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39

第39章 西奥多·罗斯福的统治(1)

麦金莱遇刺,罗斯福主政

1900年的美国大选似乎是旧戏重演,威廉·麦金莱和威廉·布赖恩都再次作为主角登台亮相。共和党人又喊出“装满工人饭盒子”的口号。民主党则在布赖恩的倡议下,再次扯起自由铸造银币的旗帜。然而银币问题此时已毫无意义。由于世界黄金产量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逐步上升,缓慢的通货膨胀使白银贬值。但是,布赖恩却依然认为银币制是切实可行的,坚持把一项“16:1”的政纲条目作为民主党竞选纲领的重要内容,以至于托马斯·里德愤愤然地评论道:“布赖恩是宁可走错路,也不愿当总统。”

共和党6月在费城,民主党7月在堪萨斯分别举行全国代表大会,麦金莱和布赖恩都在各自代表大会的第一轮投票中获得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民主党人毫不费力地推举出布赖恩的竞选伙伴艾德莱·史蒂文森,此人是伊利诺斯州的白银派代表,曾任克利夫兰总统第二任期的副总统。但共和党人在确定副总统候选人时出现了意见分歧。麦金莱本人曾考虑提名参议员威廉·艾利森,并私下里与他沟通,但艾利森却婉言谢绝。因此麦金莱表示准备接受大会的表决。多数代表提名纽约州州长西奥多·罗斯福为副总统候选人,但罗斯福却声明不愿放弃州长的职位,他认为当副手会埋没他的政治才能。而麦金莱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马克·汉纳认为罗斯福资历太浅,不能堪当大任。然而,以托马斯·普拉特为首的纽约州的政治老板们为了摆脱这位桀骜不驯的年轻州长,商议让他去当副总统,以便把他逐出纽约州。再加上参议员亨利·洛奇的鼓动,罗斯福才相信这是通向总统职位的一个跳板,于是他接受了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事实上,罗斯福得到了绝大多数代表的支持。“威廉·麦金莱———一个具有东部人思想的西部人;西奥多·罗斯福———一个具有西部人品质的东部人”,这一标语是对麦金莱———罗斯福联盟的最形象的描述。

和布赖恩一样,罗斯福也称得上是一位富有魅力的竞选演说家。

他不辞劳苦,行程两万多英里,在数百个城镇进行演讲,选民们听得如痴如醉。他告诫选民们,如布赖恩当选总统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断送国家的工业化。罗斯福宣称:“美国人民是有责任感的,至于领土扩张,事实上已在进行,难道还会收缩吗?”

布赖恩在白银派共和党人、大部分民主党人以及几个反帝国主义组织的支持下竭力参加总统职位的角逐。一开始,他把竞选活动集中在币制问题上,但不久即发现,自由铸造银币的问题已经不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帝国主义问题,就民主制度和帝国体制的不相容性大做文章,坚决主张尽早让菲律宾完全独立。当时菲律宾民族主义者阿奎那多领导的一场反对美国统治的独立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布赖恩声称:“我从来不会为了帝国兴盛的荣耀而出卖共和国的荣誉。”在竞选活动的后期,布赖恩猛烈抨击美国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他把托拉斯、金币和帝国主义这三个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它们是富豪统治集团牢固地控制美国,役使民众的三种不同手段,是“人民的敌人。”相反,麦金莱则把它们看作是稳定金融、提高生产力和繁荣商业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企业家给广大民众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的必要工具。

在竞选投票时,大部分选民选择了麦金莱和罗斯福,否定了布赖恩和史蒂文森。麦金莱共获得大约721.9万张****票和292张选举人票,布赖恩共获得约635.8万张****票和155张选举人票。有些共和党人把这次胜利看作是1872年以来所取得的最伟大胜利,认为是选民对麦金莱外交政策的认可。事实上,因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全国规模的繁荣景象,工业生产蓬勃发展,商业欣欣向荣,对外贸易十分活跃,人们生活比较稳定,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麦金莱似乎真成了“繁荣的先锋”,而共和党“再任4年,丰衣足食”的竞选口号,无疑使他们受到鼓舞,从而使他们站到了麦金莱和罗斯福的旗帜之下。

麦金莱在第二任期的最初几个月平安无事。他于1901年4月29日离开华盛顿准备做一次为期6周的横贯大陆的旅行。但是他的妻子艾达在加利福尼亚病倒了,她不得不在旧金山住进医院。等艾达病愈以后,总统决定在坎顿留下,休养一段时间。9月5日麦金莱来到布法罗,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泛美博览会,并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在这次他对公众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麦金莱放弃了他保护关税的一贯主张,而这正是他曾经极力维护、并使他闻名全国的主张。他说:“我们的贸易和商务的扩展是一个迫切问题。贸易战是无益的。一种具有良好意愿和保持友好贸易关系的政策将防止报复行动。互惠主义协定是符合时代精神的,报复措施则不然。”

1901年9月6日,也即他发表演说的第二天,麦金莱总统正在博览会的音乐厅门口同前来表示祝贺的一长排人逐个握手。这时,一个右手裹着手帕的年轻人向他走来。麦金莱刚伸出手去迎接他时,两颗子弹从藏在手帕里的手枪中朝他射来。第一颗子弹击中胸骨附近的一颗钮扣,没有能进入皮肤。总统听到枪声大吃一惊,踮起脚尖并微微向右转过身子,使得第二颗子弹刚好击中肚脐与左****之间的腹部。这颗子弹穿透胃,擦伤左肾的顶部,并留在胰腺中。总统弯下身子,向后倒在一个特工人员的怀里。他看到行刺者被按在地上遭受痛打,就喊道:“别让他们伤害他。”片刻后,他向身边的秘书叮嘱道:“我的妻子,要小心,科特柳,你怎么告诉她———哦,要小心。”

麦金莱被送进了一所医院,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他的伤势一度有所好转,但在9月13日突然恶化。在弥留之际他对妻子喃喃地耳语道:“别了,永别了。这是上帝的意愿,我遵从上帝。”第二天凌晨,麦金莱溘然去世。他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遭刺杀的美国总统。

凶手乔尔戈什自称是无政府主义者,他对自己被指控犯有谋杀罪供认不讳,并说:“我杀了麦金莱总统,因为我尽了自己的责任。我不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这么多的工作,而另一个人什么也没有。”经法庭审判后他被以电刑处死。

麦金莱遇刺身亡,使原本没有希望当上总统的人当上总统,此人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因为,在1900年的大选中,罗斯福能当选为副总统是共和党党魁的一种策略,但要他接任总统则是出乎意料,实在是那些党魁们所不情愿的,但又是无可奈何的。在麦金莱死亡后不久,共和党的权势人物马克·汉纳哀叹说:“如今,那个该死的牛仔成了总统,真没想到!”他不无理由地担心,如果西奥多·罗斯福像他先前当纽约州州长那样,一旦大权在握,对大企业势力毫不客气,那就太糟糕了。那些神经过敏的大亨们也忐忑不安,惊呼“麦金莱死得太不是时候了。”

西奥多·罗斯福于1858年10月27日生于纽约市一位富有的银行家家庭。在全家4个孩子当中他排行第二,人们都叫他“特迪”。他小时候体弱多病,严重的哮喘病使他有时连呼吸都发生困难,常常侧身而卧或坐在椅子上,还经常犯有腹泻、感冒和其他疾病。尽管这样,他仍是一个活动过度、常常淘气的孩子。有一次,他因为咬了姐姐的手臂而遭到父亲的追打。

7岁时,特迪在纽约市场上发现一头死海豹躺在一块木板上,从此他对动物产生了终身的兴趣。后来他回忆说:“这头海豹使我充满了一切可能的浪漫和冒险感情。”他设法搜集到有关动物的资料和标本,在家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他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并立志要成为一个动物学家,他在9岁时根据个人的观察写了一篇题为《昆虫博物学》的论文,受到亲友的称赞。同时,特迪在他父亲的督促下,积极地锻炼身体,特别是练习拳击。由于他患有近视,拳击水平提高有限。但是,自此以后他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精力也越来越充沛了。罗斯福还随父母两次去国外旅游,先后参观了罗马、德累斯顿、耶路撒冷和开罗等地,他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领略了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从中获益非浅。

1873年夏季,罗斯福在德国德雷斯顿学习了几个月的德语和法语。在年底回到纽约后,他的父母请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私人家庭教师系统地辅导他的中学课程。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惊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两年后他顺利通过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成了这所著名高等学府的学生,在自然科学、德语、修辞学、哲学和历史学等科目上成绩优秀。1880年他在177名同学中以第21名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在劳伦斯·劳克森教授和女友艾丽斯·李的劝说下,罗斯福放弃了成为一名博物学家的雄心,于同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但第二年为了竞选州议员而退了学。1881年11月,23岁的罗斯福成了纽约州议会一名最年轻的众议员。此时的罗斯福对政党政治的弊端和政界的腐败有了切实的感受,形成了一些改革思想,但他基本上还是一个保守派。

1884年2月14日这一天对于罗斯福来说是祸不单行———他所挚爱的妻子艾丽斯和母亲困患完全不同的病却在同一天去世了。他妻子死于肾炎和分娩并发症,他母亲死于伤寒。悲痛是巨大的,罗斯福在日记中写道:“我心爱的人去世以后,我的生活永远失却了光明。”

不久,为了摆脱家庭不幸的阴影,罗斯福西行去达科他州的“贫瘠之地”,买下了一个牧场,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经历,他率领一帮“剽悍骑手”们,在西部大草原上自由地驰骋,同那儿的人们打成了一片。他既像个花花公子,戴着眼镜骑在马背上被人戏称为“四眼儿”,又有一种来自大都市的贵族的派头,见到那些牧场旗手们就要提高噪门大声喊叫:“快点赶到前边去!”他不抽烟,也难得喝酒,却行为粗犷,常用的骂人话是一句“天杀的”。在西部3年的生活中,他博得了那些无所畏惧的牛仔们的忠诚。他当过县助理行政司法官,抓获过几个小偷,还参加了一次决斗。另外,他还抽时间为杂志撰写了许多文章。不料,1886年冬的严寒和多次暴风雪使他的牛群损失过半,罗斯福无法经营自己的牧场了,他不得不回到东部。

1886年11月竞选纽约市市长失败一个月后,罗斯福再次结婚。

新娘是25岁的伊迪丝·卡罗,是他童年时的青梅竹马伙伴。婚礼于12月2日在伦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在欧洲作了15周的蜜月旅行后,新婚夫妇回到纽约定居。

1888年,罗斯福到中西部为本杰明·哈里森竞选总统进行游说。翌年,哈里森把他安排在文官委员会任职。他积极敦促严格实行文官法,使职业党务专员深感烦恼。在他6年任期内,属于文官分类法的职位数量增加了一倍多。1895年罗斯福辞去文官委员会的委员职务,担任纽约市警察局长,他称警察局“风纪败坏”、“受贿和勒索成风”,着手根除腐败行为。罗斯福经常在深夜里身披黑色斗蓬在各街道巡视,以监督那些不尽职责的警察。一时间,他的夜间巡视成了当地新闻报道的好素材。有文章吹捧说,这位精力过人的警察局长竞选总统都够格。

麦金莱于1897年3月第一次就任总统后,罗斯福被任命为助理海军部长。由于他能言善辩,海军部长约翰·朗又长期因病休假,罗斯福实际上成为该部的代言人。他和参议员洛奇、海军上校马汉结为密友,极力鼓吹美国的海外扩张主张。他向国会呼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并暗示美国应该介入古巴革命,反对西班牙。在“缅因号”被炸沉后,尽管没有证据说明它一定是西班牙人所为,罗斯福却认定它是西班牙的一个“卑鄙的、背信弃义”的阴谋,并私下抱怨说,麦金莱不肯马上宣战是因为他“软得就像一块巧克力蛋糕。”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从海军部退职,参加了第一义勇骑兵团。这班人马主要是由西部的牛仔和东部的马球运动员组成,他们于6月底到达古巴后,在上校团长罗斯福的率领下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冲杀,于7月1日占领了圣胡安高地。战役一结束,美国报纸便对罗斯福的英勇事迹作了大量报道,他立即成了妇孺皆知的英雄。直到20年以后,罗斯福还骄傲地说:“圣胡安之战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极不寻常的一天。”的确,正是圣胡安之战奠定了他政治前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