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内地新“四小花旦”之称的知名女演员王珞丹,常常给人一种活泼开朗的印象。但事实上,她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样青春活力、充满激情,甚至有段时间她觉得身心疲惫,内心抑郁。她担心自己患了心理疾病,便托朋友给她找心理医生,但朋友却告诉她:“你这是患上了现代人的通病——欲望无止尽,欲望产生焦虑,长时间下去,人会崩溃的。”
王珞丹为什么会这么累呢?原来,自从出道以来,她几乎每天都忙着拍戏、拍广告、拍MV、配音、主持,在业界她有“女超人”的绰号,什么活都愿意接。她赚了很多钱,但是舍不得花,而是都存起来,经常一个人拿出存折,看着上面不断飙升的存款数额,她感到很开心。她计划在北京郊区买个大别墅,还想买一辆自己喜欢的车。
王珞丹深知混娱乐圈人脉很重要,因此,她很重视参加各种聚会、晚宴。有时候一晚上要参加几个聚会,在这个聚会上喝几杯酒,和别人寒暄几句,然后马上赶赴下一个聚会。她认识很多名流,仅仅是名片就有厚厚的3本,但是翻开一看,她发现和很多人都是一面之缘,连一个深谈的人都找不到。
身心疲惫的王珞丹患上了失眠症,休息不好导致身体瘦弱,而且皮肤也粗糙了。她知道是该停下来歇一歇,放下那些让自己疲惫的东西了。在朋友的劝告下,她第一次了解到“减法生活”。
王珞丹把买别墅和车子的计划放一边,减少了参加聚会的次数,衣服和化妆品也一切从简,她开始在家里做饭,这样既经济又健康。一个月下来,可以少花很多钱,而且她觉得做饭也蛮有意思的。她不想别的,只想做个好演员。遇到了好的角色,哪怕片酬低一点,她也不在乎。如果角色不好,她宁愿在家休假。
忙碌的时间少了,王珞丹陪家人的时间就多了。有一年,她陪父母去日本北海道游玩,当她看到父母喜悦的神情时,内心也觉得很满足。
再次,王珞丹把那3大本厚厚的名片簿扔掉了。因为那里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与其把时间花在那上面,不如和好朋友喝喝茶、聊聊天。
自从过上了减法生活,王珞丹渐渐走出了疲惫,她觉得生活越来越轻松了。
有人说,人的内心就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的时候,人总想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结果到最后,家里被赛得满满的,就像一个死胡同,人待在里面觉得很不舒服,于是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这个比方是非常恰当的,其实生活的本质是追求简单,简单即轻松,简单即快乐。因此,快乐的生活需要化繁为简,需要不断把不必要的东西清理出内心,用最少的东西享受最精致的生活。
学者于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一过而立之年,就要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30岁之前是用加法生活的,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所需要的东西。30岁以后,人就应该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也就是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生活是一道减法题,给生活做减法,才能还心灵一份宁静,让人生简约而不简单。如果不懂得用减法来对待生活,人的心灵就很容易被堆得太满,最后会为所得所累。
知名时尚美食女编辑原晓娟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曾参与创办《婚礼》杂志、《信息与家庭·美食》,创办时尚集团第15本杂志《美食与美酒》,并以“鼠尾草”为笔名,在新浪网、搜狐网创立了博客“花花世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2006年11月,原晓娟的“花花世界”博客参加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评选,一举获得“国际最佳博客”和“中文最佳博客”奖。在此之前,原晓娟还参加过新浪博客大赛,获得了最佳私人日志一等奖。
原晓娟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她执着于完美,在追逐成功的路上,她一刻也不停留。她不停地为人生做加法,遗憾的是竟然患上了胃癌,最后,可贵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34岁。
超时的工作、超载的压力、超负的身体,不仅无法享受生活,还会让生命如鲜花般过早凋谢。也许我们还健康着,也许我们认为我们还能健康下去,所以忽略了身体,忽略了享受,一味地给人生做加法。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伤害到它,最后它也会背叛我们。
佛教有一个有名的观点:“有求皆苦。”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求。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虽然做不到“无欲无求”,但是在追求欲望的同时,起码应该掌握减法生活的艺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删除,给内心留出更大的空间,以便去更好地享受生活。
著名女演员袁立曾说过:“其实,人生不应该太满。太满便没有空间去享受生活,会让心灵衰老得很快。过简单生活,主动摒弃一些东西是种成熟的心态,那是因为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了。减少并不意味着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减法,化繁为简了。”
生命是一个珍贵的礼物,父母把这个礼物送给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享受生活,而不是让我们苦苦追求,在欲望的世界承受痛苦。所以,当你觉得生活苦累时,一定要记得及时清空心杯,当你觉得内心疲惫时,一定要停下来歇息,整理一下混乱的生活。这样,你的生活才不会把你压垮,你的脸上才能绽放出更灿烂的笑容。
4.放低姿态,你才能获得更多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如果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要想容下所有的人和事,就需要“倒空”自我,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
一个年轻人不远千里来到法华寺,对住持释园大师说:“我一心想学丹青,但是至今也没有发现令我佩服的老师。”
释园大师淡淡一笑,问道:“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遇到一个好老师吗?”
年轻人叹了口气说:“是的,我发现很多人徒有虚名,他们画的还不如我画得好。”
释园大师笑了笑,说:“贫僧虽然不懂得丹青,但是也爱收集一些名画。既然施主认为自己的画技比那些名家更出色,不妨给贫僧展示一下。”说着便吩咐小和尚拿来笔墨纸砚。
释园大师说:“贫僧最爱品茗,施主可以给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吗?”
年轻人得意地笑道:“这不过是举手之劳。”说完便打开宣纸、调墨,片刻工夫就画了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茶杯,茶杯和茶壶看起来颇为典雅,茶壶似乎徐徐吐着蒸汽,壶口吐出的茶水正注入茶杯。画完之后,年轻人满脸骄傲地问:“大师对这幅画还满意吗?”
释园大师摇了摇头,说:“虽然你画得不错,但是却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你应该把茶杯放在茶壶上面,而不是把茶杯放在茶壶下面。”
年轻人鄙夷一笑,说:“大师你该不会是老糊涂了吧,把茶杯放在茶壶上面,怎么把茶倒进茶杯呢?”
释园大师说:“我以为你不懂这个道理,没想到你懂啊!我看你渴望拜师学丹青,又自以为是,看不上那些师父,这不就是像茶杯想喝茶,却看不起茶壶吗?不就是把茶杯放在茶壶之上吗?这样你怎么能喝到茶呢?只有放低自己,你才能学到别人的智慧啊!”
年轻人听了之后,顿时恍然大悟。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得,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我们就很幸运了。”当一个人自我满足、目空一切时,他怎么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智慧呢?自满的人内心装满了自己,根本没有容纳别人的空间,这不但学不到知识,还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与人树敌。古话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真正的智者懂得放低自己,保持一颗谦逊之心,对别人保持尊重和敬仰,正视别人的意见,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他分享知识、经验和智慧。
大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它放低了自己;山谷之所以能藏风纳气,也是因为它放低了自己。人如果想活得悠然自得,活得宁静致远,也应该放低自己。当我们把心放低之后,无论朝谁看去,都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都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只要吸收过来,就能丰富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能力、强大自己的灵魂。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这与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是相同的。
1743年,杰斐逊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军官,母亲是名门之后。不论从家世背景来看,还是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杰斐逊都属于社会的上层人士。他家里有园丁、佣人,餐厅里还有服务生,但是在他们面前,杰斐逊从来不摆架子,从来不对他们发号施令,而是和他们轻松、愉快地交谈,和他们打成一片。在当时能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当时的贵族对一般民众除了发号施令之外,很少和他们交谈。
杰斐逊平易近人的低调做法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向这些人学习,与他们保持和谐的关系。正如后来有一次他对法国贵族拉法叶特说的:“你必须像我一样到一般的民众家里去坐一坐,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你只有这样做了,才能理解他们不满的原因,并且懂得正在酝酿中的法国革命其中的深刻意义了。”
杰斐逊的低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如果越懂得谦虚,就越容易赢得别人的敬仰。因为谦虚可以让你显得高大,朴实、和气能让你赢得众人的好感,使别人觉得你亲切可靠,恭敬顺从可以满足别人的自尊心和指挥欲,使别人觉得与你合得来。总而言之,谦虚可以赢得别人的好感,赢得别人的帮助,这样你就能获得更多。因此,学会放低姿态,保持低调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有位计算机博士在找工作的时候,被很多公司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换一种求职策略。他把所有的学位证书都收起来,以一种低姿态去求职。很快,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成了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上司发现他才华出众,因为他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不是一般程序录入员所能做到的。这时,博士把自己的学士证书拿出来,老板顿时一惊,觉得不能大材小用,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相匹配的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再次发现他与众不同,因为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经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把本职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这时博士拿出了自己的硕士证书,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之前的两次事件,老板开始密切关注他,发现他比公司的其他硕士更有能力,于是找他谈话,这时,他拿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并向老板清楚地讲明了原因。老板一听,恍然大悟,当即欣喜不已,从此以后开始大力重用他。
大丈夫能屈能伸,面对不利的环境时,学会放低姿态,适当委屈自己,并不是窝囊的事情,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生存机会的聪明举措。就像那位博士生在工作中保持低姿态,并不影响他的气节和骨气,也不影响他的形象和尊严一样。相反,低姿态才能获得更多。
当我们遇到一个很低的门时,昂首阔步冲过去,往往会把脑袋撞疼。明智的做法是弯一下腰,低一下头,表现出一种低姿态,这样才能顺利通过。自古以来,大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周文王从王车上走下来,陪姜太公钓鱼,之后赢得了姜太公的辅佐,最终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态度诚恳,终于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可见,放低姿态才能获得更多,放低姿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
5.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再爬起
印度哲人奥修曾经说过:“每一项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只是不要一再地犯同样的错误,因为那是愚蠢的。尽可能犯更多的错误,不要害怕,因为那是自然让你学习的唯一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一种学习和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爬起来,走向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合适的材料做灯丝,和助手尝试了一千多种材料,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助手十分沮丧,他想放弃这个项目,于是对爱迪生说:“先生,我们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看来没希望了。”
爱迪生笑了笑,说:“不,我认为这不是失败,相反,我们已经成功找到了一千多种不适宜做灯丝的材料。即使我们没有发明电灯,后人也可以从我们的探索中受到启发,少走一千次弯路,从而最终发明电灯。”
后来,经过爱迪生和助手们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成功发明了电灯。
世界潜能激励大师、世界第一成功导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一句名言:“人生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未成功。”爱迪生就是这么认为的,他在经历了一千多次不成功之后,依然能乐观地说:“我们已经成功找到了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是爱迪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没有正确的认识,最终丧失了信心,从此一蹶不振。其实失败不是灾难,不是世界末日,它只是一次很平常的跌倒,只要爬起来,勇敢地去面对,人生又将迎来新的曙光。可以说,每一次跌倒和失败,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站起来。所以,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因为跌倒和失败中蕴藏着成功,每一次跌倒和失败都是在尝试、在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