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17

第17章 不可遏制的冲突(1)

“老粗干将”扎卡里·泰勒

到1848年,随着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的到来,美国的政治氛围中弥漫着一股极为浓烈的地方宗派主义风潮。奴隶制问题已成为美国南北矛盾的一大焦点。在那些新获得的领土上是否实行奴隶制,成为决定整个美国政治的关键所在。从大西洋沿岸到西部边疆,从新英格兰到墨西哥湾,人们到处都能感受到地方主义的喧嚣。面临日益恶化的南北危机,两党在1848年都求助于军人出身的人物,因为将军们有一种十分有利的条件,他们可以靠自己不朽的战功使各种争端变得模糊起来,从而获得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

民主党提名密执安州参议员刘易斯·卡斯为总统候选人,肯塔基州的威廉·巴特勒为副总统候选人。卡斯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和参加过1812年对英战争的老军人,曾任杰克逊政府的陆军部长。他有过功勋卓著的军旅生涯,又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后来还担任过一届驻法国公使。民主党的竞选纲领称颂波尔克总统发动的对墨西哥的战争,认为这是一场“必要的和正义的”战争。

辉格党则在1848年6月召开的费城代表大会上推举了墨西哥战争中的英雄、路易斯安那州的扎卡里·泰勒将军为总统候选人。推选前纽约州主计官米勒德·菲尔莫尔为副总统候选人。最初,不少辉格党人对提名泰勒感到意外,因为这位已年过6旬的老将军,从未涉足政界,对如何管理国家、处理政治是毫无经验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轻蔑地称泰勒只不过是一个“好骂人、好喝威士忌酒、好征战的边疆上校”,他劝人们“不要给一位仅仅因为在墨西哥战争中有功劳而被提名的候选人投票”。由于这样的原因,泰勒的提名直到第四轮投票才获得通过。

扎卡里·泰勒1784年11月24日生于弗吉尼亚州的奥兰治县。

1812年战争期间升为陆军少校。1844年成为总部设在路易斯安那州杰塞普堡的第一防卫区司令。在对墨西哥的战争中,泰勒以一对四的薄弱兵力,战胜了敌军,获得比尤纳维斯塔战役的胜利,他一跃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由于他在边疆地区作战时那种粗犷率直、不修边幅的作风,又矮又胖的身材,士兵们送给他一个“老粗干将”的绰号。

传记作家雷纳德·戴尔披露,作为一名有40年军旅生涯的扎卡里·泰勒,一直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当他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时依然如此。尽管他说过他在1844年时要是曾去过投票站的话,肯定会投享利·克莱一票,但实际上,他从未因总统选举投票活动而激起自已从政的热情。在辉格党的提名会议结束之后,会议主席给泰勒寄去一份通知书,但没有贴邮票,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要求收信人支付该付的邮资。泰勒收到全国各地的敬慕者寄来的这样的信件不计其数,为此交付了大量的邮资。他不愿继续为这样的邮件支付费用,便告知当地邮差,以后他只收贴了邮票的信件。因此,这封通知他已获得总统提名的信在邮局放了几个星期,直到提名会议主席意识到出了差错,才又寄给泰勒一封附了邮票的信。

在1848年选举中,在北部还出现了一个积极参与总统角逐的第三党。该党由三种势力组成:废奴主义者们的自由党、新英格兰的“良心派”即反奴隶制派辉格党人,以及纽约州民主党中的“黄磷火柴派”和“焚烧谷仓派”。“黄磷派”(Locofocos)原是纽约州民主党人中出现的一个反对杰克逊总统的银行和货币政策的派别,亦称“平等权利派”。

1835年10月他们在纽约民主党人的预选大会上,对候选人名单和竞选政纲不满,留在会议厅内不走。反对他们的人熄灭了灯光,他们就用新发明的黄磷火柴点燃蜡烛,另拟一份新的候选人名单和政纲,故得此称。“焚烧谷仓派”(Barnburners)是1843年纽约州民主党人中出现的一个以马丁·范布伦为首的、反对扩展奴隶制的派别,由于他们反奴隶制的态度十分坚决,敌对者认为他们像一个为了消除鼠患而不惜放火烧掉自己谷仓的农民。

自由土壤党人中也还包括北部和西部的部分民主党人,因不满波尔克的关税政策而转入另一个阵营。自由土壤党的口号是“自由的土壤、自由的言论、自由的劳动和自由的人民”,反对奴隶制的扩张。该党提名马丁·范布伦为总统候选人,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约翰·亚当斯总统的孙子)为副总统候选人。

自由土壤党在1848年大选中虽然未能在任何一州取胜,但得到了10%的****票;而且由于它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等州夺取了原应属于民主党候选人卡斯的选票,致使辉格党人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以不同的政治形象来装扮泰勒,向不同的选民投其所好。在南部,他们宣传说“老粗干将”(或“老马虎”、“机灵的大老粗”)是路易斯安那州人,在密西西比州拥有一个种植园和100多名奴隶,西南部几个州便投了泰勒的票。在北部,辉格党则宣传说泰勒是反对奴隶制扩张的,并赞成1846年国会通过的“禁止在新获得的领地上实行奴隶制”的《威尔莫特但书》。这一策略十分奏效,泰勒在仅赢得47%的普选票的情况下,得到了162张选举人票,比民主党的卡斯多得55张。最终,泰勒险胜卡斯,成为美国的第十二任总统。

1849年3月4日正好是星期日,泰勒将就职演说推到第二天。他的演说是历届总统中最简短的,没有涉及今后国家的计划。只说他希望国会“采取一切可能的和解措施,以调和(南北)双方的利益冲突,保持联邦的团结统一,这是我们热切希望的最终目标。”维护联邦的统一确实已成为泰勒总统所面临的一大严峻考验。

泰勒上台后不久,南北双方就又爆发新的争端,其焦点是关于从墨西哥获得的新的领土成为自由州或蓄奴州的问题。1849年下半年,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了成为自由州的州宪法并要求加入联邦。这更加激起南部各蓄奴州的反感,因为这样势必要再次打破国会参议院中自由州和蓄奴州的力量均势。泰勒虽然是一个拥有上百名奴隶的种植园主,此时却反对奴隶制的扩张,他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维护联邦统一,坚决否认任何脱离联邦的权利。他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加利福利尼亚州的请求,可国会内激烈的党派斗争导致它迟迟通不过有关的决议。有鉴于此,实行蓄奴制的得克萨斯州,为了防止在新墨西哥领地发生类似情况,立即要求合并这块领地。泰勒坚决反对得克萨斯州的这一挑衅性的要求,他认为这块土地是联邦购买的,应归联邦政府管理。他警告说,不论分离活动在何时何地出现,他都决心加以扑灭,即使他必须亲自带领军队也在所不惜。

泰勒在1850年1月下旬递交国会的特别咨文中,要求国会允许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领地的人民根据他们“自己的独立宣言中的原则”决定这两个地方是否实行蓄奴制,他进而呼吁国会要尽力“避免引起一切可能危害联邦的不必要的争端。”

加利福尼亚问题在国会触发了一场空前的大辩论,南北力量再一次激烈交锋。辉格党的资深议员亨利·克莱呼吁北部做出让步,同时警告南部不要妄想分离是符合宪法或者是能够和平地实现的。民主党人卡尔霍恩则别有用心地声称,“把各州联结在一起的那些纽带”正在逐一断裂,只有满足南部的要求,才能够挽救联邦。他要求北部“公正地行事,在新获得的领地上给予南部以同等的权利”(据他解释,这就是允许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实行奴隶制)。

来自纽约州的参议员威廉·西沃德对卡尔霍恩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他指出:“所有一切加强或扩张奴隶制的措施,都会导致暴力登峰造极;所有一切制止它的扩张和削弱它的势力的措施,均将导致它的和平消亡。”

在国会中的激烈争论持续了8个多月。到后来,议员们之间相互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一位议员把同事打得满面流血,密西西比州参议员亨利·富特掏出已装上子弹的左轮手枪,扳开枪机指向参议员本顿。

有人扬言,如果北部不让南部在参议院保持永久的平等,“我们就将他们踢出国会山,并放一把火烧掉国会。”

为弥息事端,参议院于4月成立了一个由亨利·克莱任主席的“13人委员会”,着手拟订1850年妥协法案。可是,泰勒总统对此不以为然。如果他不在那个时候突然病逝的话,很有可能会否决这个法案。

所以,丹尼尔·韦伯斯特认为,泰勒的去世客观上延迟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1850年7月4日独立纪念日,泰勒出席了华盛顿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从头至尾听完了众人发表的爱国主义演讲。随后他又不顾炎炎烈日的暴晒,散了一会步,当他回到白宫后,已是又饥又渴,他狼吞虎咽地吃下一大盘樱桃,喝下一壶冰牛奶。当天晚些时候,他的肚子开始剧烈疼痛,医生诊断他患了急性肠胃炎。虽然给他服用了甘汞和奎宁等药物,但均无济于事。连续几天的腹泻、呕吐并伴随着高烧,使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弥留之际,他向守候在病榻前的朋友缓缓地说道:“我一直忠实地尽力地履行我的全部职责———对此我问心无愧,我唯一的遗憾是,我将不得不离开我的朋友们了!”7月9日晚,这位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十二任总统,像9年前的老英雄哈里森那样,在任期内突然病逝。于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2,400万美国人再次匆匆寻找一位新面孔的副总统来接掌白宫。

这一次人们选中的是举止优雅、英俊漂亮的米勒德·菲尔莫尔。

暴风雨前的宁静

1850年7月10日,泰勒逝世后的第二天,50岁的菲尔莫尔宣誓接任总统职位。前任总统的未竟事业,便要由他来完成了。

菲尔莫尔是一位来自纽约州的辉格党人,曾先后任纽约州议会议员、国会议员和纽约州主计官。1849年就任副总统后,他主持了参议院的多次辩论。他的演讲虽然缺乏当时大演说家所特有的华丽辞藻,但是又很具有说服力。尽管他基本上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但如果什么事情打动了他的正义感,他也会信奉真正的理想主义,如罗伯特·雷巴克所说:“理想主义的火花在他的心中闪耀。”而在奴隶制问题上,实用主义的考虑在他头脑中占了重要的位置。菲尔莫尔反对奴隶制,认为它是违反人性的社会制度;但另一方面,他又赞成亨利·克莱等人拟定的对南部的妥协法案。在他看来,已故总统泰勒之所以反对这些妥协法案是受到他内阁成员的影响。因此菲尔莫尔成为总统后,很快批准了原有内阔成员的全部辞呈,另外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内阁。

同年9月,国会通过了5项妥协案,并很快经总统签署而正式成为法律。它们总称为1850年妥协案,其主要内容为:批准加利福尼亚州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将新墨西哥和犹他组成领地,在奴隶制问题上任其自由规定,人口充足时不论其是否实行奴隶制均可加入联邦;确定得克萨斯州的边界,并付给得克萨斯州1,000万美元,用于支付其债务;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奴隶贸易,但仍保留奴隶制;制订逃亡奴隶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官员有为奴隶主追回逃亡奴隶的责任。

1850年妥协案尽管措辞含糊而且对美国民主制度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但是它化解了冲突,至少是推迟了战争危机的到来。菲尔莫尔宣称,这个妥协是南北矛盾的“最终的和不可逆转的解决方法。”它满足了北方的温和派,也抚慰了日益好战的南方。北卡罗来纳的一名奴隶主说:“我们南部人的奴隶财产又获得了新生,蓄奴制比过去25年更牢靠了。”这种情绪遏制了南部激进分子的分离主义运动。当时南卡罗来纳州一度准备脱离联邦,而不是接受妥协法案,但在意识到尝试单独坚持分离立场是徒劳之举后,最终勉强承认了这一妥协法案。

可是,菲尔莫尔签署的妥协法案在那些反奴隶制的废奴主义者眼中,是对南部奴隶主势力的无耻的投降行为。《逃亡奴隶追缉法》制订后,北部的废奴主义者更加坚决地起来进行斗争。他们通过建立“地下铁道”,帮助奴隶们从南部种植园脱逃;拦截和袭击联邦警官以解救受囚禁的逃亡奴隶。著名作家斯托夫人写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风靡全国,更激起正义之士对奴隶制的愤慨。

菲尔莫尔政府的妥协法案也使北方工业资本家深感不满,法案通过后不久,芝加哥市议会就通过决议,拒绝协助在该市追捕逃亡的黑人奴隶。不过菲尔莫尔总统对于妥协法案仍然抱有坚定的信念。在1851年底致国会的咨文中,他再次强调,妥协法案是南北分歧的“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是,实际上,菲尔莫尔的这一立场等于宣告了他自己和辉格党的政治生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