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决策的智慧
27252700000033

第33章 高瞻远瞩果断决策(1)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遇到问题就“踢皮球”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起初并不难解决的问题就这么被你一脚来,我一脚去,无人过问。结果,问题越踢越严重,以至于成了像香港脚那样久治不愈的“顽疾”!

每一家企业,每采取一次行动,都要会面临一次困难的决策——每一次决策对企业来说,都不亚于生死线上的抉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每个参与者都是名符其实的决策者,不得有任何“踢皮球”的行为。企业决策,通常都会涉及到相当多的部门和人头,是需要我们相互配合、全身心投入,就像职业足球运动员那样,过关斩将,通过决策去为企业赢得有效“得分”的。

可是,它同时需要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对如何选择行动方案,并决定如何落实执行,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更何况有时还得为这些决策实施的成败负责呢?因此,那些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管理手段又极不高明的管理者们在决策关头便免不了要退避三舍。所以,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常常有许多令人困惑的东西在作怪。我们发现,让许多人在一起思考他们所必须做出的选择是很困难的。关于从何处着手,以及如何进行,他们的意见常不一致。结果,可能会忽略了某个重要的资讯,并且犯下错误。而组织实施决策就更难了——部门本位、人为掣肘——常常让人无从评估一项决策的客观效果。

本来每个人都是喜欢做决策的,可是在企业运作当中,由于决策牵涉面广、人事复杂,人们担心会引发许多毫不相干的争论,以致于大多数人都选择逃避这项任务。由于缺乏一种客观公正、无私无畏的精神,决策者们或不敢触及重大事情,或对那些持不同观点的掌权者做出无原则的妥协,或互相推诿扯皮,于是权力最大的那个人便成了决策过程的主宰,其他的人则被动接受其决策,以避免产生直接对抗。

美国管理学大师菲力普·里特尔在《一名企业主管如何面对决策》一书中说:“考验领导干部才能的不是那些细枝末节的事,而是看他以怎样的品质去进行决策。有些领导者在重大决策面前胆小怕事,那是因为决策的风险性太大,害怕失去自己的声誉。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观点。要知道,最睿智的领导者恰好是制定决策的高手!”

每一个人都知道优秀的决策能力,对个人以及企业成功的重要性。大家也都了解,我们今日所做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我们明日的生活。但是某些决策的效果不是马上就可以得到显现的,必须让时间来做出最后的裁决,并赢得赞誉。

实际上,决策本身就是对领导者意志、品行和工作方法的考验。例如:大部分的决策都会涉及许多细节资料——有些极为重要,有些则无关紧要。有时候,我们所能拥有的资料,并不符合需要;有时候,压根儿就无法收集到足够的资料;有时候,资料却又太多了;有时候,手头资料是否真的很重要,或重要程度并不明显。在每一个决策的上方,总是笼罩着某些阴晴不定的云影雾霭。所有的决策,都无法事先确定其效果,也无法知道何时才会发生作用。所以,良好的决策能力跟良好的解决问题能力一样,大部分要靠经验和判断。决策得好,自然能给决策者带来种种好处;但一旦失手,决策者便难辞其咎!

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失败,或承担失败的责任,就对问题畏首畏尾,那么这种领导者无论何时也都不可能成为决策大师,只能算是个徒有其名的小官僚罢了。

克服风险决策时畏难情绪的方法是:

1.相信自己的决策能力;

2.组织一个高质量的决策团体;

3.随时把握内部动态和市场动向;

4.删繁就简,正确处理各种信息资料。

要知道,石头不搬,照例是不会自己跑掉的。

慧眼识良机

兵家有云:抢占先机,克敌制胜。决策也是要“抢占”,抢占什么呢?抢占时机!这是每一位决策者都应当明白的道理,否则的话,不是你的决策观念不够先进,就是你的决策太拖拉。

决策理所当然反映了一个人的决断力。尤其是一些应付企业危机的紧急决策,更需要决策者超人一筹的决断能力。决策除了本身要适当可行(如果没时间就不一定非得完美无缺不可),还需要执行时把握最适当的时机。时机稍纵即逝,而决策者的优柔寡断往往是造成错过时机的主要原因。

有信心的领导应该知道如何把握良机,正确有效地下决心。

一个人在做决策时是仓促成事,还是细细思量,和他的人格特质有关,若你是个急性子,喜欢快刀斩乱麻,你多半下决定时迅速——往往太迅速了,有时成了致命伤。

你要学会放慢速度,才能有效地做决定,就像高尔夫球选手学习放慢挥杆速度才能让球漂亮进洞一样。如果先有个机会,仿佛天赐良机,可是又有顾虑,以致难以决定时,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把足球看作一种解决问题的竞赛,那么篮球就是一种寻找机会的比赛。在足球赛中,攻击的一方要设法突破对方防线;防守一方要破解敌军进攻策略,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摆出阵势,防患未然。篮球就不同了,篮球经常在迅雷不及掩耳间被敌方抢走,攻防瞬息易势,得分的钥匙在于当对方稍有闪失,立刻抓住机会,抢攻上篮。

两种球赛的目的都为了得分,得分的过程却不尽相同。做决策也一样,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有问题需要处理或有机会可以掌握。

做决策前,区分你所面临的情况,有助于选择适用的技巧,做出正确抉择。不论面对的是问题还是机会,时机极为重要。

从解决问题来说,时机尚未成熟时就贸然动手,显得小题大作,过于焦虑;若迟迟不加处理,待事态扩大,又难以收拾。机会也如此,抢得太快,负担开创的成本与风险,纵然心有未甘,只能眼睁睁看着后继者坐收渔翁之利;进行得太慢则先机尽失,若大势已去,惟有徒悲。

20世纪60年代中,日本的佳能公司决定进军影印机市场,想从美国当时一家大公司手里分一杯羹。

佳能需要新英格兰地区的经销商,佳能找上了一个专修影印机的小生意人——迪斯尼(此迪斯尼不是彼迪斯尼)。他欣然接受,全力以赴,成为佳能影印机在美国最大的经销商,在新英格兰地区更遥遥领先其他竞争者。

你知道他的成功之论吗?

他说:“人家说时势造英雄,我是碰到了机会时,刚好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上,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当机会来临时,我能够看得出来那是个机会。”

“大多数人凭感觉做决定,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或者告诉自己:我要走运了,这不是个大好良机吗?或者观望再三,觉得事无可为,遂以不变应万变。等别人创造了财富,他们才开始后悔:当初我知道那是个机会就好了,我曾拥有成功的机会却没有把握住。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慧眼识良机’。”

只要把先后次序摆出来,做决定就容易了。不论再怎么令人动心,这件事违反了你的价值观、基本理念或者长期目标,不做才是正确的决定。

娜姿庞百货公司成功的原因,是对公司手册中的规定奉行不渝。美其名为手册,其实只有薄薄一页,上面仅有短短的一段话:欢迎加入娜姿庞。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为顾客提供一流服务,无论专业能力或服务态度皆须在水准之上。我们相信你能胜任。娜姿庞员工守则第一条:无论何时何地,善用你的判断力。无其他员工守则。

美国首屈一指的里欧纳德乳酪场也是一例。该公司总部位于康乃迪克州,大门外有块石碑,碑上刻着公司的守则。不过两个句子:准则一:顾客永远是对的。准则二:万一顾客错了,重读准则一。

两个简单明了的准则是不是棒极了?

若你从事一门行业,老觉得顾客是错的,那么去当警察,不要开公司。每天娜姿庞的员工不知道要碰到多少要做决定的状况,只要想想公司守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豁然开朗了。

把决策分类的方法就是——看看它是否适用你个人或者你所属单位的基本原则。

若答案是肯定的,毫无疑问,按着既定方针行事。原则不是不能变,必须是经过思考、有计划、有系统地改变,而非偶尔出现几个例外。

你从未想过自己有些什么原则,回顾你做过的决定,理出其脉络。愈清楚自己的原则,你做决定的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率得多。

即使天才,也“想”不出市场

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理论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应该是人们在探索各种基本概念时得到启发。理论不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公式,不能通过死板的原则为人们指出狭窄的必然之路。”古今中外,奢谈理论、不切实际都是兵家的大忌。市场不是“谈”出来的,而是“闯”出来的。

纸上谈兵在企业决策中有三个含义:一是决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际行动;二是迷信教条,无法运用于实践;三是凭空决策,毫无根据。不管是哪方面,纸上谈兵都是一件贻笑大方的事。凡是纸上谈兵的决策,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不要在纸上谈市场!

兵家的论述完全适用于商家。一方面,决策者必须掌握决策学理论知识,熟谙一般原理、原则;另一方面,也不可生搬硬套,囿于常规,否则就会固步自封,划地为牢,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

纸上谈兵是决策的大忌,同时也是某些“赵括型”领导的癖好。纸上谈兵最大的缺陷就是理论不与实际结合,只凭决策者的主观意志想当然地决策。这样的决策在书面上完美无缺,放到现实中却错漏百出,不堪一用!“闭门造车”就是一种。

南方某电视机厂就吃过“纸上谈兵”的亏。该厂准备向泰国出口家用电视机,起初,该厂根据我国人民的传统喜好,在专供出口的家用电视机上使用红色,以增加喜庆气氛,从而有助于销售,谁知产品在泰国销路不畅,迟迟找不到大客户——当地居民认为只有救火车才用红色,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电视机摆在家里就像一团熊熊火焰,使人更觉得酷热而烦躁;红色象征着血,红色电视机给人血淋淋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

后来,该厂改用银灰色,还是打不开市场。原来,泰国人崇尚佛教,死人时常焚烧锡箔以超度亡灵,他们认为银灰色像锡箔纸,这种颜色的电视机放在家中会招来灾难和鬼魂,不吉利。

那么,究竟什么颜色适合泰国人的口味呢?同行的另一家电视机厂的做法则要高明得多。他们一方面组织美术设计人员去泰国逛公园,想从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派人与泰国的一家咨询公司联系,组织人员搞民俗调查,发现泰国人喜爱蓝色。于是,该厂投其所好,经过不断摸索,将电视机颜色从深蓝色改为孔雀蓝,最终赢得泰国人的喜爱,这种电视机终于在泰国畅销开来。

第一家电视机厂积压了大量灰色、红色电视机,不得不运回国内销售。而国内电视机市场又进入白热化争夺状态,长虹、海信、TCL王牌等国产电视向大屏幕、高清晰度发展,价格也一杀再杀。这个厂只有将那些落伍的、价格偏高的电视机低价处理,亏损了近百万元。

在商战中,决策者只有正视环境,适应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竞争的本质是创新,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旧时代里形成的旧法、旧规、旧制已不能解释和指导组织行为,大量老经验、老框框、老套套早已失去了价值。非常规性事件、偶发性事件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势如泉涌。在成百上千条的原理、原则中,我们很难断定哪些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发达国家被淘汰的或许在发展中国家刚刚显现出生命力,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技术装备水平、不同的领导与职工的能力、知识、素质等变量的制约下,同样的原理可能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来。因而,凡事只空谈理论,不注意因势、因时、因地灵活决策,必然做出眼高手低、身败名裂的决策来。

纸上谈兵的故事见于几千年前的那个自以为是,高谈阔论的赵括,但直到现在“赵括型”的企业领导仍然层出不穷,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有些企业主管虽然看似注重市场,但是只通过下属去调查,缺乏自身实践,还是在办公室中想市场风云。这一点,同样有害!

有一个著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要想成功,领导必须日日夜夜一眼不眨地盯住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但有的企业领导却不是这样,因此他们所做的决策都是在自己“天才”的头脑里凭空产生的,而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制定的。这样的决策,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老板而言,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市场需要

在市场竞争中,与对手争夺的对象当然是顾客,是由现实的顾客或潜在的顾客构成的市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任何企业的生存都依赖于能否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市场是企业的决策得以最终实现的基础。

当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已接近或达到饱和时,应当审时度势,除非本企业有强大的实力,可以维持或扩大市场占有率,否则就应及早退出这种市场。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各个企业必将不遗余力,保护自己,消灭对手。“大鱼吃小鱼,小鱼吞虾米”的趋势必不可免。当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尚未达到市场容量的极限时,一般而言,此时正是有利可图,扩大生产的时机。

2.企业能力

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包括自身优势和不足两部分。企业老板应当对这一目了然,对企业能否提供质量优异、价格适中、服务完善的产品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