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水墨欢歌:少儿水墨画表现与作品赏析
26323100000006

第6章 水墨天地(3)

a.《背篓写生》刘博文 ,7岁,重彩法画背篓,色彩不能太淡,要发现编织背篓线条的规律,大胆概括处理。

b.《我家的背篓》李金铭,6岁,不同的方法画背篓画出的效果不一样。画了背篓后,别忘了添加有趣的背景。

c.《高背篓》黄珊,10岁,注意浓淡墨的交替运用,注意画出背篓的高矮对比。

d.《外婆家的背篓》谭雅琦,11岁,勾线的色彩要稍微浓一点,色彩要鲜明一点,线条组合要富有装饰性。

课题延伸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编织实物,斗笠、竹编或藤条椅子等,它们的特征又不相同,找出来画一画。

第二课成长的树

认知感悟

树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它的叶子还可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树的年轮可以记录天气和指示方向,温暖多雨的年份年轮长得宽,干旱少雨的季节年轮长得窄,年轮宽的一面是南,窄的一面是北。保护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创造表现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树,不同树的树干、树枝、树根各不相同,发现身边不同树的不同特点。

★作画步骤

1.用稍淡的墨画树干,重墨画凳子。

2.用浓淡墨交替画树枝等。

3.淡墨或色点画树叶。

(《美好时光》杨云朋,10岁)

★学习提示

①树枝穿插要富有疏密变化。

②根据自己对树的个性感受,概括出树的不同特征。

童画心语

a.《古镇浓荫》孟泽达,10岁,画树干要大胆,点树叶要生动,色彩不能平涂。

b.《黄葛树》陈路遥,9岁,树干、树根用笔生动,树皮纹理变化丰富。

c.《街头大树》叶竟颖,7岁,不同形态的树需要有不同的用笔方法来表现。

d.《月夜》徐丰斐,8岁,添上月亮画面充满诗意。

课题延伸

画一画不同季节的树。

艺术小词典

在传统国画表现中,树叶的画法一般分为三类:点叶类、夹叶类、没骨类。点叶类是用浓淡墨按树叶生长规律直接点成,夹叶类是用线直接勾出后再填色,没骨类是用色来画成。树叶的表现不是如实写照而是经过概括处理的,所以不能完全受自然形态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三课古镇民居

认知感悟

人类的始祖最早居住在自然洞穴里,由于生存的需要大约从氏族社会开始才逐步从山洞转移到地面盖房,从居住在山洞到现代高楼大厦的演变中,创造了不同的居住样式,如:山区的石木结构、平原的砖木结构、南方林区的干栏式建筑、黄土高原的窑洞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也直接反映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审美观的变化,如今一些古镇民居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

创造表现

福建圆形的土楼、土家族的木架板壁屋与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都呈现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原始的朴实的美,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作画步骤

1.先画屋前的树。

2.用有疏密的线勾画房子的形象。

3.用淡墨冲染画面。

4.点树叶、染色,完成作品。

(《乡村》李博文,8岁)

(摄于重庆偏岩古镇)

(屋顶的表现)

★学习提示

一座房子、一棵树是最平凡的乡村景色,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这平凡中的美丽。

①根据民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

②注意民居上有趣的细节表现。

童画心语

a.《水乡》孔颖琳,11岁,水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富有疏密变化高低错落的水乡民居建筑同样美,画画时可用淡墨来烘托。

b.《红辣椒》秦雪,10岁,写生时选择当地有特点的民居来画,可夸张些,这样画面更有情趣地方特点更突出。

c.《古镇河街》蒋宇涵,吴国栋,李金铭,10岁,几个同学画长卷,要做到相互配合,表现方法可相对统一。高低错落的瓦屋顶虚虚实实,古朴斑驳的老墙壁疏疏密密,一样的民居表现出不一样的美。

课题延伸

画一画重叠的房屋、城市高楼、古建筑一角。

第四课慈祥的老人

认知感悟

人是最有感情的,尤其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长辈,他们用自己的爱哺育着我们成长,因为有了爱,才有我们幸福的童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到人的眼睛就可以感受到人的内心世界,微微上翘的嘴角可以让人感到喜悦,皱皱的眉头让人感到心事重重,面部特征的微妙变化也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表情世界。

创造表现

当我们闭上眼睛想爷爷奶奶的时候,首先进入脑海的也许就是那慈祥的面孔,一缕缕白发,一条条皱纹……都充满爱意。

★作画步骤

1.用稍淡的墨在宣纸上直接画外形。

2.用淡墨画眼、鼻、嘴、皱纹。

3.用浓重的墨画出深色的头发、胡须、眼珠。

4.用淡色大笔画肤色,一般鼻、耳、脸的色可加点热色。

(《醉酒的老大爷》王姝文,5岁)

★学习提示

①画得不像没关系,只要抓住特征表情生动就好。

②注意发现不同脸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典型的个性特征(如:门牙、胡须等)。

童画心语

a.《我的爷爷》史健佑,8岁,满脸的胡须,使人物形象特征更突出。

b.《老人印象》蒲实,7岁,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最好的。

c.《微微的笑意》吴天炜,10岁,用单色水墨线条勾画人物,线条要干净利落,用笔要变化自然。

d.《慈祥的爷爷》李柏竺,9岁。

课题延伸

要努力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画一画自己的父母或邻居的老人。

第五课有动作的人

认知感悟

和谐是一种美,自然也是一种美。在公园里、广场上,有的人站着,有的人坐着,这不经意的动作可成了我们最好的写生姿态。

水墨人物写生可不是要“画像”人作为唯一标准,可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理解适当的夸张表现。

创造表现

仔细观察画出不同人物的起伏与动态,用水墨表现出虚实关系。

★作画步骤

1.先用指头在宣纸上勾画动态,再用淡墨勾画头、颈、手、脚。

2.头发、眼珠等用浓墨来表现。

3.用侧锋与深浅不同的墨色画衣服。

4.用淡墨或色浸染,画背景,完成作品。

(《坐着的人》周欣琦,9岁)

★学习提示

①在画头和手时要细心表现,其余的可画得奔放些。

②肌肤与衣服的色彩力求有对比。

童画心语

a.《坐着的人》朱伦材,9岁,用笔简练用色概括,人物与木椅形成对比。

b.《坐着的人》刘昱洁,8岁,用线直接画人物,要注意线的美感与变化。

c.《山城“棒棒”》钟玉鸣,8岁,墨未干时用淡色或水冲撞,浓墨边缘会产生许多美妙的墨迹。

d.《茶社》吴晨舟12岁用笔直接点写,水分要饱满墨色才明快自然。

e.《古镇打牌的老大爷》李金铭,7岁,画多个人物在一起的画面,一般先画前面的人,再画后面的人,注意人物之间的彼此呼应。

课题延伸

以看书的人、打牌的人为题画一画。

艺术小词典

梁楷(宋代画家)善画人物画,他用大笔在纸上挥洒用泼墨法画人物的方法开创了中国大写意人物画的先河,他的简笔人物画构图简明,用笔简练,画面生动传神,他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图》寥寥数笔表现出一个酣醉老人的面目。梁楷性格豪放为人乐观,平日喜欢喝酒,所以当时人们都叫他“梁疯子”。

(《泼墨仙人图》梁楷)

第六课收获的喜悦

认知感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啃着黄灿灿的玉米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它道出了农民种地的艰辛。

播种时节,辛勤的耕耘是一种付出;成熟季节,丰硕的果实是一种收获。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同学们也许很少有过农村生活的体验,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到乡村去感受农民收获的喜悦吧。

创造表现

创作的过程就是将平时观察、记忆的形象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重新组织、判断,以一种美的形式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自由表达作者内心感受与情意的过程。庄稼地里既有收获的庄稼,还有充满内心喜悦的种庄稼的人。

★作画步骤

1.先画人物的形象,脸、手用淡墨勾画,头发、眼珠可用浓墨。

2.画玉米地里的玉米。

3.墨未干时涂色,使墨有浸润感。

4.根据画面效果补充内容。

(《大玉米》窦瑞,10岁)

★学习提示

在创作时要有较强的表现意识,既要考虑画什么——学会“迁想妙得”,表现庄稼地不同的收获情景中的人物;还要考虑怎样画——有自己独特的画法,表现出有自己个性的画面。

童画心语

a.《丰收的喜悦》逯典娟,8岁,丰收的喜悦尽在表情中,残缺的外形增添了画面的形式美。

b.《收获时节》何咏秋,7岁,将不同的果实集中在一起,丰收的感觉更强烈。

c.《玉米·木椅》黄珊,8岁,“山僧不知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几个金黄的玉米传达出庄稼地的收获景象,感知庄稼人的喜悦心情,粗犷的晒栏与精细的玉米形成了线与色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课题延伸

农民、工人、教师、解放军等都是劳动者,能画出他们“收获的喜悦吗”?

艺术小词典

诗、书、画、印是传统水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墨画上可以题诗,也可以写作画的感受,题款可长可短,不同的画面对题款的要求不一样,特别是题款的位置非常考究。将长长的题款内容分散写在画中称为夹画款,只写名字称为穷款。印章有“名章”和“闲章”之分。名章指的是姓名章,一般形状为正方形。闲章形状多样,内容丰富,有的点题,有的是自己的艺术主张,闲章包括“压角章”和“引首章”,闲章的内容也可以采取图案或图文结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