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心理学
26897200000003

第3章 身体和精神的常态

哈定(Harding)总统以前在地图上写下,或者他也曾亲口谈到“Normally(正常地)”一词,这个词以前在字典上是很罕见的,现在却很常见,已经替代了“Normality(常态)”的意思了。假如你病了,你的身体就会失常;假如你病好了,你的身体就会恢复正常,但首先要保证你的身体状况天生就是处于常态的。

然而,我们很难确定人的内心是否处于常态,原因在于某些事情对我来说是常态,但对你来说却不一定是常态。因为几乎在所有的事情上,我们都会呈现出大大小小的差异,因此,常态是在差异中对比得来的,随着我们的行为和感觉的不同,我们的呼吸和脉搏也会有所差异。但就大多数而言,大家的常态都差不多。

假设我们互相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但一定存在一种作为常态的标准来衡量这种差异。汤姆、杰克、哈利、你、我和其他所有人,在身高、体力、智慧、交流能力、秉性、娱乐、喜好、耐心、理想、眼界和其他所有事情上,总是避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法庭审判的时候,如果我们中有人犯了罪,而其他的人却对此毫不知情,那么,犯罪的人就处于失常的状态。每个人的一生,总是需要保持精神的常态或健康——倒不是非得十全十美,而是要协调。假如,在一百个人中间,其中九十九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可以断言,大家都没有失常,互相之间只是有一点点差别而已。

常态涉及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因素。保持身体健康就是维持常态的最好办法,先天形成的常态必然会导致后天行为的常态。

总之,如果你在社会生活中和别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如果你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发展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那么你就是一个正常人。

精神常态就是指心智正常、心理健康,然而,后天的影响会使这种常态更加稳定。是否处于常态,是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社会背景和当时的风俗习惯来判断的。一个人在小时候有自己的信仰和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这在两百年前的人们看来是正常的,但现在的人们却把这种事情当成是不正常的。此外,中国人所谓的常态不一定是美国人所谓的常态。

你心里所有的念头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所谓的常态,这就是为什么你去探索自己的内心无法像观察一张地图那样。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全部属于常态,就算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那么他也会变得毫无价值,从而不会引起他人的关注。但是世上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用正常的方法在处理正常的事情的时候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