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医疗产业大棋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27473100000003

第3章 移动医疗投资:看上去很美的游戏

投资火热的移动医疗产业背后,投资模式和理念也正在经历很大的变化。移动医疗横跨互联网和传统医疗领域,在投资上需要跨领域的理解,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更高。而在投资的回报预期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移动医疗不同于互联网快进快出的模式,需要长期深耕,尤其是目前大部分初创期的移动医疗企业普遍对医疗服务缺乏经验和理解,要真正把移动医疗做大,并对传统医疗服务造成影响,甚至改变一些传统医疗服务的运营模式,需要很长时间。

移动医疗投资被各领域公司看好,其中不乏互联网巨头、保险公司、医药公司以及医院,但如何让移动医疗配合企业整体的战略发展,对很多公司来说仍然是需要深思的问题。美国的移动医疗发展比中国早,项目创新更快,但美国的经验也表明,单纯的移动医疗项目,尤其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项目,盈利比较困难。因此资本在退出战略上大都选择傍大腿——卖给行业内巨头作为支持整体业务发展的手段。美国市场上,药企、保险公司都是此类收购的积极参与者,因为移动医疗项目有助于他们更加接近消费者,获得用户数据,为新产品和服务设计提供思路,同时,移动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用户的健康风险,从而控制医疗成本。

相比美国,中国的移动医疗行业起步晚,投资经验不足,而且中国缺乏保险公司这样的医疗服务支付方,给移动医疗投资的退出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目前中国的移动医疗仍然偏重个人消费端的应用,模式不成熟,盈利不明朗,还有很长的摸索阶段。未来中国移动医疗的投资将集中于服务而非产品,那些无法提供真正医疗服务的公司最终都将出局。而且,随着互联网巨头和传统企业的进入,并购的频率将会加快。更多的创业公司会选择出售而非持有直至上市。

移动医疗面临盈利难题

移动医疗最大的困境是:如何盈利。很多移动医疗公司从硬件加软件的模式起家,早期专注技术和积累用户群,在产品研发和营销上成本很高。一面是投资火热,一面却是很多项目烧钱严重,找不到支付方。近年来美国市场已经有不少移动医疗项目在经历了粗放发展后,无法自给自足,最后不得不寻找买家。在美国市场,保险公司和药企都热衷于收购能够带来用户群的移动医疗公司。

而在中国,移动医疗行业显得更加浮躁,早期项目炒作互联网概念多于扎实地做好医疗服务。投资者希望快速做大规模,创业者也希望能够快速积累人气,而忽略了光靠移动医疗产品并不能保持用户忠诚度这一核心问题。无论是早期产品研发阶段的服务测试还是后端配套的医疗服务,中国的移动医疗都很匮乏,这是中国移动医疗发展的最大阻碍。

中国市场区别于美国市场的一点还在于,缺乏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移动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很多产品的运作模式依赖消费者买单,而市场上移动医疗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专业医疗服务能力比较弱,很难长期留住用户。

谁为移动医疗买单

移动医疗的兴起正与全球医疗浪潮的转向同步。随着消费者加大了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全球的医疗重心正从传统的诊断和治疗转向预防和康复。伴随着这一浪潮的改变,移动医疗获得了巨大的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浪潮的进一步转向。

但是,移动医疗在中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支付方。针对专业医疗领域的移动医疗产品依然由医疗机构买单,但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则缺乏向海外那样的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来支付。在国外,商保拥有庞大的用户,为了防止用户生病使用保险,商保公司对于保证用户健康有着极强的动力。但在中国,这类商保公司非常弱小,还没有很大的力量来全面为移动医疗公司买单。

随着药企的竞争日趋激烈,原先的野蛮卖药方式被迫进行了转变,这为中国的移动医疗找到了新的支付方——药企。为了保证自己的药品疗效,药企正在大规模介入健康管理领域,在国外已经成为仅次于保险公司的又一主要支付方。但在中国,药企可能成为最大的移动医疗支付方。

由于移动医疗在美国发展较早,目前很多公司的投资方都已经在退出,保险公司对于一些运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开始了大量的并购。在几年后,随着中国移动医疗的发展,不排除一些商保公司也将为此展开并购。同时,在前端的天使投资领域,投资风向也开始了转变,从之前主投面向大众的产品改为更为专业化的服务。这一转变表明,美国面向大众的移动医疗产品已经在市场上高度集中,没有更多值得投入的,而细分领域的产品则依然有广阔的前景。这或许证明美国移动医疗投资的最大热潮已经到达顶峰,正向纵深推进。

移动医疗难解人才困境

移动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美国的移动医疗发展在全球抢得先机,人才是其最主要的优势之一。移动医疗的人才主要来自于IT、医疗和营销,美国的IT和营销人才在全球首屈一指,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同时,美国的医疗体制相对灵活,对人才的限制较少,这也促进了医疗人才投身移动医疗这一新兴领域。

反观中国,IT和营销人才并不缺乏,很多还非常优秀。但真正有创新精神病愿意接受挑战的医疗人才则少只有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移动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大部分医生不舍得体制的优势,也没有动力去进一步创新。对很多有着良好模式和愿景的初创公司来说,延揽人才就成了最为困难的一件事情。

医生受制于体制不仅制约了移动医疗公司的发展,也降低了很多专门针对医疗机构和医生本身的商业模式的成功概率。比如在线医生社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美国的在线医生社区发展已经到一个非常成熟的程度,而起步并不比美国晚的中国在线医生社区依然处于探索盈利模式阶段。虽然中国的文化本身对此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体制的影响无疑依然是最为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