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心理学
26897200000053

第53章 在你饥肠辘辘的时候

饥饿、口渴和疲惫的感觉都一样显得特别有趣,同别的自然需要一样,它们也象征着人的一种需求。

饥饿、口渴和疲惫的感觉同大脑中枢神经都有特殊的关系——它们从来不会造成混乱,并使你的感觉出错。满足感和实在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对于这些需求的把握是锻炼意志的一个部分,就心理健康角度而言,这个问题特别重要。

假如人可以做到没有非凡的能力却可以不吃不喝,并且精神饱满,或者在应该休息的时候却清醒地完成额外的工作,这只能说是他个人的一种特长。如果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这些需求——在你累的时候就可以休息,醒来之后马上就变得生龙活虎,那么你的心理就处于健康状态。如果你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多,或者在不应该饥饿的时候觉得饥饿,因为太累、太高兴或者太忧虑而睡不好,或者你经常感到头晕,神志不清,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你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让需求和满足需求之间能够适当地维持均衡,这就是心理健康要达到的目的。

在以上所述的需求中,饥饿是最容易被人发现的,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很清楚,如果太饿了,胃部就会发生强烈的收缩。生理学家以前用带着管子的橡皮球去检查胃部的收缩力,结果这个皮球被胃部吞进去了,人还感觉不到胃部不舒服。在受验者觉得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就按着实验器上的开关,在他觉得自己饿了的时候,胃部会同时产生收缩力。所以,在你的胃部收缩的时候,你就会收到饥饿的信号并且觉察到饥饿,这样的信号就算是在睡着的时候也会出现,因此,这样的反应从根本上来说是机械性质的,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

在胃部进行收缩的时候,没有人可以让它停下来,即使是竭力去回想食物的味道,或者看到食物,也无法让胃部停止收缩,然而,只要稍稍吃一点东西,哪怕是糖水,甚至咽下一口唾沫,都可以让胃部停止收缩,让饥饿感消失。触电或者熬夜加班,或者读那种让人兴奋的小说,都可以消除饥饿感。它们会让你全身心投入进去并忘记饥饿。

一般情况下,吃完饭后过了三四个小时,胃部就会开始收缩,每一次收缩时间为30秒或者40秒,就这样反反复复,只有等吃到东西的时候,胃部的收缩才会停止。

上文所说的就是饥饿带来的感觉,然而,心理上的饥饿比身体上的饥饿更为明显。我们都明白,人一定要吃东西才能活下去,没有食物的恐惧感会让人产生绝望的感觉。因为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饥饿带来的痛苦会使人竞相争夺粮食并给社会造成****。

心理学家坎农博士曾经说过:“饥饿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很霸道,很难受,也很痛苦。会迫使人类甘愿去犯罪来降低这种痛苦的感觉,即使是在文明昌盛的社会中,也曾经有过因为饥饿而吃人的陋俗。还有很多人在饥饿的绝望中自杀身亡。这种源于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的痛苦,对于人类的行为举止造成极大的破坏力。”假如我们要想控制自己对饥饿的感觉,使这种感觉在文明昌盛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常,那么就应该吃得有味道,而且分量要适中,并且应该明白,吃东西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事情。有些人可以控制饥饿感,用绝食来表达自己对不公正的抗议,宁死不屈。

对于工作和食物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在这里特别声明一下,饥饿会让人变得注意力分散,我们往往会感觉到没吃过饭就无法平静下来进行工作,或者到了快要吃饭的时候,工作的节奏就会变慢些,或者长时间没有吃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无法聚精会神地工作。此外,吃饭没有规律也是对坏习惯的放纵,不是造成营养不良,就是造成对食物过分渴望,以至于暴饮暴食,无法自制。

饥饿产生的痛苦不在于胃部,而在于脑部。就拿脑力工作者来说,在打算努力工作之前稍稍吃一点食物,相比于饥饿时的工作效率以及胃部不饿不饱时的工作效率高,结果证明,稍微有点饥饿能让脑力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在吃完饭后就想睡觉,动物园最安静的时候,正是所有动物全部用餐完毕之后。那么,在这里再次重申一个观念,心理健康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还不能过分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