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
小时候我们那儿管它叫“溜溜”,这是个同音字。这是小时候离不开的游戏之一,我也尝试了从一个菜鸟和大虾级别的磨练。几个男生一个人兜子里各揣着一些“溜溜”,脚下划上一条平行线,远处挖一个小坑。几个孩子可以分伙,也可以一个人一伙。在平行线之外,几个孩子的“溜溜”,如飞镖一样,试比谁扔出“溜溜”的距离坑近,然后由近及远的按着顺序玩。距离近的如果将“溜溜”弹进坑里,如同有了无上威力,他的“溜溜”就可以想弹出的时候撞击到别人的“溜溜”,那个人就被淘汰了,他就得输掉一个“溜溜”。其他的玩伴按着顺序把“溜溜”弹进坑里,然后相互进行弹球的搏杀。
玩“溜溜”有着男孩子的英雄梦。当菜鸟的时候,玩玻璃球,几天之内就已经把姑姑家的跳棋棋子的“玻璃球”,一共60个都输个精光。后来把奶奶的存钱罐里面硬币,那个时候五分钱一个,几乎花到了里面的一大半。大约到五年级左右,自己在小区里多少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玩“溜溜”高手。
“溜溜”的玩法很多,也有一种玩法就叫“押宝”,也有人叫它“压郭”。就是地上画一个长方形,里面画一条中线,在中线上每个玩伴压相同的数目“溜溜”,这个长方形就叫郭。这个时候每个人站在在长方形后,在对面不远大约能有两米多远,画上一条横线,几个人把“溜溜”扔出,距离线近的排在第一,以此类推。如果你的高手,还排一个,厉害的话,可以在两米外的横线上,直接就把郭内的“溜溜”撞出来。前提是自己的“溜溜”不能停在锅内,并且被撞击的“溜溜”出了长方形外,这样就能赢了一个,然后掌握力度,大有可能如台球高手一样,一次性的连击就把郭内的“溜溜”全部赢出来。
我弹“溜溜”的准确性,只能保存在一米五之内,如果不出意外,地面平稳几乎都能击中。这里面还有常用的“母溜溜”一说,一般都是比较好看,手感比较好的,其次就是颜色如同青花瓷模样的,最重要的让你发挥准确性。“母溜溜”一般是游戏的时候常用的,输了就在兜里给别人其他的“溜溜”。
弹“溜溜”在高手间竞技才过瘾,不一会大汗淋漓,玩了一个上午以后,可能的赢得还不到三四个。在自己技术提高以后,在家周围的玩伴几乎不爱和我玩了,自己只能到其他小区,不同的街道,装一个新手,一天下来,也能赢上三四十个,很久成就感。
想起曾经姑姑家的“溜溜”跳棋棋盘,在我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没了。哪曾想三四年后,自己的“溜溜”已经赢了好几百,远远超过最初到棋盘里面的60个。
高中以后就不再玩“溜溜”了,那些“溜溜”已经都被母亲,给了邻居家更小的孩子们了。偶尔这几年也会在家里,看到角落里有几个“溜溜”,然后在床上看看自己的技术如何,还有没有当年的准度,能不能在一米五的范围内,至少连续三次的打中。具体中没中,读者来猜吧!?
2012-02-19
老录音机
一箱子的磁带还在,可是家里的录音机却没有了。在八十年代,有一个这样的录音机堪比如今的数码设备。在周围人家还仅仅都有黑白电视机的,家里要有一台录音机,也是一种大大的拥有,中午的时候可以在家故意的放大若干分贝,听着邓丽君,放着台湾的校园民谣。
家里买录音机的年份应该是89年,爸爸带着奶奶到市里看病,回来的时候就带着双门卡带录音机,还能收听多波段的频率广播,两边还有两个可以闪光的大喇叭。磁带有奶奶爱听的《花为媒》,还是几盘传统的二人转,一些四大天王的歌曲。父亲对流行音乐,向来都有抵触之意,买了几本四大天王的歌曲,实在是没有其他的歌曲可选,或许当时磁带的选择也不是宽泛。但是这几本四大天王的歌曲,却让我对流行音乐爱不释手。
但是录音机买回来,父亲听的时候并不多,更多都是自己趁着家里没有人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听着张国荣,刘德华。老录音机的控制按键很简单,简单的符号,用来表示前进、后退,开盒、以及暂停,还有两个键一起按下去可以录音了,基本就这些功能吧。
五年级的时候,流行的郑智化的《水手》,不知道是老姑父在哪里购得一盘郑智化的专辑,在我家一遍又一遍的听,从七点一直听到晚上十点多。老姑父谈不上是追赶潮流的时尚青年,但是不像父亲这样有点老土,像什么《九妹》、《迟来的爱》、《长相依》都是老姑父那听到的,我最拿手就叶倩文的一首《潇洒走一回》,歌词写的潇洒,“红尘啊滚滚,痴痴啊情深,聚散终有时。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
初中的时候流行了歌词本,以女生为最,十个女生至少有五个有歌词本,上面写着当时的流行的歌曲。歌词本的流行,也助长我对录音机的疯狂使用,把父亲买的那些我不爱听的音乐全部翻录成流行歌曲,自己还写点记号,里面都有哪些歌曲。最初的时候盗版的磁带还没有,买一盘的磁带也得十多块钱,最多的能有十五六块,我自己买的最早的两盘的磁带,是我攒了多半个月的零嘴钱。那个时候听录音机去打扰别人的生活,从来都是我的乐趣,在小区住宅楼里,我会把音箱搬到窗台上,然后放着的大音乐,吵得邻居来敲我的家门。
家里原有的录音机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到了高中,自己的攒钱买了微型的录音机,就有半块砖头那么大。卡在腰中,兜里揣着几盘磁带,插个耳机,哼哼着的走着大街上。如今想想真是吊儿郎当,但那就是曾经我以为的流行的范儿。
现在不论大的录音机,还是小的录音机都是古董了。大的占空间前些年卖给废品收购站,小的早就不知道的丢到什么地方了。这卖掉的丢掉的是一段历史,但是记忆却永远存在。
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
女神
女神是什么呢?西方有智慧女神,爱情女神,什么雅典娜,什么维纳斯。西方的女神都是虚构的,中国的女神活的比较累,都是在凡间有了大作为,才被后世崇拜,成为神灵,建立庙宇被后人纪念。如今女神带有一种欲望上的审美。
娱乐圈有女神,什么范冰冰,什么舒淇;象牙塔有女神,什么奶茶妹妹,什么才女作家;公检法有女神,最美的法官,十字路口最美的交警;文学界有女神,郭沫若就写过《女神》,那是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象征意义,那现出更为先进的思想境界,接近了当时新思潮的最高层次;就连电影片里也有女神,譬如阮玲玉在里面有最出色的表演,那个电影叫《神女》,是一个美丽善良高尚的母亲面对整片凶险的乌云而仍旧爆发出的对孩子的爱。
当然我成长的生涯也有女神,我中学的女神是一种男人早起对女生那种爱慕,喜欢的未必是那个最美的,但恰恰的有一些场合,某一些机缘在印象中有所触动的。说了一句话,看了几眼就在内心有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她说话总有几分胆怯,担心唐突女神。是那种可以远观,不可亵玩焉。那个时候女神是一朵莲花,带有某种对异性的幻想,但更多的崇敬,脱离了尘世感,没有一丝杂念。
随着年龄的成长,阅历的变化,对女神的态度也有了转变,我高中的女神不美,却是一个我非常想要追求的女生。为此我想了许多办法,内向和碍于面子的我,只能沉默的方法,借着问几条题,争取在长途上能和她坐在一起。当然最后的努力失败,失败是没有说出口,担心我的表白换来的是拒绝。这个时候的女神不在是那个遥不可及的,我是有勇气能去和她对话了,并且有着强烈的追求欲。后来我的大学成绩不好,由此也没有在联系她。从暗恋的角度来讲,自己做了糗事,哥们可以知道,朋友可以知道,但绝对不能让自己暗恋的人知道。
大学时候我,对于遥不可及的女神根本不想去幻想,比如音乐系的唱歌美女,中文系的校花,记忆被兄弟们普遍的谈论的某某。我总是带有蔑视的眼光,我对那些没有兴趣,因为我知道追求不上,甚至难以成为朋友,那个女神我不要。放低自己的心态,有的时候发现女神就在我身边,天天和我在一个图书馆看书,我天天送她回寝室。头一天晚上商量好,明天去早市。我会早早等她下楼,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在下面呼喊有觉得不雅观,5点钟早早的在她公寓楼下,三个小时她没有下来。终于看到了她的室友,让她捎口话,她慌忙的从公寓出来,说,对不起,我起来晚了。我内心十分生气,嘴上还是忍着说,没有关系。这就女神的态度。但是当女神变成女友,我的等待就变得急躁,有的时候还会发火。想起致青春的台词:“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
女神也伴随着我的青春,从原到近,由有到无,如今也没有什么女神,对于过去那些与我交叉的女神,也不想去联系。因为曾经有一份不安的心,要是人家至今未婚,又是什么状态呢?还是让那些闪着光的翅膀,定格在过去吧!
想起《中国合伙人》的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像是我当年喜欢过一个女孩,我每天帮她打水,后来我发现她有男朋友。我问她,你有男朋友为什么还要让我帮你打水呢?她说,因为我想让我男朋友休息一下。这就是梦想,再艰难,再困苦,可是我还是想天天见到她。”
没有了女神,或许也没有什么梦想,生活变得实际了。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