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奔跑的鹿:激发工作热情的职场寓言
26375500000041

第41章 升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15)

【解析】俗话说“滴水穿石”,“不经一夜寒彻骨,哪有腊梅扑鼻香”,成大功立大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得经过艰苦恶劣环境中的奋斗。

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徐勉,做中书令时,他的父亲徐融也任过国相,可谓官宦世家。但他一直牢记古训,为官清廉正直。他教育后人说:“我家世代清白廉洁,所以日常生活总是非常节俭朴素。至于像别人那样急于置办家产,谋求家业的事情不但不做,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过。我个人能力低微,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担任了重要职务,拥有了优厚的待遇,可以说都得益于优良的家风…

古人说,与其把万贯家财传于子孙,不如把一生清正廉洁的事迹和作风传给下一代,这是最为重要的啊!“徐勉中肯的言辞告诫子孙:在艰苦清贫的生活里,培养出光明磊落的节操和旋乾转坤的经纶。在贫苦清寒中磨练出高洁的节操和匡国济世的本领。

任何丰功伟业,绝对不是在粗心大意中完成的,都是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说,真正的高明之士给子孙后代进行挫折强化教育,以助其更好地立德、立功、立言。因此,我们要在胸怀上光明磊落,细节上点滴积累,大事上眼光长远;加之坚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成功指日可待。

【原典】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如是,着不得一毫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释义】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兄长友爱弟妹恭敬,即使做到最完美地步,全都是应当这样做的,用不着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布施的任负恩德,接受的人怀感恩泽,这样就是过路之人,这就成为市井道路之人了。

【解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伦常天性,是古人处理家庭伦理的优良传统。

从前,有一个孝子孝顺父母,传到皇帝的耳里,皇帝非常感动,把孝子召来,给他许多的钱以表示赏赐之意,孝子很不安地回答说:“陛下,我从来就没有感觉过我是尽了人子的孝行。实在没有接受陛下褒扬的理由,也绝不敢接受陛下的赏赐。”皇帝听后,更加感动,加倍赐赏钱给他,要他无论如何都得接受。

人伦思想乃本乎天性,骨肉至亲之间自然会有出于真情之爱,既没有施恩望报,也不会有感恩图报的心理。否则,有付出必需索取回报,这跟市井路人又有什么区别!

父母抚养子女是责任,子女孝敬父母是义务,兄长友爱,弟妹恭敬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理所当然的真情所在。

【原典】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释义】人情的炎凉的世态,富贵人家比贫穷人家表现得更为鲜明;妒嫉的心理,骨肉亲人比陌生人表现得更为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冷静的态度,平和的心理来处理问题的话,就会整日处在烦脑之中。

【解析】人生在世,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环境中,但欢乐与痛苦,愉快与忧愁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却是共存的。富贵人家有富贵人麻烦,贫穷之家有贫穷之家的欢乐。而富贵人家的人情冷暖却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利益和财富所致。人在没有得到一种东西以前会以这种东西作为奋斗目标,而一旦拥有了这种东西便有了利益之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患难易”“共富贵难”。纵观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的可怜,而兄弟相残的例子却数不胜数。

汉武帝就曾在长安城内跟自己的太子大动干戈,最后竟把太子逼得走投无路悬梁自尽,追究其真正原因也莫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武则天为了篡夺大唐天下,竟然不惜谋杀自己的亲生子女;唐太宗,由于自己是次子而无法继承大统当皇帝,竟狠下心肠用毒辣手段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和亲弟;隋炀帝,自己虽然已经被册立为太子,可是为了急于当皇帝掌握大权,竟然不惜背逆伦常谋杀亲父隋文帝而即位。二十四史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都是“炎凉之态富贵基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狠于外人”的典例,所以我们处于骨肉至亲之间要特别重视出于天性的骨肉亲情。

现实中的普通百姓,兄弟姊妹在未成家立业之前,基本上都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那可是真正的同枝连理,意气相投。一旦娶妻生子,嫁人成家就天翻地覆。尤其是兄弟之间,卯足了劲儿,你比我富,我非比你贵!甚者老死不相往来呢!

【原典】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释义】功绩和过失一点都不容混淆,如果混淆了,人们就会变得懒怠而没有上进之心;对恩惠和仇恨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太明显了人们就容易的生怀疑背叛之心。

【解析】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切记:功赏过罚,恩威并用。历朝皇帝打天下,哪一个不是以论功行赏作为调动文臣武将积极性的手段呢?

公元451年1月,魏军果然大举南下,多数守官准备不足,弃城而逃。只有南朝宋盱眙太守沈璞,因早有准备而坚守城池。不久,宋将臧质率军要进入盱眙休整。沈璞部下担心人多进城多有不便,建议关闭城门,不让臧质入城。沈璞说:“魏军才是我们的大敌,我们应当与友军同舟共济,一同对敌。”于是下令开城,让臧质率军入城。臧质入城后,没想到城中储备有这么多,十分高兴,决定留下来与沈璞共守盱眙。魏军战了30多天,损失1万多人还是攻打不下,只好全线撤军,盱眙安然无恙。

魏军撤退后,臧质请沈璞代表将士向朝廷报捷,沈璞坚决不肯居功,把守城的功绩记在了臧质身上。沈璞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因为他深知“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的道理的,功过赏罚分明,不但是治军之道,也是治国之道。

就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不论是做官还是一般人的交际,还需要克己,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恩怨分明本是做人的原则,但在这里需要忍耐,其目的就是分清功过而勿显已之恩仇,以便使大家能为一个共同的事业团结一致。

【原典】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释义】罪恶忌讳隐藏,善事忌讳显扬。所以罪恶显露的人灾祸浅,而隐藏的人灾祸深;善事显露的人功劳小,而隐藏的人功劳大。

【解析】一个人,不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应做坏事,而应该抱着为善不求名的态度。行善做好事不是为了宣扬吹捧,别人宣扬是为了弘扬这种精神,一旦自己宣扬则表明动机不纯。不但伤害了受惠者的自尊心,而且也表现出一种沽名钓誉的卑鄙心理。

北宋人鲁宗道,一生嗜酒如命。一天,皇帝派遣使者召见他,已超过了皇帝召见的时间,他才晕乎乎地回来。皇帝问他为什么去酒家饮酒,鲁宗道谢罪说:“今天有位远道而来的亲戚,臣家境贫穷,买不起上好的酒器,只好邀他到酒市上去喝。但臣子事先特意换了衣服,市人认不出我是陛下的官员,所以也无伤为官的体统。”皇帝听他一说,将他另眼看待,认为他能说实话,是个可以信赖的人。鲁宗道喝酒误事,最终没有为自己招来祸患,正是因为他的坦诚,坦然呈“坏”,终被皇上谅解。后来,鲁宗道做了参知政事。他果然为人正直敢言,邪佞之人都忌他三分。

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所以说,做了坏事最忌讳遮掩,做了好事最忌讳张扬是人生至理。因此,帮助别人应该全身心地投入,默默无闻地奉献。

【原典】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释义】德是才的主人,才是德的奴隶。只有才无德,就像家庭没有主人而奴隶当家,什么时候都会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解析】古人云:德者才之帅,才者德之资。可见德与才是不能偏废的。

道德需要意志长久磨练,需要静心思考体味,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一点一滴地养成。人们总以为在最关键的时候才可以表现出品德的高低,于是生活中人们不重视品德的事很多,人们更重视的是眼前的利益。

一次,邱吉尔应邀去广播电台作演说。他拦下一辆出租车,对司机说:“英国广播电台。”“很抱歉,我没空。”司机说,“我要赶回家收听邱吉尔的演说。”邱吉尔听了很高兴,立刻掏出一英镑给司机。司机也很高兴,说:“上车吧,去他的邱吉尔。”

一个人所以会持才傲物,就是他没有道德修养的明证。也就是他没有道德修养,所以他只知一味持才逞能任意妄为,可见,用人重视德才兼备是千真万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原典】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生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释义】铲除和杜绝奸邪取巧的小人,一定要放他一条生路。如果把他们逼上绝路,就好比堵塞了鼠洞,老鼠苦无去路时,便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反而更大。

【解析】俗话说的“狗急跳墙”,便是这种情形。

古往今来,多少贤士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宽厚仁慈,不计得失,得理饶人,被人称颂。“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莫大的宽容,一种博大的胸襟,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气度如虹的大略。

宋代的吕蒙正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每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他必定以委曲婉转的比喻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帝对他很是信任。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并结为好友,相互扶持。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为人处世,留有余地,是一种君子风度,可以显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养。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趋向不同,出现分歧也就在所难免。如果你没有包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得了“理”还不饶人,非把对方逼得走投无路不可,这就大错特错了。要知“天无绝人之路,人有逆天之时”。如果步步紧逼、寸土不让,让对方走投无路,就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欲望和意志,对方便不择手段,不思后果,对你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能够理解包容,留有几分余地,矛盾不但会迎刃而解,还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尊敬。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冤家多堵墙。我们只有让别人活得轻松,自己才能活得自在。

【原典】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释义】一个有学问有节操的人,虽然贫穷无法用物质去接济他人,但遇到别人执迷不悟时,能去提醒他使他领悟,在别人危急困难时,能去说几句安慰的话,使他摆脱困境,这也算功德无量。

【解析】人们有一种传统的习惯,仿佛救助别人要么做事,要么助钱,要么出力,很重视有形的东西。对于出个点子,指点迷津,用道理劝诫一番等无形的东西往往忽视。

汉代太丘县令陈实,在家乡以公正而闻名。百姓凡有争执纠纷,都请他出面判定,他总能清楚公道,说明是非曲直,让双方都很满意。

一次,有个小偷夜间潜入陈实的卧室,躲在房梁上准备等他睡着了行窃。陈实发现了,没有大喊“捉贼”,而是起身将儿孙们召进房门,严肃地教导说:“人不能不知道自勉。那些后来表现不好的人,未必一生下来就坏,只是因为沾染了坏习惯,才达到这种地步,梁上的那位君子大概就是这样。”小偷一听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地来,向他叩头请罪。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诡“看你的模样,不像坏人,应该很好地克服自己的恶习,重新做人。你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只怕是因为贫穷所迫吧。”随即,陈实吩咐家人送给他二匹绢,让他回去自力更生。此事很快就传遍全县,全县的盗窃案从此销声匿迹。陈实的话,并不是什么大道理,只是合乎情理罢了,他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小偷改过自新。的确令人佩服!

信息社会的发展,给人帮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智慧和经验日益受到重视,“出点子”服务逐步走向一般民众,走向有序、有偿、有效的轨道。如请律师为你分析一个案情,让能者为自己的公司出一个策略。尤其在商品经济下市场竞争中,更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有用的点子、即人才被越来越重视。“善言”、更能助人之危难,解人之困惑。

【原典】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一以辟众善之路,一以浚诸恶之源,相去霄壤矣。

【释义】反省自己的人,接触事物都成为良药;怨天尤人的人,萌动念头就是操戈执矛。一个是开辟通向善念的道路,一个是走向奸邪罪恶的源泉,相距真是天壤之别了。

【解析】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此处的内省就是一种“反己”功夫,而“见贤思齐”就等于是“触事皆成药石”。

唐元和十五年,文豪白居易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道:“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答道:“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