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6443900000045

第45章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4)

第二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与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且此种趋势将继续不断深化。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国际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国际信贷业务风险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特定环境下,客观存在的导致国际信贷活动损益的可能性。主要存在的国际信贷业务风险有:国家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等。

国际信贷业务是一种跨国界的经济行为,其风险与国内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相比更大,而且更难预测。在风险管理的策略上虽然两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也不尽完全相同。因此,对商业银行国际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对客户信用分析,以防范国际信贷业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是国际信贷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出国际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分析的重点一般集中在贷款对象的偿还能力和贷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西方商业银行根据不同的借贷对象的不同相应采取了不同的信用分析方法:

1.若借款主体为个人,要采用“5C”信用分析法。

“5C”法是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因其英文的第一个字母是“C”,故称为“5C”法,即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Capacitv)、担保(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

2.若借款主体为国家,要进行宏观经济总体评估。

在对借款主体为国家时,通常要对其进行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国际收支状况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分析,同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对该国的偿债能力和具体的贷款项目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总体评估。

(二)慎重选择币种和计息方式,以防范汇率和利率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防范汇率风险上,可以要求以“硬货币”作为借贷货币,以及采用外汇保值条款、物价指数保值条款或者是外汇交易保值等形式进行防范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在利率的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在制定出合理的利率水平的条件下,可采取浮动利率或者利用期货利率协定和欧洲货币期货合同的方式来消除将来市场利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信贷形式,以规避或减少信贷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常用的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几种信贷形式,在风险防范上各有利弊,因此合理选择信贷方式的选择上,商业银行要根据贷款对象或者每一项目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加快贷款证券化的步伐,以转移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那些流动性较低或可靠性较差的贷款,按照一定的折扣率出售给专门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把购来的贷款组合起来,以此为担保发行证券,然后再利用发行证券的收入购入新的贷款。这种做法有利于银行贷款风险的转移,提高了资产质量,同时能及时回笼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五)建立贷款风险保险制度,以分散信贷业务带来的风险

建立贷款风险保险制度是指由保险公司开办贷款风险保险,商业银行一旦出现不良贷款,保险公司就要按保险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规定负一定的赔偿责任,以分担一部分商业银行的损失。

(六)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商业银行自行承担客户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财务损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提高呆账准备或坏账冲销的提取比例。在国内信贷和国际信贷风险都加大的现实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在呆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冲销上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多渠道地筹措资本金,提高自有资本比率,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七)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减少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包括组织结构的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的权限和决策程序等、会计原则的对账、控制单、定期核算,“双人原则”的不同职责的分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以及对资产和投资的实际控制四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确保把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八)强化监管主体的作用,制定法规控制信贷业务的风险

商业银行监管当局,作为金融管理监管者,有权制定审慎法规并利用其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分类、流动性和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目的就是要规范银行行为,防止其无限度地增加风险。同时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要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管理

(一)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特点

由于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本身具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和业务惯例较多、业务发展较快等特点,使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涉及范围的国际性;

2.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与结算方式和结算工具的相关性;

3.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与融资活动的相伴性;

4.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形成原因有其多样性;

5.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表现手段的欺诈性;

6.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产生的风险防范过程的复杂性。

(二)防范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措施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国际结算业务风险是指在国际间的货币收支调拨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和管理上的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危险。其种类主要包括: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收益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因此,为防范商业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其主要措施有:

1.大力提高国际结算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严格把好用人关

商业银行要大力提高国际结算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了存在不可抗力因素之外,业务风险的产生大多来自于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商业银行要从根本上防范风险,铲除风险毒素,必须提高从业人员各方面能力:

(1)提高国际结算业务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对进出口商和进出口方银行资信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体制、外汇管制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和判断能力,提高国际结算专业人员处理票据、单据的能力,即能高速度、高质量地审查票据和单据,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疑难问题。

(2)提高信用证专业人员开证和审证能力。即开证时适当掌握信用证条款的宽松程度,审证时能明白什么信用证、什么条款能接受,什么信用证、什么条款不能接受,什么条款必须修改。

(3)提高国际结算从业人员熟练、准确运用外语的能力。

2.提高对国际结算风险的认识,增强安全与效益并重的观念

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要端正经营思想,强化风险意识,使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切实建立在安全经营之上,并使三者成为有机整体,决不偏废。国际结算业务必须制定统一风险管理标准。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与信贷业务一样,国际结算业务也存在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相互统一问题,即在经营国际结算业务时在遵守安全性的情况下,增加国际结算业务的效益性;同时在增加国际结算业务的效益性的同时,采取安全的措施增加经营国际结算业务的安全性,避免商业银行经营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的产生或将经营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商业银行无论是经营管理层,还是业务从业人员必须对经营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经营安全意识,降低经营风险。

3.加强对国际结算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必要的奖罚机制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政策性强,涉及知识面广,风险性大,需要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在自身端正经营思想的前提下,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敬业爱行、遵纪守法、防范风险教育和对业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文化知识培训,并配以适当的奖惩措施,保证业务风险的控制。

4.加强国际结算的业务管理,对业务重点实施严格监督控制

商业银行经营国际结算业务职能部门必须坚持开办业务制度先行的原则,完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一是要抓住业务的风险环节,如远期信用证的开立,保证金的落实,信用证的加保,贸易融资及有关账务管理等进行重点监控。坚持业务过程中的事中监督,部门内部坚持定期自查,防止业务链节产生脱节现象。二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变化的现状及趋势,逐月逐季制定检查重点,并由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切实发挥业务部门的自我发现、自我反馈、自我修正的功能,从而确保外部检查、监督无问题发生。三是要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作用,定期对国际结算业务的合法合规经营和贸易融资业务方面进行重点监控。

5.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外汇与外贸政策,防范政策风险的出现

商业银行除了业务经营风险外,有许多来自于外汇与外贸政策等的政策风险,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国家外汇外贸政策的各项规定,严格审核。同时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要避免国际银行间和银企间不必要的纠纷,以免给商业银行造成资金和声誉上的损失和影响。要严格审查客户资格,坚持按客户委托指示行事。在受理客户首次委托之前,应对客户的进出口经营权资格严格审查,要求客户提供授权人签字样本及印模授权书。对客户的委托须凭书面指示受理,商业银行不得自行其是,以区分银企双方责任,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资金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6.区分重点业务种类和环节,进行分门别类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区分重点业务种类和环节,进行分门别类的风险管理,主要业务种类有:

(1)开立信用证。其业务重点环节主要为:

①审核开证申请书、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进口合同及外汇管理局要求的有效凭证;

②落实开证保证金;

③审核信用证条款是否有利于银行风险控制,是否会使银行陷入商业纠纷。

(2)贸易融资业务,其业务重点环节为:

①严格按统一授信额度执行;

②对信额度内的融资业务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

③管理人员要每天查看贸易融资的收回情况,发现逾期的,要立即组织催讨,直至归还;

④对逾期融资业务要实施罚息办法;

⑤对授信开证的,要设台账管理,督促企业按期缴足资金。

(3)受理保兑业务,其业务重点环节为:

①要根据开证行资信、业务往来情况、收汇考核情况及所在国政治经济情况决定是否加保;

②对非代理行来证和超过l80天远期来证不予加保。

三、外汇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经营外汇业务带来的风险,为了防范经营外汇业务的风险,商业银行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健全和完善外汇业务规章制度,吸取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制度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等法律,以及各项外汇管理法规等为依据,并且要符合国际银行业务惯例,吸取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特别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制度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有: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内部授权管理,以具体风险评估和控制为核心的外汇信贷风险管理和外汇资金业务管理。

(二)加强稽核和检查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章必究

商业银行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是商业银行外汇业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商业银行要明确职责,对上逐级负责,对下逐级督导。对于商业银行开展的外汇信贷业务、外汇买卖及资金市场业务、外汇存款业务、外汇会计核算、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代理行业务等都要坚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稽核和检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责任人要按制度条款给予处分,对于造成经济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三)强化账户集中管理,提高外汇资金运用效益,防范同业风险

商业银行针对目前存在的外币账户较分散,各家商业银行对外汇资金的调控力度不足的问题,应组织力量认真深入调查研究,清理和适当集中境外外币账户。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家代理行的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对代理行根据其国别风险和自身资信状况实行区别对待,对某些代理行限制办理风险较大的业务。对可能出现信用问题的银行及时采取暂停或调低授信额度、抽回存放资金、对议付信用证要求其保兑等防范措施。外汇资金的同业拆放和其他资金业务要分散在多家银行进行,根据各家银行的资信状况以及所在国的国别风险,制定不同的授权额度,达到分散风险、预防风险的目的。

(四)培养和造就大批外汇专业人才,提高从事外汇业务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要培养和造就外汇专业人才,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管理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内的商业银行要通过岗位培训、在职学习、专题研讨、院校进修、海外实习和深造等途径,培养外汇专业的实干家和管理人才。对外汇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考试或考核,不合格的要调整工作岗位,对表现出色的要委以重任,以此促进商业银行内部员工通过刻苦学习和认真实践,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