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40

第40章 升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4)

【释义】意念头绪昏乱的时候要知道警醒,意念头绪紧张的时候要知道放弃;否则恐怕去除了昏昏沉沉的毛病,又会出现憧憧扰扰的困扰。

【解析】陶渊明说:“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必须时时有此念头,才能够提醒念头的昏暗。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倾尽西蜀国力浩荡东来,东吴大惧。投奔东吴的关羽旧部糜芳、博士仁,准备戴罪立功,但刘备盛怒之下把他们剐了。东吴将当初杀张飞投东吴的范疆、张达也绑起来送还刘备,以图息战宁人,谁料刘备剐了范、张,还不解气,非要灭吴不可。刘备素来沉稳,此次是因关羽、张飞之死而感情用事,结果情绪失控、失去理智,不顾“联吴抗曹”的大计,又骄傲轻敌,所以遭到惨败。他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受火烧连营之苦,去白帝城托孤了。刘备的败绩,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没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里,人们更应该注意休闲生活。情绪,必须随时做适当的安排与调剂,既不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过分疏懒,也不可日夜不停,机械般作个不停。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而那种处于昏昏然工作状态的人,辛苦固然可叹,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自己的脑子都不清醒,何谈事业?这是不足取的,人是需要有正当的调剂才能有健全的身心。

【原典】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释义】晴空万里,忽然变成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忽然转为明月当空。大自然的变化一时一刻也没有停顿,天体的运行没有丝毫的错误或混乱。人的心灵形体,也应当如此。

【解析】《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讲天人合一,儒家思想一向很注重天道,因为宇宙中的星球,虽然多得难以数计,但是却能各自遵循自己的轨道运行,假如其中任何一颗星球脱离轨道,都会给宇宙带来空前绝后的惨剧,到那时我们人类也许都毁于一朝之间。无生命的星球都能懂得遵行轨道运行,有灵性的人类更应按照天道来实践人道,这就是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根据。

天心的伟大,人心本乎天理,喜怒哀乐之发生,诚然是一息之间就有急剧的变化,切不可凡事都萦怀于心,郁结不散,那就有失天人合一之道,难免不遇到意外之变。现实中,我们不管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何辩解,但在无常的变化中人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和自己的修养有关,一个修养深厚的人应时时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如雨过天晴保持一种稳定状态一样,这样才能处变不惊,理智处事。

【原典】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释义】在战胜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上,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而又没有意志去控制,有的人认识到了而忍受不了物欲的引诱。因为意识是一颗照亮魔鬼的明亮珠宝,意志力是一把斩伐魔鬼的智慧利剑,这两者不可缺少。

【解析】唐朝天宝年间,有个书生行至宋州,当时家境贫苦的少年李勉恰好与此书生同住一店。没过多久,那位书生突然身染重病,最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

书生临终时拿出身边的百两黄金送给李勉,并告诉他说:“我死后,请你用这笔钱为我办丧事,剩下的钱就都赠送给你吧!”李勉答应了书生的临终遗言,丧事办完之后,李勉并没有把剩余之钱据为己有,而是放入棺中一起埋葬。几年后,李勉到开封做官。那位死去书生的兄弟听说李勉曾为其兄主持丧事,就来到开封,找到李勉,顺便询问了金子的下落。李勉便随他来到其兄的墓地,打开坟墓挖出黄金还给了他。后来,李勉为官清正,两袖清风,唐德宗时,他官至宰相,被封为汧国公。李勉赢得尊重就在于他胜私制欲之功,能识得破,有坚强的意志力摒除贪欲的侵袭,识力并重,得失智慧。

可见,一个人想彻底控制私情私欲,最好不要从修养或品德方面着眼,而是应该从利害关系来衡量,因为一个太自私或物欲太强的人,多半都会遭受人的排斥,成为自己前途事业的一大障碍,到最后由于自私自利而自毁前程。

【原典】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

【释义】横逆和困难,是磨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只要能够接受这种锻炼,对人的肉体与精神都会有好处;如果承受不了这种恶劣环境的煎熬,那他的肉体和精神最终会受到伤害。

【解析】《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天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必定先使其陷于困境,劳苦其心志,磨练其筋骨,并且使他生活困苦,诸事不顺,以此来锤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强他的能力。

佛祖释迦牟尼贵为王子,多福多乐,却甘愿舍家入山,苦修6年,睡在旷野中、树林里,穿着褴褛的衣服,每日仅吃几粒豆子维持生命,生活是多么艰苦。但他却泰然处之,从不沮丧,终于修炼成佛祖。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列国,宁受天下人揶揄、诽谤,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从不挂齿。

害怕吃苦,贪图享福,似乎是人之常情,但吃苦不是坏事,以吃苦开始的,多以享福终。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古语也有“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的名谚。不论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还是说生求艺的小手艺,都是在刻苦的磨炼中战胜外来的艰难险阻,克服内心的消沉意志才可能成功。吃一己之苦的,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的,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甘来,方有滋味。一个能在横逆中挺起胸膛的人才算英雄好汉,一个在困苦中倒下去的人就是凡夫俗子。

在我们身边,一些年纪轻轻的父母,总认为自己老了,应该享享福了。享不到福,便叹命苦、悲福薄。许多年轻人更是如此。看见别人享福,羡慕得很;如果要他们吃点苦,就愁眉苦脸。他们的愿望总是追求享福。甚至只要文凭,不肯努力;只求玩乐,不肯读书;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殊不知,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必将一无所获,意志必然会颓废堕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里的这句话很有道理。

【原典】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伤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释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劝诫疏于思考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也不愿在事先揭穿他人的骗局”这是劝诫那些警觉性过于高的人。在为人处世上深知这两种道理,才算是精明而又浑厚的人。

【解析】古往今来,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难免会存在欺骗。这也是人之常情。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战国时,楚王非常宠爱一位叫郑袖的美女。后来,楚王又得到一位新美女。楚王开始喜新厌旧,把郑袖冷落到了一旁。郑袖是一个非常工于心计的女人,便暗暗筹划算计新美人。郑袖先是想尽办法与新美人亲近。新美人对郑袖的热情没有任何怀疑,反倒心生感激。有一天郑袖悄悄告诉美人:楚王心情不好时,如果看到女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就会开心。新美人信以为真,每当楚王心情不好时,便做出掩鼻遮口的羞涩模样来。楚王觉得奇怪,郑袖乘机告诉楚王:新来的美人私下说,大王身上有臭气,见面时得掩着鼻子才行。楚王一听,怒不可遏,便令人割掉美人的鼻子,赶出宫去。于是,郑袖又夺回了楚王的宠爱。

可见,人心莫测,不得不防。凡事要“多一个心眼”,采取必要的防卫手段,让人无法加害自己。钱钟书说:“情敌与情敌的彼此思念比情人更为迫切。”如此看来,情场之上,一定要对情敌提高警惕,千万别相信他的甜言蜜语,对她的“好意”也要加倍提防,千万不能轻信,更不能不假思索地采纳。

现实生活中,虽然行骗和被骗的事例,在媒体报端频频曝光,可谓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但是,骗子的手段五花八门,骗术层出不穷,怪招频出,防不胜防。仍有一些人在前人翻车的坎上重蹈覆辙,沉船的河里再掀波澜,落得钱财两空,甚至倾家荡产。这并不说明骗子的手段高明,骗术新颖,而是更多的归咎于被骗者心理的异化乃至扭曲。骗子们往往是抓住了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博取人们的信任,人们对他们没有丝毫防范之心,从而奠定了他们无往不利的基础。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战胜自己的心魔,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贪图便宜,不为诱惑所动,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路。这样即可绝缘于不法分子布下的诈骗“迷魂阵”。

【原典】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释义】不要因为群众疑惑就阻碍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任凭自己意见就废弃他人的忠告良言,不要私溺小恩小惠就伤害重大的整体利益,不要借助公众舆论来惬快自己的私人情绪。

【解析】“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多数人的意见,有时也未必合乎真理,一个人的独见也不一定是不合真理,如果自己确信,就可以排除别人的疑问。择善固执与固执己见二者的分际非常微妙,如何取舍就完全仰赖自己高超的智慧了,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辩是非,认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灼见又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天下事不是一个人独力所能成的,凡事应当多旁听他人的意见,做为多方面的参考,千万不要任性而忽视他人的言语。刘裕代晋建宋后,时常想报仇雪恨的晋代大将司马楚之血气方刚、胸襟豁达大度、待人真诚。因此他在长社县(今河南长葛)招兵买马,深得民众支持,有1万多人乐意在他帐下做事。对于司马楚之,刘裕很是害怕,就派了一位名叫沐谦的刺客暗下毒手。沐谦假装投奔司马楚之后,装作生病,想趁司马楚之探望他时,以一刀结束司马楚之的性命。司马楚之听到沐谦病了的消息,果真送汤药来看望他。沐谦深受感动,从席下拿出匕首,把经过告诉了司马楚之,并归顺到司马楚之的帐下,愿为他出生入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司马楚之在得知真相后,不挟个人私仇而恶待刺客,反而以诚心感化了他,也不抓住这个细节大做文章,淡然处之,泰然处之,可见他的博大胸襟。

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志办,必须经过公议,也必须有最后的决策者。但决策人要善于公正地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存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古往今来的大人物能成就千秋伟业,都是有别人所不及的智慧和自己的见解。

【原典】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释义】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与他亲近,也不必在事先赞扬他,以免引起坏人颠倒是非恶言诽谤;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以免遭受报复陷害等灾祸。

【解析】善恶之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董超薛霸阴险歹毒,如狼似虎,把林冲的脚往沸水里按,完全丧失了人性;而崇公道却满怀恻隐,尽管不能私自将苏三释放,就与她恩结父女,一路呵护。二战时,法尔根豪森是德国驻比利时的最高长官,他自然不可能违抗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待被占领国人民像亲人一样,但是他毕竟人性未泯,又受钱秀玲女士的感化,顶住压力先后释放了100多名抵抗战士。他最终也有善报。

孟子说,有不忍人之心,有辞让之心,有善恶之心,有是非之心的人,便是善良的人;反之便是恶人。于是,这四种心地的有无,也就成了数千年来人们判断善恶的标准。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善与恶,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似乎亲密无间,暗地里却勾心斗角,你一刀,我一枪。例如,有人为了升迁,不惜设下圈套打击其他竞争者;有人为了生存,不惜在利害关头出卖朋友;有人走投无路,于是行骗行抢。巧取豪夺、利欲熏心、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瞒天过海、车匪路霸、欺行诈市、敲诈勒索、投机钻营、腐败堕落…一件件,一桩桩让人义愤填膺,捶胸顿足!我们常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善所以才忍,人忍才会纵容恶人。恶人就是好人成就的!

善良之人就是好人,善良之人就应该得到好报,应该一生平安。我们每个人要从小执着地信俸为人诚恳、善良的做人之道,坚守“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处事之理。修行道德、净化灵魂、树立善念,升华真诚善良。

“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对善良之人的真诚回报,也是对作恶之人的庄严警告!

【原典】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从临深履薄中操出。

【释义】光明磊落的节操义行,是从暗室漏屋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扭转乾坤的经纬纲纶,是从临深履薄的谨慎中磨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