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26394800000037

第37章 结语

从本研究可知,公共关系从说服、管理到关系,走了一段很长的路,之所以会这样演变,也事出有因。原来公关的理论和典范,和许多其他事务一样,也会受到大环境和潮流的影响。如果是这样,对于尚未回答的第三个研究问题(见第二章末),有什么启发?

研究问题三:倘鉴古可以知今,那么了然过去不同时代公关典范/主轴的内涵、沿革、递嬗与背景后,可否执此预测未来十年公关理论的趋势?要答复这个问题,仍得从外在大环境分析起。

对于未来的大环境,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第一是WTO(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全球化问题,第二是媒体的大环境,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质化诠释分析的兴起,和量化实证研究的逐渐减少。如今世界已有超过95%以上的国家加入WTO,此举无异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已成为一个大平台,地球是平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本土、在地的口号,及文化相关研究会兴起。对于美国这种国家而言,国际公关、NPO/NG0(非营利事业)相关研究会增多,对于台湾和亚洲相关国家而言,有关红包、有偿新闻、人际关系或“置入性行销”的研究,可能会增加;不管是从探讨的观点,或批判的观点,都有可能。

至于媒体环境,很不幸的,似乎全球都因网络而导致竞争激烈,使得传统媒体财务日益吃紧,而媒体环境也越来越恶劣。表现在外,就是置入性行销的增加,使得电视新闻或节目日益广告化,这将有损电视新闻的公信力。置人性行销的负面效应显现,将使公关活动要上电视新闻难上加难,公关公司的利润也会越来越薄。例如台湾有线电视的新闻节目以“置人性行销”论件计酬的做法,虽然增加了电视台的收入,但长久来看不啻自废武功,因为厂商愈对置人性行销、而非电视广告感兴趣,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愈少,久之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平面媒体亦然。一如当年公关抢走广告的预算,今日置人性行销又抢走公关的预算,而后者的盛行,将造成一个没有赢家的场面。所以有关公关专业义理、置人性行销的研究,可能会增加,并且很可能从批判的角度为之。另外,有关高科技如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不管是新行销工具的效益,或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等角度,都可能有人研究。

在研究:疗法上,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质化、批判、文化等诠释型研究会增加,而量化研究则会日益减少;但量化研究因有其必要,所以永远不会消失,只是它独当一面的局势,可能不再。这样的变化无所谓好坏,只是风水轮流转而已。基本上,后现代思潮重文化、建构、解构与批判,问的都是些大问题,较适合质化研究。而适合诠释分析的理论,如以符号学、现象学、文化研究、建构论、政治经济等理论为分析架构的语艺/批判研究,也不乏可发挥的题目。至于框架理论、议题建构这类操控媒体的研究,也可能会大幅增加。

相较之下,第三个世代流行的关系理论较适合量化研究,所以发展远景较不乐观,但人际关系相关研究,则可能会增加。倒是有关形象的研究,随着文化的日受重视,也可能会增加。但增加的应以援用符号、现象、文化研究来批判的时候为多,至于如何应用文化及符号理论来塑造形象、辅助行销的相关研究,则可能会转移到品牌相关领域,而不再被视为公关的范围。

最后,本研究不管在立意上,还是在设计上,都是一个开创型的研究,所以当然有很多限制。其一,许多一般人会感兴趣的公关课题,如专业义理,社会责任、非营利事业的公共关系,网络相关研究,以及性别研究(以上几乎全为内观型研究),均相当有意思,且富含哲理,尤其因为较具象,与实务较相关,所以本该会是很受欢迎、也非常需要深论的题目,却皆因为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或论述,而未能被收入。毕竟本研究探讨的是公关理论。其二,对于第一和第二个十年的公关理论,若能有完整的期刊电子档(即使国外,亦遍寻不着公关早年出版品的电子档),亦不妨将之作关键字检索,或许能显现与本研究不太一样的风貌,可以两相比较。虽然笔者目前对第一、第二个世代公关理论所做的评估与分类,并非无所本,亦不致差太远,但终究不比做量化计算来得确切,也较不致被批评。

截至目前,公关研究以量化为多,少有侧重历史纵深的比较研究。量化虽好,但只能呈现数据,如果缺少了时间与过程,就很难显现理论的变化。而历史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连续带,如果能撷取适当的时间点做分析比较,往往能凸显研究对象的脉络、趋势、变迁与时代意义,应能对公共关系学术,提供有意义的发现。本研究既属类似研究的第一个,因此也很希望能抛砖引玉,使公关学术的样貌更趋多样,也期待各界不吝赐教,提出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