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据说还是长得其丑无比的风流才子。温庭筠,晚唐人,诗词写得非常好,其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先祖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只是到了他这一代,家族早已衰微。至于出生年份,至今争论不休,有说801年的,也有说812年的。温庭筠祖籍太原,后随家迁居江淮一带,所以他常在自己的诗歌中自称“江南客”。对于祖上“曾经阔过”的经历,温庭筠津津乐道,殊不知,那至少是两百年前的事情了。后来,温庭筠又搬回京都长安附近,准备有朝一日走走捷径,重振门楣。
温庭筠是风流才子,到底风流在哪,文采又在哪呢?温庭筠有两个外号,足以证明其文采斐然,第一个是“温八叉”,传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啥意思?温庭筠考试的时候,看看考卷,叉手八次,诗歌就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有曹植七步成诗的传说,可是在温庭筠面前,那也只是雕虫小技。
第二个是“救数人”,传说温庭筠“数举进士不中第”,于是破罐子破摔的温庭筠索性当起了考场枪手,帮大伙作弊。公元855年,年近五十的温庭筠再一次走进考场。考官早已对这个作弊大王有所耳闻,于是严防死守,甚至让他“试于帘下”,专门给他设了个小考场。没想到,三下五除二写完考卷的温庭筠,竟然在监考官的眼皮子底下,帮助八个考生作弊,一次考试,救了八个人,于是有了“救数人”的绰号。如此作弊者,古往今来,应该不多吧!
再说温庭筠的风流,那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的名字——鱼玄机。
传说,温庭筠长得奇丑,因此又有了一个侮辱性的外号——“温钟馗”。估计是因为基因不好,传说温庭筠的孙子曾经想到一个高官门下某个幕僚之职,可是被残忍拒绝了。理由是,他长得实在是太像他爷爷温庭筠了,太丑,有碍观瞻。还有人说,钟馗因为长得太丑,把状元给丢了,还差点连命的都没了。温庭筠也一样,就是因为长得太丑了,所以每次科考都落第。当然,这是后人调侃的说法,温庭筠屡试不第自有更重要的原因。
回到温庭筠身上,温庭筠诗名在外,引起了当时著名才女鱼玄机的注意。先简单介绍一下鱼玄机。鱼玄机是一个落魄秀才的女儿,父亲早逝后,鱼玄机跟着母亲相依为命,靠帮着妓院里的妓女们浆洗衣服过活。温庭筠风流成性,常常出入妓院,于是就认识了鱼玄机。初始时,鱼玄机还是个十一岁的小女孩。
看着鱼玄机母女生活困苦,温庭筠大发恻隐之心,将鱼玄机收为弟子,教她写诗。鱼玄机天资聪明,不消多时,便写得一手好诗。后来,温庭筠被外派,不得不与鱼玄机分开。一分开,情窦初开的鱼玄机才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温庭筠。大胆的鱼玄机立马修书一封,向老师表白。温庭筠想想,自己毕竟与鱼玄机以师生想称,而且年龄相差很大,如果就这样接受了她,恐怕不妥。于是,温庭筠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鱼玄机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没想到的是,进了李亿的家门后,李亿的老婆对鱼玄机是又打又骂。无奈之下,李亿只好把鱼玄机送进了道观,许诺三年后将其接回。
又是狗血负心汉的桥段,李亿估计早已忘了自己的三年之约。万念俱灰的鱼玄机开始放浪成型,在道观里结交各种男人,甚至什么人都跟他胡来。二十六岁那年,鱼玄机失手打死自己情人的丫鬟。此事越闹越大,结果鱼玄机给判了死刑,当众斩首。
温庭筠闻听此事,再想想自己现在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从此,温庭筠更加放浪形骸,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来看看这首《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上阕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女子的体貌,却让读者面前浮现出一活泼生动的怀春少女的形象。下阕作者也不提女子的心事,而是一味地渲染她的美丽以及手中的动作,如此一来,女子的孤单以及心中的幽思,便显得更加惹人怜。另外,作者对女子的同情,也跃然纸上。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鼻祖,他的词作手南朝宫体诗影响非常大。他的词作多写女子之愁绪、容貌、服饰等等,可以算得上是古代女性的代言人。
再说到温庭筠的生活。传说,温庭筠参加乡试的时候,当地一名叫姚勖的官员看中了他的才华,给了他一大笔银子,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没想到,温庭筠直接拿着这笔来之不易的“助学金”,跑到秦楼楚馆里花天酒地了起来,没今天就把银子挥霍殆尽。姚勖得知后,火冒三丈,马上派人到妓院把温庭筠揪了出来,痛打一顿。从此以后,温庭筠便臭名昭著了。
后来,结局更狗血。温庭筠对于弟弟久试不第耿耿于怀,常常暗地里责怪姚勖。一日,姚勖来找温庭筠的姐夫,温庭筠的姐姐得知后,生气地揪着姚勖的衣领大骂他毁了弟弟一辈子。姚勖委屈得要命,最后连逃带爬地回家,再后来,竟然被这事儿给活活气死了。
于是,温庭筠名声更臭了。这是年轻时候的温庭筠,或许用“少不经事”四个字就可以敷衍过去。可是,老年的温庭筠不但不加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
前面说到,温庭筠屡试不第索性当起了枪手,破坏考场秩序。对于温庭筠屡试不第,人们通常认为是温庭筠自己站错了队。温庭筠与当时的太子李永交好,文宗皇帝的妃子不喜欢李永,经常给文宗皇帝吹枕边风,诋毁李永。后来,李永的手下基本被杀,或者放逐,只有温庭筠得以幸免,不久,李永也死了。温庭筠能得此相对好的下场,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怎么可能还能指望中进士?
破坏考场秩序还不是最让人痛恨的,还有更让人不齿的事情。宣宗皇帝喜欢《菩萨蛮》的曲子,却一直苦恼没有好的词儿,于是让令狐绹作词。令狐绹便找温庭筠写词,送上去后,很得宣宗喜欢。令狐绹反复叮嘱温庭筠一定要保密,没想到,没过几天,全城人都知道令狐绹那几首词是他温庭筠写的,这把令狐绹给气得啊,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还有一次,令狐绹有一个典故没有把握,便虚心请教温庭筠。温庭筠高傲地告诉他,这个典故出自《南华经》第二篇。可是,说完还不算,温庭筠竟然教训起令狐绹来,说这个典故又不是很生僻,你平时虽然日理万机,不过还是得抽出时间来多看看书啊!你想想,他令狐绹是什么人,当年曾经整过李商隐的啊!现在,你温庭筠当着大伙的面儿,说他不学无术,这不是找死吗?所以,令狐绹便口口声声说他温庭筠“有才无行”,宰相这么定位你了,你想,还能有什么好前途吗?
还有呢!最倒霉的是,温庭筠竟然把当朝皇帝唐宣宗给得罪了。说是有一次,唐宣宗心血来潮,要到外面去微服私访。巧的是,让温庭筠给碰上了。可温庭筠一介白身,哪里见过皇帝天颜啊!温庭筠对着宣宗皇帝说:“我猜,你应该就是司马、长史之类的闲职吧!”宣宗听罢,摇了摇头。温庭筠又说:“那就是参军、主簿之类的小吏吧!”完了,满心以为你温庭筠会往上说,没想到越说越小了。这把宣宗皇帝给气的啊,又不好发作,只能拂袖而去。
至此,温庭筠就彻底把自己给作死了,彻底把前程给堵死了。
因为搅乱考场,温庭筠最后只落了个隋县县尉的小官。大中十一年(857年),徐商镇襄阳,辟温庭筠为巡官。唐僖宗咸通二年(861),温庭筠随徐商离开襄阳,去了江东,次年冬又回到了淮南。在淮南,温庭筠又一次为老不尊,丢尽脸面。因为穷困潦倒,温庭筠竟然出来讨饭,晚上又跟一群地痞流氓喝得烂醉,半夜还在外面游荡。大家知道,当时是有宵禁的规定的,于是,温庭筠让巡逻人员给逮了个正着。温庭筠挣扎,结果让巡逻人员给胖揍了一顿,连牙齿都打掉了。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腆着老脸去他那告状。结果,令狐绹根本不理他。温庭筠拉不下面子,又跑回京城告状,结果不仅没人同情他,反而被人奚落一顿,好不丢脸。
温庭筠作死人生远远没有结束。咸通六年(865),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身份主持国子监的考试。为了杜绝因人取士,把考生们的试卷张贴在都堂之上,供大家品评。可是,温庭筠选的都是一些什么文章?全是针砭时弊、讽刺时政的卷子,这下可把当权者给惹火了,一纸诏书把温庭筠贬为方城县县尉。咸通七年(866)冬,一代才子温庭筠死于赴任途中。
前面说到,因为温庭筠的作死,他死后,还遗祸孙子,其实还有他的儿子,也受他影响。《全唐诗话》说温庭筠的长子温宪,在僖宗、昭宗年间参考进士科考试。主考官因不满温庭筠所作的文章,结果温宪名落孙山。直到年老,温宪才得中进士。
作为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先看看温诗,这首著名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早起,车马的铃声响起。一路远行,游子总是容易想起自己的故乡。公鸡报晓声,茅草店还沐浴着月光。走过小桥,脚印清晰,因为此时尚无别的行人。枯枝败叶落满了山麓,洁白的枳花,鲜艳地开着,把驿站那面土墙装点得格外美丽。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美好场面。一群群鸭、鹅,正在弯曲的河塘里自由自在地嬉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流传千古的名句。全诗不着一“早”字,却满是黎明时分特有的萧条景致。读来,总让人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想起那些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能想起的人和事。因为整个世界都安静着,所以温庭筠此时此刻能听见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想起自己不堪的人生,想起自己那些愚蠢的往事。
这是羁旅之作的千古名篇,温庭筠抛开一切,只愿做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知前途何在,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只是随性地走着,忘了时光,忘了一切。
再看这首《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这是温庭筠行旅至利州(今四川广元),渡江时所作,此江应为嘉陵江。
江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落日的余晖;弯弯曲曲的小岛上,苍茫一片,连接着山坡上的翠绿。眼看着人和马已经乘着小船渡江而去,渡口的柳树下,还有一群人正在等待着渡船。小船驶进沙洲的草丛中,惊起一群沙鸥,万亩水田中央,一只白鹭展翅高飞。有谁能理解我撑着小船,寻找范蠡的心境?五湖烟波,只有他能忘却一切世俗的心机。
撑着小舟,去往未知的所在,温庭筠将眼里所有的一切写入自己的诗歌。层次分明,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当然,最后,温庭筠还是没有忘了发发牢骚。此诗入选《唐诗三百首》,在格式上别开生面,不落窠臼。由山水,到鸟兽,从今人,到古人,温庭筠一切心绪都是如此地清晰和顺畅。倘若他把人生也理得如此脉络清透,我想,他这一辈子应该会有另外一番景色。
今天,我把太多篇幅都用在了介绍温庭筠的人生际遇上,关于他的花间词,有机会咱们再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