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6443900000046

第46章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5)

四、国际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经营金融期权、金融期货和互换业务等金融衍生品业务过程中存在着业务带来的风险,为防范金融衍生品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的措施有:

(一)优化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经营和业务管理队伍

商业银行从业务组织上要保证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操作质量。在实际操作上,就是优化前方交易力量,强化后方复核、清算和分析队伍。前后台严格分清其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将前方交易人员分成为两部分进行管理:第一部分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和交易人员,负责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管理,交易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将详细交易内容送达后台;第二部分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广人员,负责金融衍生产品的推销、介绍,代表商业银行与客户联系,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业务。

(二)商业银行加大内部稽核、审计和检查力度

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业务,有的大商业银行往往只侧重该类产品的开发、推广和运用,而忽视了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稽核审计人员也由于对技术性很强的金融衍生品业务缺乏认识和理解,导致在开展稽核审计工作时常常不得要领,难以击中要害。如英国巴林银行破产和日本大和商业银行纽约分行巨额亏损事件曝光前,这两大银行的审计人员每年都进行过内部审计,但都因为对日经指数交易和国债期货交易一知半解而无功而返。我国商业银行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因此,审计人员要对金融衍生品业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稽核、审计和检查工作。

(三)建立一整套严密的高效的授信额度,确定交易权限与调整机制。

商业银行可先由交易部门提出业务需求,再由独立性很强的信用分析、评估部门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由业务决策层讨论决定。在确定国家授信额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1)国家资信等级

一般参照美国的著名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评估结果,原则上资信等级越高,授信额度余额越大,反之,资信等级越低,授信额度余额越小。

(2)市场规范和成熟程度;

(3)法规健全和成熟度;

(4)综合经济国力;

(5)政治稳定度。必须时刻关注世界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加强风险意识。在确定交易行的授信额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交易行资信等级、国际知名度、国别、业绩表现、银行经营特色。

(四)注重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商业银行加强计算机联网监管建设,建立计算机风险管理网络系统,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各项有关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数量指标预先设置在计算机系统中,从技术上加强风险防范。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可在任何时刻掌握交易产品的进展情况,随机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态,以便对交易作出相应的调整。

(五)改进传统的清算交割规则,提高清算交割能力

传统的清算交割规则采用交易行之间对收对付方法,由于不同货币发行国处于不同时区、造成不同货币的清算而因时差无法实现同步对收对付,或者即使两个货币发行国处于同一时区,也因某一银行无力支付或出现技术故障,导致另一银行的资金风险。解决的办法有:一是同步配对的对收对付的清算法。即延长各主要时区货币的清算时间,延长亚、欧国家货币的清算时间,同时将美洲国家货币的清算起始时间提前,从而相对增加亚、欧、美国家清算的交叉时间,并将同一笔交易的两种货币清算进行配对,配对成功后才完成最终交割。二是差额结算法。若同一笔交易涉及同一货币,可将两笔不同的金额进行对冲,确定差额后由其中一方商业银行完成单向支付。

(六)尊重和遵守国际惯例,保证交易顺利进行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一般都在国际银行间进行,因而交易的形成、清算交割的处理、争议纠纷的解决也必须遵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

第三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国际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缓慢,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批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产生于中世纪后期,开展业务的范围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当时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意大利,由于地理环境优越,社会生产力的较大发展,各国各地的商业往来不断扩大,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以意大利的银行为主,开展了国际业务。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两岸,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先后崛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在16世纪以后,荷兰和英国的商业银行先后主宰了这个时期的国际业务。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1914年,英国的银行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了约100家分支机构,同时当时的伦敦城还聚集了28家外国银行机构。使得当时英国的银行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处于支配地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这段时期,由于各国政府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尤其是对货币兑换的管制,大大制约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直至20世纪60年代以后,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发展才明显加快。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在初始阶段时,只是从事为本国的工商企业提供外汇买卖、国外汇款、进出口押汇、国际市场调查及征信等较为传统性的服务。这些传统性服务可在本国境内由银行的专业职能部门联系国外代理行进行,无需要跨国开设分支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和国际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传统的业务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在发达国家且资产规模巨大、信誉良好的银行纷纷在国外设立分支行和附属机构,形成了跨国银行,大力开展国际业务。据有关资料统计,l960年美国仅有8家商业银行在国外设立了124家分行,海外分行的资产总额为119亿美元;但到1984年,美国已有163家商业银行在国外设有905家分行,海外分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4522亿美元。其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也在迅猛发展。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国际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主要原因为:

其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在国外的投资惊人,发展速度奇快,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不能不向国外发展,否则无法立足于国际金融界。

其二,是因为各国商业银行在国内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以及金融管制严格等局面和压力,也不得不制定国际分散和扩展的战略,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否则难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保证银行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