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27106200000044

第44章 查慎行: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浙江海宁的查氏家族是名动江南的名门望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查家以时务为重,积极入世,造就了鼎盛一时的科举盛况,在康熙、雍正期间,就曾上演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佳话。康熙皇帝曾为海宁查氏祠堂题词:“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到了近代,海宁查氏依然辉煌如昨,涌现出大批一流人才,如爱国诗人、律师查人伟,著名翻译家、诗人穆旦(查良铮),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查良镛)……今天我们要提到的这位是康熙年间的著名诗人、朱彝尊的表弟,东南诗坛领袖查慎行。

查慎行5岁能诗,6岁通声韵,10岁作《武侯论》,实乃少年天才。后来,有投到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门下学习,学问更是日益精进。作为大明王朝的遗老,查慎行的父亲刚开始并不同意儿子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直到20岁,查慎行方才补诸生,出门远游,查慎行于游历途中,作了许多著名诗篇,由此名声大噪,甚至还在朝廷重臣纳兰明珠府中担任老师,教授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揆叙。

康熙二十一年,查慎行由贵州返回老家海宁,途径洞庭湖,正值中秋月圆之夜,触景生情而作《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诗歌开篇写的是湖上风云变幻之美景,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随后,月亮升空,风收云散,渔歌渺渺,如泣如诉。全诗可谓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读者眼前马上浮现出一派空明澄澈之景象,令人心向往之。这首诗歌并无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其创作功底可见一斑。在普通的用语情境中,出奇制胜,不露痕迹的描绘,才是最美的呈现。

还有一首《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更见查慎行之创作功底: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这是查慎行一首清新明快的作品,用词简洁、质朴,不事雕琢,寓意清晰、流畅,平易近人。在白描的笔法下,写景中抒情,抒情中看景,信手拈来的景物,竟如此叫人称奇!诗情画意交融其中,诗中有画,画中诗意盎然。在对仗上,这首诗可谓巧夺天工,无半点矫揉造作,无半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查慎行一直走在游历途中,看过了太多美丽的美丽山川,可是在他的心中,最美不过宁静安详的寻常巷陌。因此,他的笔下并无太多恢宏壮阔之景,也无太多豪迈奔放之语,他追求的是内心平静祥和,以及寻常景色中的寻常心态。

再看这首五言绝句《舟夜书所见》,也是查慎行诗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首: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黑夜之中,只有江中渔船上那一点点渔火闪耀,如萤火虫般微弱的亮光。忽然,江面上起风了。风不大,还是吹起了层层波浪,波浪中渔火的倒影,瞬间变成了一江星光。

一黑一亮,一动一静,叫人读来忽然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给人新生的希望。由忧郁而兴奋,由茫然而奋起,这是大自然给予的力量,也是渔火给人的温暖。全诗画面感极强,读者能身临其境,感受黑暗中光明出现的心灵遭遇,流连其中,忘了岁月和时光。

查慎行的诗歌学东坡,也学放翁,袁枚在《论诗绝句》称其诗歌艺术“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查慎行是清朝初期诗人中学习宋诗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对后世诗坛影响极大。赵翼在《瓯北诗话》中称:“(吴)梅村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查慎行晚年居于初白庵,人称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因为父母先后去世,作为家中长子,查慎行不得不到处闯荡,为家人谋生计。当然,在他的心中,科举之梦始终没有放下。康熙三十二年(1693),查慎行终于中举,此时他已经44岁了。这年,查慎行重游纳兰明珠别墅,承纳兰明珠之邀,作《自怡园记》。文章虽然有奉承纳兰明珠之嫌,却也记述了这所名园的来龙去脉。其中关于园子的描述,用词精炼简洁,如一幅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康熙四十一年,因大学士陈廷敬、李光地等人推荐,查慎行应诏入京。康熙皇帝亲自主持内部考试,查慎行得第二名,第一名的竟然就是他的学生纳兰揆叙。于是,查慎行入直南书房,次年得赐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

查慎行很得康熙皇帝的崇信,曾三次随驾出巡。随驾伴君的四年,是查慎行与康熙皇帝的“蜜月期”。可就在这个时候,查慎行向康熙告假,称弟弟为父母勘得风水宝地,要回家葬亲。查慎行一走就是一年,把康熙皇帝给冷落在了一旁。

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第六次南巡。查慎行前往接驾,因葬亲之事未结束,继续向康熙请假,康熙皇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次年,查慎行回京,可宠幸已经不再了,康熙皇帝不再让其随驾避暑山庄,也不再让其入直南书房。至此,查慎行彻底失宠。

康熙五十二年,或许查慎行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在庆贺完康熙六十大寿后,查慎行获许告假还乡。此后十几年,查慎行一方面潜心著书立说,一方面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而重新入他人幕府。

雍正四年(1726),因弟弟查嗣庭讪谤案,查慎行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捕入京。次年放归,两个月后去世,享年78岁。

放归南归途中,查慎行于今济宁市王母阁湖作《独游南湖》:

外吏无交旧,归人应简酬。

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

多情天井派,日夜向南流。

受无妄之灾的牵连,诗人心境非常不好。因此全诗满是牢骚之言,所写之景色也全是冷色调,凄凉满地更与何人说?诗人或许曾经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治世能臣,而今英雄迟暮,颠沛流离,此时,诗人想起了自己简单的一生,朋友不多,交游甚少,再加上眼前之萧瑟秋景,诗人更显落寞和抑郁。

“多情天井派,日夜向南流。”“天井派”指的是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即为“水流”。日夜南流的运河之水,是如此的多情。水且如此,那么人呢?老朽之查慎行,此刻最是想家吧!不管曾经如何落寞,如何辉煌,那已早是过眼云烟,眼前,家乡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