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白宫200年内幕
26384700000065

第65章 冷战的序幕和开始(3)

它的目的应当是在世界上复兴一种可实行的经济,从而容许自由的制度能在其中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出现。”他还表示,任何一个愿意支援这一复兴工作的国家,都会得到美国充分的合作。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立刻得到西欧各国特别是英、法的响应。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和法国外交部长皮杜尔马上向包括苏联在内的22个国家发出邀请,近期将在巴黎举行会议,讨论复兴欧洲经济的事宜。尽管莫洛托夫应邀来到巴黎,讨论了会前准备事项,但当时苏联政府断定,参加一项会使美国势力在西欧得到扩张的计划是不明智的。7月2日,苏联退出巴黎会议。这样,“欧洲复兴计划”就事实上变成了“西欧复兴计划。”

1948年2月,马歇尔计划开始执行。共有16个欧洲国家通过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共同制订经济计划,美国在4年中向他们提供了120亿美元的援助,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以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与此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也还起到了加深美、苏分歧的作用。

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管。1948年春,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苏联切断西柏林与西方的水陆交通,美国则用空运向西柏林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将近一年,直到苏联解除封锁。1949年西德和东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第一次柏林危机促进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军事联合。1948年3月签订的《布鲁塞尔公约》将英、法、比、荷和卢森堡等国结合成为一个防御同盟。这是西欧走向联合的发端。同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案。”根据这一决议,由美国、“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成员国和加拿大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举行会谈,讨论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计划问题。这是美国国会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与美洲大陆以外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于1949年8月生效的《北大西洋公约》,将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军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型包围圈。

次年,北约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调整和部署。第一批由美国运送的武器,于4月间抵达欧洲;英法两国都着手重整军备,艾森豪威尔将军出任北约武装部队的最高司令。1954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各成员国又同意把西德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

针对上述情况,苏联于1954年11月底,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代表邀请到莫斯科开会,谴责西方国家武装西德的政策。1955年3月,苏联和东欧各国进一步就签订集体友好互助条约和建立武装力量等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5月,几乎在西方国家接纳西德加入北约的同时,苏联与东欧7国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通过了成立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的决议。其内容与北约的协议类似。它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个别地或通过与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加剧了东西方的对峙,两大集团之间剑拔弩张的冷战格局已全面形成。

朝鲜战争

正当杜鲁门政府在欧洲问题上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远东的上空也燃起了熊熊烈焰。

杜鲁门在接任总统职位后,最初仍继续奉行罗斯福的对华政策,将中国看作是美国在亚洲利益的支柱,并支持国民党对抗共产党,力图消灭中国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但因力不从心,只好采取政治和谈与支持******垄断接受日伪投降权利,调运国民党军队抢占地盘的两手策略。为了帮助国民党争取时间布置内战和玩弄政治欺骗,美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克·赫尔利以“调停人”的姿态,推动国、共两党举行和谈。******于1945年8月14、20、23日曾3次电邀******主席前往重庆和谈,赫尔利还专程赶往延安迎接。28日,******主席和******副主席毅然到达重庆,经过1个多月的谈判,达成了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此同时,美国调动了大批飞机、船舰,把西南大后方约80

万国民党军队日夜赶运到解放区周围,美国海军陆战队迅速在中国沿海各主要港口城市登陆,替******抢占战略要地。

《双十协定》墨汁未干,******于1945年10月13日向国民党军队发出“剿匪”密令,大举进攻解放区,造成了严重的全面内战危机。

但是,******的内战政策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决回击和全国人民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任命美国陆军参谋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总统特使,于1945年12月来华“调解国共军事冲突”。美国试图促使国民党政府召开有各主要政党参加的国民大会,让这些政党在国民政府中有几个代表席位,以此为条件,诱骗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企图帮助******用“和平民主的方法”,不战而控制全中国。但马歇尔出使中国的使命实际证明是完全失败的。

虽然杜鲁门政府对******的独裁和国民党政权的贪污腐化深感不满,但是美国仍继续向国民党政府大量倾注军事和财政援助。这种援助截止到1950年,共达大约20亿美元,但却使期待着更多援助的国民党人感到失望。当时美国在停止依据《租借法》援助其他国家后,仍继续向中国运送租借物资,但杜鲁门却不愿对国民党政府做出大规模援助的承诺,因为他和他的顾问们,已不相信******能够避免失败的命运。事实上,到1949年年底,共产党人已扫平整个中国大陆。******带着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到了福摩萨(台湾)岛。

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失败,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所谓“谁丢失了中国”的激烈争吵。为了推卸责任和平息国内政敌的批评,杜鲁门政府于1949年8月公布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它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不是由于美国的支持不力。

白皮书的序言说:“有人主张,再给国民党一些援助————军事的和经济的———它就能够消灭中国的共产主义。我们政府能够获得的最可靠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情报并不支持这种见解。”白皮书的结论是,美国已尽其所能来帮助******抵制共产党,但中国的情况超出美国的控制能力,美国的努力是无效的。它这样写道:“不幸的但亦无法挽回的事实,是中国内战的不祥结果,为美国政府控制所不及。美国在它能力的合理限度内,曾经做过的或能够做到的种种措施,都不能改变这个结果。美国所没有做的种种措施,也不会影响或改变内战的结果。”

尽管杜鲁门为了不背上给国民党“最后一击”的罪名,一直没有把国民党无可救药的事实公布于众;尽管在发表白皮书后,他和国务卿艾奇逊竭力表白自己的反共立场,他们还是招致了一大堆批评。正在这时,1949年9月,苏联试爆原子弹获得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这极大地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发生了继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赤色恐慌”之后的第二次“赤色恐慌”。此后,美国在国内外所推行的反共活动达到了一个更疯狂的阶段。在国内,麦卡锡主义的逆流十分猖獗,在国外则走到丧失现实地判断是非的地步。在当权者中间一些人盲目地认为,有大批共产党同情者隐藏在政府部门内部;对外必定是在某些“不良”的美国人的唆使下,将中国出卖给了俄国人。虽然在1949年夏天,当****提出与美国接触并试图建立一种正常关系,美国许多有识之士也建议美国决策者改弦易辙时,美国当局确曾有过犹豫,特别是1949年10月后曾对中国内战采取“脱身政策”,以求在外交上的灵活地位;对于中国的剧变,则采取国务卿艾奇逊所说的“等待尘埃落定”的观望态度。但是反共主义的歇斯底里和对于“失去中国”不肯善罢甘休的态度,终于促使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遏制、孤立的政策,而且,中国的“丢失”还造成美国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向日本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