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孙洙编选的著名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收录77位诗人,共311首唐诗。有人统计过,排名前四名的分别是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和李商隐22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本,能有一首入选其中,便是无上的荣耀。由此,我们也可窥见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力。
今天,咱们来说说“小李”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李商隐的先祖是李唐王室的旁支,但是到其高祖一代便开始衰落,一连好几代人都职位不高,不过县令级别。李商隐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九岁那年,李商隐的父亲去世,从此,李商隐与母亲相依为命。李商隐天资聪慧,过目成诵,十六岁时便因擅长古文而出名。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举家前往洛阳,入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幕府。令狐楚爱李商隐之才,让他与自己的儿子令狐陶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此,后来李商隐的骈体章奏写得非常好。后来,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又跟着他来到了太原。开成二年(837),李商隐登进士第。
在登第之前,李商隐主要的工作是幕府的繁琐事务,在文学创作上,也主要是一些往来文书,偶尔有一些诗作。这个时期是李商隐初涉仕途的学习阶段,也是李商隐文学创作之路的一个开端,这个时候的诗作大部分与政治挂钩,反映社会民生、国家命运,表达自身远大抱负等等。比如他的《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夕阳楼》等等。
《夕阳楼》:
自注: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大和九年秋,李商隐过荥阳,闻知好友萧澣被贬遂州(今四川遂宁)。李商隐曾在萧瀚的幕府中为官,两人惺惺相惜,引为至交。夕阳楼是萧瀚于大和七年任郑州刺史时所建。李商隐独自登楼,想起故人,想起自己的飘零生涯,这一次,笼上心头的是无限的伤感。
中进士后,李商隐仍然在令狐楚幕府做事。就在那年冬天,令狐楚病故,原本依附令狐楚的李商隐走投无路,只好入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不就之后还与王茂元的女儿成亲。由此可见,李商隐还真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低的人。当时的朝廷,正是以牛僧孺为首的所谓“牛党”与以李德裕为首的所谓“李党”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即史称“牛李党争”)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孺一党,而王茂元又属于李德裕一党。李商隐是令狐楚的门生,本为牛党中人,现在却与王茂元走得那么近,还娶了他的女儿。这种行为引起了令狐陶等人的强烈不满,认为其“背恩”、“无行”。就这样,李商隐稀里糊涂地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次年,李商隐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原本已经被录取了,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却被刷下了,给的理由就是“此人不堪”,很明显,这是牛党从中作梗。
开成四年,李商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不久,李商隐在“活狱事件”中触怒了上司,差点被罢官,可也从此上了上司的“黑名单”,这个官当得也窝囊。第二年冬,忍无可忍的李商隐上书请辞,不允。
会昌二年(842),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出任秘书省正字。不幸的是,不久后母亲病逝,李商隐回家乡守孝。服丧期满后,李商隐回到秘书省。
登第至在京为官,李商隐的人生已经有了不大不小的波澜了。因为有了坎坷,因为有了磨难,李商隐的诗作也变得丰满而立体了,不仅在情绪上真实了,在题材上更是丰富多了。当然,因为有了一些不顺,李商隐的诗歌也少不了颓废的情绪,在字词上已经有了绮靡艳丽的倾向。
来看看他的这首《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这首诗作于李商隐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落选后。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极目远眺,百尺高楼上,脚下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想起自己刚刚的不平遭遇,想想朝廷的乌烟瘴气,心中不禁生起怀才不遇、生不逢时之感,于是便有了这首供遣怀的牢骚诗作。
还有一首著名的《乐游原》,也作于这个时候。
向往应不识,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在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心情不舒畅,于是驾着车登上了古原。夕阳西下,美景无边。可是,黄昏来了,这样的美景,还能保持多久呢?
受牛李党争之牵连,李商隐此时的心境非常之差,就像这眼前的美景,虽然好看,可是长久不了。大唐王朝也是如此,如果再不澄清吏治,再不进行改革创新,这艘大船的前景,也不堪想象。
刚回到秘书省不久,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宣宗上台后,一反前朝之政治措施。唐宣宗任用令狐陶为宰相,原先的牛党纷纷被贬出朝,李商隐也受池鱼之殃。知道自己再出任京官不会有什么前途,于是跟着李党中人郑亚,来到了桂海,重新入了幕府。至此,李商隐终于结束自己“十年京师寒且饿”的凄苦、压抑的生活。
在郑亚的幕府中待了两年后,大中三年(849),李商隐入徐州卢弘止幕府,大中五年,又入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柳仲郢幕府。
就在入梓州幕府前,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故,这对其精神上的打击是非常之重的。在梓州任上,李商隐曾一度膜拜佛教,也曾有过出家为僧的想法。
庆幸的是,不管是郑亚、卢弘止,还是柳仲郢,都对李商隐极为其中,李商隐的官职也不断升迁,只是不管怎么样,李商隐始终只是被视为文牍之才。大中十年,李商隐与柳仲郢一起回到京都长安,旋即出任江东盐铁推官。
就在人生的最后两年,李商隐写了很多诗歌,且多为佳作,其中就有著名的无题诗,这也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生涯的最后一个丰收期。
大中十二年,李商隐因病乞归,年底,病逝于郑州,时年尚不到五十岁。
众所周知,无题诗是李商隐对唐诗的一大贡献。这类诗歌多以男女****、相思为主题,意境优美,辞藻华丽,声调和美,读起来叫人意犹未尽,品不玩的味道。但是,正因为是无题诗,所以这类诗歌又比较晦涩难懂,对于诗人最终要表达的东西,人们莫衷一是,各有各的解释,甚至穿凿附会,也能自圆其说。
李商隐无题诗创作数量很大,可是并无一特定系统,显得很散,无法贯穿起来。因为这是诗人的随性之作,并非有意为之的严肃的文学创作。然而,“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是这些无题诗,为唐诗原本辉煌灿烂的夜空,更添了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先看看这首: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李商隐就职于长安秘书省时所作。这个时候,李商隐已经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已是有妇之夫。而此诗中所寄托恋情,明显非王氏,也就是说李商隐或许早已移情别恋。细细读来,这样的恋情,或许还只是暗恋,所暗恋之人或为达官显贵之女,李商隐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李商隐的无题诗写得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他把自己心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以捉迷藏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在猜测中解读作者的情感,扑朔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再看一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情,这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李商隐创造性地丰富了诗歌的抒情艺术。在他的诗歌中,一切意象都是模棱两可的,词句很优美,意境也很唯美,而唯一难以解读的是诗歌后面的情感。李商隐巧托各种事物,寓意深刻,在言情的面纱之下,说着自己不敢说的话,议论着别人不敢议论的事。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又一代表作,对它的解说,更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可以说得上是李商隐最难解的一首诗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这首诗作于李商隐晚年,虽然题为《锦瑟》,看似咏物,其实说法各不相同。最常见的说法是,这首诗乃按古诗之惯例,取篇首两字为题而已,还是属于无题诗。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黄朝英《缃素杂记》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清代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道:“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按这些意思来说,这首《锦瑟》或许是写给一个名为“锦瑟”的女子的情诗;或许是睹物思人,给自己过世多年的妻子的悼亡诗;又或许就是一首单纯的咏物诗;又或许为借古讽今,抒怀写志之诗。
千百年来,人们对李商隐的无题诗,争论不休,津津乐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开了一代诗风。李商隐的无题诗成了谜,他自己也成了谜,成为唐诗一个难以解开的扣,吸引了无数后人关注的目光。
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屈原的“美人香草”的浪漫主义,有来自阮籍的晦涩艰深的字词锤炼,有来自六朝民歌的下里巴人,有来自诗鬼李贺的“石破天惊”的奇诡想象;有来自杜甫的伤时忧国的现实主义……因此,李商隐诗歌中有包罗万象之大度情怀,又有内心独白式的自言自语,在继承前人优秀诗歌元素的同时,又独辟蹊径,形成了自我风格。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非常之远,不仅在唐代,即便是清代的钱谦益、吴伟业、龚自珍等人,都受其影响,在他们的诗歌中,有着李商隐式的婉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