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手笔:美国历史上50起顶级并购交易
26367000000015

第15章 规则不要让自己处于有求于人的境地(3)

在交易谈判过程中,有种种迹象表明思乐宝饮料公司的业务状况不佳。交易达成的当天,思乐宝饮料公司就宣布,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过多的库存,营业收入下降了74%。这本来足以让大多数收购者三思而后行,甚至赶快掉。金融分析家马上对出售的高价展开批评,并且攻击说贵格麦片公司害怕被收购,强迫公司进行这笔交易。

接下来的两年中,市场竞争和库存问题对思乐宝饮料公司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收购的当年,思乐宝每年销量为7000万筒。在后来的两年里销量下降到了每年4500万筒,而且以每年20%的比率持续下降。

贵格麦片公司收购思乐宝之后还产生了新的问题。思乐宝公司的成功关键是企业形象,而这主要是靠大规模广告投入维持的。其中有一个古怪的广告,主要内容是一位叫温迪的思乐宝员工在阅读思乐宝客户的来信。贵格麦片公司取消了这种推广活动,在重新调整品牌战略时,造成媒体方面出现长达4个月的空白,然后掀起一个以“我们要成为第三”的口号为基础的推广活动。

1979年初,贵格麦片公司仅以3亿美元的极低价将思乐宝公司出手。(收购者为佩尔茨和梅,他们充分利用三角实业公司赢利的案例已在第一章做过描述。)当年4月,贵格麦片公司宣布第1个季度亏损14亿美元,并且任职多年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相继辞职。

更让贵格麦片公司蒙受耻辱的是,新的业主又让思乐宝扭亏为盈。他们借助公众对思乐宝的关注,让读信的温迪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原来的商业广告中。他们也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思乐宝的品牌信心,推出了几个扩展品牌,包括一系列的健身饮料和一种迎合消费者喜好的软饮料。

失败之因

贵格麦片公司害怕自己被收购,因此主动购买了思乐宝饮料公司。由于前几年成功地收购了加特拉德公司,就把这两笔买卖等同起来,在谈判中忽视了思乐宝公司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包括营业收入下降74%等。交易勉强进行完毕,最后成为一场严重的灾难。

施格兰公司为收购美国音乐公司(MCA)出售杜邦公司股票(1995年)

假如你手中有1只下金蛋的鹅,你是出售金蛋还是那只鹅?

当然,这要看两者所获得的价钱。很明显,如果你能把金蛋卖个好价钱的话,再去卖下金蛋的鹅,那就很有可能失算。

这也是小艾德加·布朗夫曼和施格兰公司在1995年遇到的同样境况。布朗福曼家族拥有施格兰公司36%的产权,从20世纪20年代禁酒时期前就从事酿酒产业。该产业发展成熟,有可靠的收入来源。1981年老艾德加由于卷入一起失败的并购康纳柯公司交易而损失了大笔财产。当杜邦接管康纳柯后,施格兰公司把拥有康纳柯的产权转为24%杜邦公司的股权。

到。1995年,布朗夫曼拥有一家成功且易于管理但很平谈的企业。杜邦公司的股票升了值,布朗夫曼也拿到了现金红利。而且酿酒业也能使施格兰公司搞一些并购制酒产业的交易,比如马爹利(Martell)和绝对伏特加(Absolut)等生产烈酒的企业,生产软饮料的托比卡纳公司,还有部分不参与分红的时代华纳公司15%的股票。然而由于布朗福曼突然把施格兰公司转变为一家娱乐公司,原有的平静状态被打破。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对小艾德加做出的种种大的举措有许多猜测。最主要的说法为艾德加是一个追星族,喜欢刺激的娱乐事业而不是投身于成熟的酿酒业和不分红的杜邦公司股票。所有的猜测都忽略了艾德加的生活背景。艾德加从前是一位电影制片人和歌曲作者,他的家族资产达到几十亿美元。与一些电影明星常来常往,而且还控制着享誉全球的马爹利和皇家芝华士等名酒品牌。也有人说,艾德加想在其家族企业中建立主导地位,并在家族发展和财富积累过程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1995年4月,施兰公司以57亿美元的价格买断了美国音乐公司80%的产权。美国音乐公司拥有环球电影公司、环球电影主题公园、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大量的电影、电视资料馆、一半美国广播电视网和唱片公司(包括MCA、格芬和环景公司(Interscope)的一半产权)。收购价格并不太离谱。公司的卖主是日本松下电器公司,5年前以更高的价格购进该公司,现在由于高额成本和种种磨难已经对在好莱坞发展事业失去了兴趣。

收购的资产需要高超的管理技艺来管理,而这点在当时的美国音乐公司里没有,施格兰公司也没有。电影制作公司也不赚钱,电影公司的生财机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离开公司后自己创立了梦工厂工作室;电影和电视资料馆也不景气;有些音乐出版和电视制作业务与时代华纳公司和派拉蒙公司(后来被维亚康姆收购)有着极为复杂的合资管理协作。

布朗夫曼也没有挑选好适于干这项工作的人才。有些是没多少管理经验的人,比如荣·梅厄、桑迪·克里曼和霍沃德·威茨曼。

布朗夫曼竟用了一年才把公司管理人员确定,包括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比昂迪(他以前在属于萨姆那·雷德斯通掌管下的维亚康姆担任同样职务)。布朗夫曼后来又把比昂迪最擅于管理的电视产业出售。不到5年,除梅厄外所有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走光。

虽然音乐出版事业由于收购了宝丽金而经营良好,主题公园业务范围也还在扩展,但施格兰公司手中也有许多效益不太好或是呆滞的资本。电影和电视资料馆利用率很低,通过美国有线电视网来提高电影和电视资料馆的经营效益的机会也被迫放弃,因为迪斯尼和泰德·特纳把娱乐作品资料馆和有线电视终端连接起来。当施格兰公司接管美国广播电视网后,又以低价卖给了巴里·迪勒(如果迪勒离开,施格兰公司可以再次得到全美广播电视网。但为留住迪勒,这笔交易就成了一张代价高昂的管理工作合同)。环球电影制片公司既是接管的明星产业也是让布朗夫曼尴尬的部门。布朗夫曼就差说环球电影制片公司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主题公园提供景点了。没有斯皮尔伯格,那些热门大片是做不出来的。

这起交易的失败之处不在于施格兰公司得到什么,而在于它放弃了什么。为收购筹集资金,施格兰公司将其所持的杜邦公司股票以88亿美元的价格卖回给杜邦公司。这比市值低了30亿美元,但这样可使施格兰公司减少一部分税务负担,施格兰公司所持的股票从1981年起到售出时已升值3倍,并为施格兰公司每年提供了3亿美元的分红。

施格兰公司在宣布以100亿美元收购宝丽金唱片公司前,其资产市值加上美国音乐公司的资产大约有190亿美元。

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财产评估分析就能看出,施格兰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1998年5月,施格兰公司持有的3.12亿股杜邦公司股票经析股调整后总值为230亿美元。3年后,施格兰公司包括美国音乐公司的市值上升50亿美元,而被布朗夫曼抛掉的杜邦公司股票的总值上升了100多亿美元。

尽管布朗夫曼犯了如此大错,最终还箅是走运。2000年6月20日,施格兰公司宣布,它将与法国一家威文迪公司合并。

威文迪将以每股72美元的价格或总计340亿美元人股。该交易由于受许多规章制度的制约和威文迪股票变化的影响,似乎还需要找到下一个更傻的接手对象。除了音乐出版外,施格兰公司所属的产业不是在烧钱,就是呆滞闲搁,要么就是不符合威文迪成为全球媒体巨擘梦想的经营业务。谁都不会相信这样的企业可能为施格兰公司的股东生财,除非在企业合并前,股价突升才能全盘抛出。

失败之因

施格兰公司本来有一个稳定、成熟的企业,再加上拥有一部分不支付股息的杜邦公司股票一个既稳定盈利又能支付丰厚红利的公司。我们只能猜测小艾德加·布朗夫曼的动机。但他看起来就是不顾企业的安危和盈亏,只为能够在企业的发展史上打下自己的烙印。尽管他在这起交易中最后得到了便宜,但他抛掉杜邦公司的股票去购买美国音乐公司,这种行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