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教程
26322900000036

第36章 国民收入核算(3)

2.GDP指标的纠正

由于GDP指标的上述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和联合国都提出对GDP的统计项目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人们所提出的纠正GDP缺陷的衡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经济福利尺度(MEW)和纯经济福利(NEW)。这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宾、诺德豪斯和萨缪尔森提出的概念。这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家庭福利的增进,而福利更多地取决于消费,而不是生产。GDP是对生产的衡量。而MEW和NEW是要衡量对人类福利作出贡献的消费。因此,MEW和NEW是在GDP的基础上减去那些不能对福利作出贡献的项目如国防、警察等,减去对福利有负作用的项目如污染、环境破坏、都市化的影响等,加上那些对福利作出贡献却又没有计入GDP的项目,例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生产等,加上闲暇的价值(根据闲暇的机会成本计算)。当然,这些项目应如何进行计算也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家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指出:人均MEW或NEW的增长要比GDP慢,为了取得MEW和NEW的增长,往往要牺牲一些GDP的增长。

(2)绿色GDP。为了纠正GDP的不足,1993年联合国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要求把环境改善等因素考虑到经济发展中来。绿色GDP是在GDP的基础上减去经济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后得出的数值。它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人们福利水平的变化。

参考资料:什么是绿色GDP

绿色GDP的概念是衡量一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改后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首次提出这一新的统计概念。

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概念的基础上,考虑外部影响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后得出的新GDP数值,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综合福利水平,也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方法可以表示为:

绿色GDP=GDP-环境成本

在上述等式中,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污染带来的价值损失和生态破坏带来的价值损失。按照这一计算方法,当绿色GDP的增长快于GDP时,意味着自然资源得到节约、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这种发展方式具有可持续性,有利于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反之,当GDP的增长快于绿色GDP时,则意味着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为条件的,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福利水平的提高。

绿色GDP经过了环境因素的调整,能够更真实、科学地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变化。但是,当前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制定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人们很难为环境恶化和由自然资源消耗造成的生态破坏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因此难以准确地统计绿色GDP的数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正式公布绿色GDP的数据。2004年,中国环保总局提出了一个量化环境成本的标准,即通过公众对环境质量、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变化的评价,以及森林覆盖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投诉等方面确定环境成本。这可看成是对解决环境成本计算问题的有益尝试。可以肯定地说,采用绿色GDP的指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一旦实施新核算体系,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

(3)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邻近中国的小国不丹提出的。它涵盖了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一指标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成功的最好指示器。它使我们在对国家间进行比较时不再依据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水平,而是依据一国国民的幸福程度来判断。幸福生活的基础不是金钱和健康,人们在工作、乘公交车上下班、做家务时可能并不快乐。通过计算幸福总值,可弥补GDP的不足。最早提出GNH的不丹,人均GDP仅700美元,但在追求GNH而非GDP的指导思想下,竟然成为国民满意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美国联合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研究小组,正在确定国民幸福总值的具体组成元素。

第二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

在我们生活的经济社会中,失业和通货膨胀对每个人都影响甚大。人们通过观测相应的统计数据来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用来衡量失业状况的指标是失业率,衡量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指标是价格指数。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给失业下的定义是:失业者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正在找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登记的人。各国对劳动年龄范围的规定有所不同。在我国,16岁到60岁的男性、16岁到55岁的女性为劳动年龄人口。这部分人具有劳动能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参加工作。愿意参加工作的人也不是都能找到工作。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除去不愿工作的人,再从中除去已经就业的人,剩下的就是一国的失业人口。

衡量失业严重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一国的统计部门在计算失业率时,通常把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分为三类,即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人口。

如果一个成年人在规定时间内的大部分时间有工作,这个人就被当作就业者。如果一个成年人暂时被解雇,正在寻找工作或等待新工作开始的日子,这个人就是失业者。如果一个人不属于前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类,这人就是非劳动人口,例如,全日制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者、不能劳动的残疾人、在监狱服刑的人等等。

一旦统计部门把劳动年龄人口归入不同类别,就可以计算出概括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各种统计数字。

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非劳动力人口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有劳动能力而且愿意就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都能找到工作,总有一部分人无事可做。所以,劳动力通常定义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于是有:

劳动力人数越就业者人数+失业者人数

失业率被定义为失业人数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即:

失业率越失业者人数/劳动力*100%

除了失业率之外,劳动力参工率也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劳动参工率被定义为劳动力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它告诉我们劳动年龄人口中选择参与劳动市场的人数。其公式为:

劳动参工率越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为了说明如何计算这些数据,考虑图9-2所给的数据。在1995年,美国有1.249亿人是就业者,740万人是失业者,劳动力人数为:

劳动力=1.249+0.074=1.323(亿)

失业率是:

失业率=0.074/1.323*100%=5.6%

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是1.986亿,所以劳动力参工率是:

劳动力参工率=1.323/1.986*100%=66.6%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在1995年,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年龄人口参与了劳动市场,这些劳动市场参与者中有5.6%的人没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