抢修现场上出现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工会主席刘宁负责全面统筹指挥;曹永慧负责送药,哪里出现伤情,第一个给你递上创口贴的肯定是她;郭秋红负责送水,大家笑称她是上甘岭上那只互让的苹果;工会副主席李小明负责掌厨,他声称只要有他在,一定让大家吃好,绝不会让大伙饿着肚子爬电杆;还有送饭送菜的、送工具衣物的……

“没说的,我们只想为抗灾保电工作尽份绵薄之力,好让我们的供电线路早日恢复正常。”

“无情”丈夫有情汉

最难跋涉的不是冰川,而是爱人含泪的眼睛,亲爱的妻子,请别怪丈夫的无情。

“熊队长啊,你家里出事了,你老婆流产了,高危,你快下山到医院去吧。”

正月初一的下午,修复多处低压断线故障、饭还来不及吃的熊孔明刚回到临时指挥部,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烤火,双脚冒着烟,走近一看,才看清楚他的鞋和裤脚早已被冰水浸透,就赶紧叫他脱下来换了。他说:“用不着,我只有这双鞋,都已习惯了,没什么,等一会又要出去,还得弄湿。”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弟媳打来电话,哭泣地说,嫂嫂怀中的胎儿流产了。大家都知道,熊班长今年都37岁了,妻子有病一直没有怀上孩子。结婚10年来,这次好不容易才怀上,可恶的冰雪又将丈夫送到了抗冰抢险第一线,缺少了呵护、缺少了关爱,可怜的宝宝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就这样残酷地被死神夺走。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揪起来了,此时妻子最需要他的照顾。然而,车盘村全村1000多人还停着电,50多个抢修人员忙碌在冰天雪地。他来回在屋里走了几步,沉默了片刻后,拿起电话拨通妻子的电话:“老婆,到处断线了,村子1000多人30多天没有电,我是队长,我要坚持到最后一班岗,不能回去照顾你了,我对不起你啊!谁叫我是干电工这一行呢!”

擦了擦脸上的雪水和泪水,熊孔明二话没说,顾不上喝一口水,把刚准备解开的安全帽索又重新系上,立即向故障现场赶去。

光明照亮白马山

2月15日,在车盘村最高的白马山顶上,一盏盏重新点亮的明灯照亮了黑暗的小山村,温暖了灾民的心。

车盘村地处海拔1800米左右的白马山,厚厚的积雪让十几千米的山路交通几乎中断,山上的高压电力设施倒杆断线十分严重,村子300余户1000多村民断了电。

羊角客户服务中心的30多名突击队员每天扛着沉重的电力抢修设备器材进山,徒步数小时上山抢修。春节前的几场大雪,又让恢复了的高压线数次被冰雪压断,眼看村民过年用不上电,供电人急在心里。他们在当地政府部门带领下,为村民赠送了蜡烛、电池等物品,让受灾村民能顺利地过春节。

大年初三,道路终于通了,电杆运上了山顶。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时,羊角客户服务中心的突击队员们又全力以赴在很深积雪的山顶上紧张地抢修。

老村长任大爷一声招呼,村民家家户户齐出动,男女老少齐帮忙,纷纷帮助电工抬电杆、砍树障、清通道、拉电线、送热水,硬是将109根9米多长的沉重电杆从悬崖峭壁上拖上山顶架起来。

面前的一切,是白马山抗冰抢险队员们用生命和责任描绘出的亮丽风景,他们用傲骨战胜了疲劳和寒冷,融化了白马山的雪,点亮了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