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03

第3章 导言:什么是经济学(1)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们就为各类经济问题所困扰。比如家庭如何作出消费决策,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为什么存在收入差距,为什么有些年份有较大比例的人口找不到工作,而有些年份物价则以较快的速度上升。诸如此类的问题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就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经济学正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并因此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本章从资源的稀缺性入手,介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学习的意义。

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正是由资源的稀缺性所决定的。

一、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所理解的稀缺性,是指经济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是指人们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源”即劳动力;“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等;“资本资源”是由以上两种资源生产出来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企业家才能”是指管理者对生产活动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这些经济资源也被称为生产要素。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社会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不足的。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当一种欲望或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或需要。例如,一个人拥有自行车后,还要有摩托车、轿车乃至私人飞机,而社会用于生产各种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任何社会或个人,资源再多总是一个有限的量。有限的资源不能满足无限的欲望,或者说,经济中所能提供的物品总是少于人们想拥有的东西,就是稀缺性。

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当你只有10万元而想买20万元的汽车时,你面临着金钱的稀缺;当一个学生在晚上的闲暇既想听一场经济学讲座又想在图书馆复习功课时,他面临着时间的稀缺;当一种社会资源既定而想生产无限的大炮和黄油时,他面临着资源的稀缺。对我们人类来说,在世界这个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框架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稀缺的,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一个稀缺的世界。

稀缺性引发了许多经济问题,比如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什么物品可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如何使某种物品的产量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不至于产生资源的浪费等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因此,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所决定的。

二、资源配置

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因为同一种资源总是具备多种用途。例如,土地可以种小麦,也可以建厂房,还可以建高尔夫球场;钢材可以盖大楼,也可以造大炮。选择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上进行择优分配,以尽可能生产出人们最迫切需要的物品,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这种择优分配资源的经济活动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要解决以下三个相关问题:

(1)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社会必须决定用这些有限资源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各生产多少。例如,假定社会资源既定,是生产粮食,还是生产导弹;或者生产多少粮食,多少导弹,即在粮食和导弹的可能性组合中选择哪一种。

(2)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物品和劳务。生产物品和劳务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资源,生产方法就是如何将各种资源进行组合,或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用资本密集型方法来生产;或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用劳动密集型方法来生产。不同的方法可以实现相同的产量,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是不同的。“如何生产”就是要决定哪种资源组合方式的效率更高。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物品的问题。资源有限,不能使每个人的需要都得到满足,因此就要考虑谁的需要先满足,谁的需要后满足,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是每个社会都无法回避的。经济学由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资源配置的具体内容。经济学就是为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而产生的。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三、资源利用

人类社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就是一个社会或一国的既定资源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没有实现,稀缺的资源被浪费了。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物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或称为资源利用问题。研究资源利用即要解决以下三个相关问题:

(1)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即如何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社会既定资源所能实现的产量达到最大,没有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2)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是一个时点的要求,它还是一个时期的要求。但在现实中,在相同的资源限制条件下,一国的产量不能始终保持最大,产量会时高时低,这表现为一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就是要考虑如何用既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物品,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3)如何保持物价稳定。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物价的变动会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物价水平过低会导致资源利用不足,失业增加,这就是通货紧缩问题;物价水平过高可能导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就必须涉及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如何实现物价稳定的问题。

四、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不同的定义都是围绕着稀缺性问题。有的定义强调经济学是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假设下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利用不足。因此,目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定义应当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这一定义表明经济学的逻辑前提是资源的稀缺,它暗含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即效率。也就是说,经济学的整个逻辑是围绕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展开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意味着一国合理组织生产和消费,使生产者的生产没有短缺或过剩,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资源利用的效率是指既定的资源如何实现充分利用,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经济学正是通过研究如何提高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效率来最大限度地解决有限资源满足人们需要的问题。

第二节经济学的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由此经济学被分为两个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要点如下: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单位是指家庭、企业。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企业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经济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是怎样相互作用的。例如,消费者怎样作出购买决策,以及这个决策又怎样受到价格和收入变动的影响;产品价格定在什么水平上消费者满意,生产者也满意;你付出劳动,应该得到多少工资;加入WTO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接受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等等。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假设家庭与企业经济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家庭要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经济主体所面临的决策都可以抽象为有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家庭和企业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整个社会资源就实现了最优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家庭和企业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一块农田,用来种小麦还是种棉花?销售糖果饮料,是使用自动售货机还是开一家便利店?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后,是上大学还是直接参加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由价格决定的。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全过程。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

(4)采用个量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比如某企业的产量,就是产量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到的变量,如某种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某企业的成本、收益、雇用人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观经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的决定及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实现充分利用。其要点如下:

(1)研究对象是整体经济。宏观经济学分析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整体经济是由互相联系的单个经济单位组成的。比如,经济中失业率的变动,为什么本期物价水平比上一时期高,或者为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政策选择。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过度利用的原因,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途径和手段,以及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等问题。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体现为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波动,因此,国民收入是一国经济最重要的经济总量,它综合反映了其他经济总量以及变动状况。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形成理论体系,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4)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是能反映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或者是个量的总和,比如国民收入是单个经济单位收入的加总;或者是个量的平均值,比如价格水平就是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平均数。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总量很多,比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价格水平、货币供给量等等。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相互关系,以说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如何制定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