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名列“初唐四杰”之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叫人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具有文学地理坐标性质,熠熠生辉。
王勃,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年少有才,六岁就能作诗,闾里传为神童。九岁时,王勃读完颜师古注的《汉书》之后,特撰《指瑕》十卷,洋洋洒洒,大大咧咧地指出了颜师古大作的瑕疵(其实就是硬伤或错误),文笔老练成熟,读来叫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十岁时,王勃又啃下了“六经”。还有,让很多人惊叹的是,王勃不仅文采了得,还是一个小有造诣的医家呢,他曾先后熟读《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著作,头疼脑热等小毛病不在话下。因此,《旧唐书》本传载:“(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右相刘祥道奉旨巡视关内,考察吏治民风。这时候的王勃才十四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竟然直接给刘祥道上书,把自己狠狠地表扬了一番,然后又狠狠地批判了唐王朝的穷兵黩武,痛陈出兵高丽之弊端。刘祥道看后,大为赞赏,于是立马上表朝廷,极力举荐王勃。两年后,王勃参加科考,应幽素科试及第,被授官朝散郎,成为了当时朝廷里最年轻的官员。
年少轻狂,才华飞扬,当时朝廷每有颂文、祝词,均出自王勃之手。久而久之,王勃才名为皇子沛王李贤所知,便奏请皇上,把王勃调到了自己府上,任王府侍读。因为得到沛王李贤的宠爱,年少的王勃有点飘飘然了。两年后的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正在玩斗鸡游戏。站在一旁的王勃一时文兴大起,转而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檄英王鸡文》,文章写得有模有样,跟真正的战斗檄文非常类似。这下好了,王勃闯祸了。英王李哲随即与沛王李贤闹起了矛盾,说李贤对其暗藏祸心,要加害于他。后来,事情闹大了,檄文也到了唐高宗李治手里。李治龙颜大怒,认为王勃故意挑拨皇子之间的矛盾。于是,王勃被逐出了沛王府。
真是天降横祸啊!王勃把自己给作死了,长安是待不下去了,只能到处游历。王勃到了四川,在四川待了将近三年。这三年,应该算得上是王勃一生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光了。期间,王勃写了很多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朝廷也曾不止一次地重新征召王勃,可是心有余悸的王勃每次都托病拒绝了。
咸亨三年(672),王勃曾回到长安。次年,王勃听说虢州盛产珍贵草药,于是又撩动了心里的从医念头。王勃托人弄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再一次走马上任。大凡有才华之人,难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王勃也是如此。他不仅清高自傲,甚至还以文才戏弄、欺负同事。可想而知,王勃人缘太差,最后又混不下去了。这时候,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事,误打误撞跑到了王勃家里躲藏。糊里糊涂的王勃竟然收留了他,后来又怕此时暴露后自己受到牵连,于是自作主张,把曹达给杀了。
闯祸大王王勃这下真是摊上事儿了。要说,此事可大可小,如果有人脉,能打点,估计也能轻判。可是王勃在当地声誉很差,根本没几个朋友,后来竟然被判了死罪斩监候。巧了,这次王勃命大,临刑前,朝廷大赦天下,王勃死罪可免,被贬为庶民,永不录用。王勃的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县令,交趾什么地方?今天的越南一带,那可是蛮荒之地啊,到那儿去当官,差不多也就是不让他再回来的意思了。
算他王勃还有点良心。王勃前往交趾探望老父亲,经过洪州(今江西南昌)时,作传世名篇《滕王阁序》。后王勃继续南下,第二年在广州渡海赴交趾时,不幸遇上风暴,溺水而亡,时年二十七岁。一代英才,魂断南国,大唐诗坛少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王勃的短暂一生,不禁叫人唏嘘不已。可是,历史从来就是这样,总是在不断地演绎着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千百年过去了,人们已经不大愿意去提及王勃的过往。人们只是不停地吟咏王勃的诗作,想象着一个伟大才子的重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忍着泪水,说着豪迈的话,转身却早已泪如雨下。凡是离别,便总是少不了叮咛万种、执手相看,少不了卿卿我我、难舍难分。在那样的年代里,离别往往意味着未知,何时再见?能否再见?天知道!此去一别,天各一方,再难相见。光山万重,音书难寄,相思难寻。
王勃的诗作中以五言律诗居多,而且在当时已经相当纯熟了。王勃短暂的一生,虽然也经历了不少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毕竟还是比较肤浅,因此,他的诗作的视野还比较窄,比较单一。当然,王勃诗作中的情感抒发与情绪表达,是饱满而真实的。
助力王勃攀登诗坛高峰的,是他的《滕王阁序》。
洪州滕王阁落成,九月初九,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前往交趾途径洪州的王勃也在受邀之列。宴席上,阎伯屿假意邀请在座各位作序,其实为了显示自己女婿的才华,阎伯屿早就提前让女婿写好了稿子。心知肚明的宾客都一一拒绝了,没想到的是,少不经事的王勃却欣然提笔,一点儿都不客气。这让阎伯屿始料未及,大为恼火,当场就离席,并让手下人随时报告王勃的创作进展。
一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伯屿不屑,认为是老生常谈;二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伯屿未作声;三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伯屿拍案而起,大呼“天才”,遂与王勃把酒言欢,相见恨晚。
《滕王阁序》的最后,王勃曰:四韵俱成。也就是说,在序后还有四韵,也就是同样著名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是的,这是王勃积蓄的所有力量的爆发。滕王阁高高耸立,佩玉无声,歌舞停息。轻盈的彩云,掠过滕王阁的雕栏画栋;傍晚,滕王阁中的珠帘卷起,卷起了西山阴沉沉的烟雨。滕王阁下,倒映着白云悠悠的样子;斗转星移,已过了多少个春秋?修建滕王阁的帝子,如今在何方?恐怕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还在兀自慢慢地流着吧!
有人认为这首《滕王阁诗》是唐代七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暂且不论该观点妥当与否,但是这首诗确实称得上与《滕王阁序》相得益彰。《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精炼版,是对《滕王阁序》的高度概括。清试论家周容在其著作《春酒堂诗话》中,这样说道:“王子安《滕王阁诗》,俯仰自在,笔力所到,五十六字中,有千万言之势。”
王勃之于滕王阁,就像是一幅精神图腾。他把自己的艺术生命,永远留给了这座傲立千年的楼阁,成就了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美名,也成就了自身与赣江永在的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