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不晟
27786000000436

第436章 汇合之后回西北

大宁宣和三年十月末,新降郭药师部,安肃军,广信军,共计三万人,在新城,与敌遭遇,不敌,全线溃败。

对手只有五千人,大宁对契丹天然的恐惧,让他们丧失了勇气。加上萧干突然袭击,敢冲敢打,一举往南追逐。

在保州,雄州等地,出现了辽国精骑的影子,百姓们纷纷难逃。

孙遥带着李晟,混在逃难的队伍里。那匹马,早就被赶走了。辽军追击马匹而来,但敢骑马奔逃的人,都成了他们的把子。

那几个追逐他最凶的骑兵,估计见了阎王。他摸了摸李晟的额头,很烫,有些手足无措。影卫很厉害,可是到现在,还是不肯现身。

一路上,都是举家逃亡的流民。孙遥在人群里问着,“有没有大夫,有人病了。”

逃难的人们,竟是冷漠。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几乎变得麻木。对于边军,十分憎恶,明明攻打辽国的,但怎么就被辽人轻而易举的打败,而且,还让他们杀到大宁的地方来了。

一个衣服褴褛的老妇人带着一个小孩子靠了过来,在他们一旁,有很多流离的目光。老妇人身上背着包裹,那是她全部的搭档,而这些人有些觊觎,“我试一试吧。”

所有人都看出来,孙遥是军队中逃出来的人。身上的弯刀,锋利的折射着光芒。他们不敢惹他,老夫人之所以过来帮忙,就是想要寻求庇护。

孙遥很快便懂了,若她真能缓解李晟的病情,他不介意给予庇护。他冷冷地看了看那些痞里痞气的跟踪者,厉声道,“滚。”

没人愿意跟一个持有兵器的军兵战斗,随时都可能丢掉了性命,他们虽然不甘心,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你若救好了他,我们定然有回报。”

小男孩寸步不离跟着妇人,他才是老妇人最宝贵的财富和活下去的动力。

老妇人在路上采了草药,揉碎了灌进李晟的嘴里。看病很困难,民间都会有土方子。

从边地走到真定府,足足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李晟的病渐渐好了,这个妇人却一直跟着他们,李晟跟小狗子很投缘,教给他一些生活的小技巧。

小狗子这名字实在不大好听,在民间却觊觎了而很大的期望。贱名好养活,在医疗条件低下,成活率不高的情况下,这个方法,最是让人们接受。

一路南下,官府的态度可不好。从河北到真定府,一路上的城池,全都紧闭城门,这是耀武扬威来了。他萧干五千骑兵,敢攻城么。纯属自己吓自己,对敌人畏惧之心甚重。

征北大元帅还没有到来,麾下的队伍便损失了三万军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东边,情况定然也不乐观,萧也先带着幽州正规部队,在永清,安次等地。

萧干领的偏师,都能打破大宁军队,跟别说萧也先的主力了。

官府对南下的流民置之不理,甚至于驱逐。流民中的老弱,只能等着饿死。而仅剩下的青壮,变成了社会的渣渣,杀人放火,抢掠他人,无恶不作。

一败之下,带来的连锁反应,让大宁不堪重负。

李晟现在,也没有能力去组织这些流民,从河东到西北,千里之遥,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保证,这些人估计还没有走到,便死于路途。

而且,谁会以为西北是什么好地方。西北常年被哒哒人打草谷,要去,也是去富庶的河南等地了。

真定府相对稳定,有斥候布置于北面,若敌人来犯,会收到消息。

萧干又不是傻子,在边地耀武扬威一遍就够了,岂能深入河东腹地。就算大宁朝军队再草包,进入不利之地后,很有可能来一个合围,自己就插翅难逃了。

李晟在真定府南门住了下来,他们总是不缺钱花。黑暗中的影子,偶尔顺一顺手,便有用之不尽的银钱。真定是一座大城,很繁华。来往的人很多。

李晟在城南开了一家小面馆,吃的人很多。妇人和狗子帮忙,时日渐多,有了家的感觉。

但卢俊义和燕青,却一直没有到来。这让李晟有些焦急,已经十月中旬了,秋草马肥,到了冬天,哒哒人就该犯边了。

孙遥道,“晟哥儿,要不我去北面寻一寻?”

“好,你去吧,如果没找到,就尽快回来。”

等待是焦灼的,李晟看着这座繁华的城市,谁能想到,不久之后,就会沦为敌人之手。

卢俊义和燕青最终还是回来了,他们伤痕累累,透露着疲惫。

“员外,没事儿吧?”

卢俊义摇了摇头,“没事儿,那马扩,我劝他跟我一起走,他却要去童元帅处,继续参与攻打辽国的战役。”

李晟道,“你从大宁边军处看不到希望?”

卢俊义点头,“大宁的军队,很是自卑,怯懦,你让他们打顺风仗还行,可一溃败,就是全线溃败。”

先前这一仗,便是他们自相践踏所致,契丹人就像是赶羊一样,赶着他们跑。

休息了两天,孙遥从北面回来之后,李晟等便启程上路。妇人和小狗子不舍离开,但李晟态度很坚决,一定要让他们跟着走,寻了辆马车,一行人快马上路。

出了河间府,便进入平定军的范围,平定军辖下,军纪严明,他未来的岳父大人,很是厉害。李晟很好奇,想要见一见,却最终觉得还是算了。

现在,柳李两家的名头还不够响亮,见面,或许会适得其反。走平定,经过寿阳,榆次,清源,交城,石盆寨,便进入了石州的范围。

穿过方山县,向西到临县,看着湫水河上的大桥,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有人在桥上迎接他,一走半年,李晟都有些瘦了。

陈从安道,“表弟,你总算回来了,大家都盼着你呢。”

李晟跟他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表哥,辛苦了。”

来来往往的车辆,这里已然没有边地的萧条景象,很是热闹。卢俊义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四处看着。

接下来,就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在佳县忙碌的众人,都回来了这里。一起给李晟接风洗尘的同时,也是确定接下来的大战争。

气氛很热烈,柳太公如今有些意气风发,对李晟十分夸赞,“你找人从海外弄回来的作物,起初,大家死活都不愿意种,现在呢,一个个可喜欢的不得了。”

玉米,红薯的高产,让晋宁军的民众,越来越有底气了。李晟没想到,还真能成功,其中他们定然付出了很多心血。

“那是当然了,翁翁,咱们晋宁军如今这么富裕了,你说李浩博会不会眼红?”柳太公笑了笑,“他当然眼红了,可是那又怎么样,现在那些小子,可是巴不得他们早点儿来,好赚取功劳呢。”

这样的高昂的心气,让他们不再胆怯哒哒人。但是太过于骄傲,很容易就失了马蹄子。军中严格的训练,让士兵有了壮硕的体魄。严明的律法,让他们走了军魂。

潘忠勇的印记正在消散着,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就谈不上是一只铁军。这些年,固守佳县,让他们看着敌人肆虐,确实有些害怕哒哒人。

有没有变厉害,试一试就知道了。第一次碰撞,会变得尤为重要。

李晟有些疑惑道,“翁翁,你没有回青山,娘不催你啊?”“怎么不催,你娘三请四催的,一直让我回去,回去有什么用,等着进棺材啊。”

军人嘛,宁愿马革裹尸,也不愿意死在安逸的床上。在西北,一雪前耻,乃是他毕生的愿望,现在这节骨眼,他更是不愿意走了。

柳太公道,“还多亏我不走,不然,咱们家又怎么可能添丁加口。”他说的没错,他不走,张柔瑾也不好意思走了。柳毅忙,可旬月,总有一次会回来。这不,嫂子的独自,一天天又大了起来。还有柳慧,如今也听着大肚子,操持佳县的财务。

双喜临门是真事儿,可佳县的财务,又得让人去顶起来了。李晟给他添了一碗玉米粥,“是的,就爷爷厉害,不回去就不回去,反正啊,他们迟早也会来西北的。”

从青山传来消息,柳昭已经考中了进士,把柳母气的不行,径直跑去钦州当了县令。东南那里,瘴气重,夜秦人又不坏好意。山里的山民暴虐,时常发生冲突。那就是一个是非之地,亏得柳昭坚持去那里。

孩子们,一个个都不听话,可把柳眉急着了。这不,李重丙回家帮忙去了,李柳那几个小子,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个人管起来,的确很吃力。

李重丙不是个管人的,只是回去安慰柳眉而已。

王诏坐在首位上,看起来精神好多了。李晟坐在他身边,“王爷爷,你看西北怎么样?”

“比以前强多,就佳县和临县的状况,完全不像是遍地。你哥练兵很有一套,接下来的大战,说不定大有可为。”

李晟笑了笑,“王爷爷过奖了,现在让您就这么参赞,有些委屈啊,不过,爷爷等着吧,咱们拿下银、夏二州,到时候,请爷爷做这西北观察使。”

王诏摆手,“我都已经老了,现在能看到这么大的盛况,就不枉此生了。”

他从来没有任职遍地,跟哒哒人没什么接触。但这不代表他不懂军事,能将地方的匪徒肃清,同样需要很强的能力。李晟想的是,银、夏二州光复之后,让王诏这样有声望的人坐镇。

光是拿下银夏二州,还远远不够,必须提防哒哒人的反扑。西夏这么多军司,光是覆灭其二,伤了敌人的实力不少,但却并没有伤筋动骨。能够打下来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守住,又是另外一码事儿。

而且,银、夏二州百姓离开大宁上百年,加上唐朝末年的乱世,都有了两百年。一直都是哒哒李家管理,这里的百姓,只知道李家,而不知天下。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要让银夏二州尽在掌控,不光要靠武力征服,还要为当地的百姓,带去福音。中原王朝的策略,跟草原游牧民族完全不一样。他们总是存着,抢掠了就跑的念头,中原人最愿意的,就是与民生息。

将王诏请来西北之时,李晟就想好了,让他来担任银夏二州的主官。这样,朝廷肯定会同意。李晟如今最烦恼的,就是到时候功成之后,朝廷会有无数人来抢掠功劳。李晟完全可以让他们灰溜溜来,灰溜溜的回去,但双方撕破脸皮的话,面子上不好看。

现在也真是乐观,好像银夏二州,已经就在手中了一样。擅自开启战端,大宁朝廷一定不会允许。现在朝廷的主要方向,还是幽云十六州。

但李晟根本没指望中枢提供帮助,秋粮入仓库之后,晋宁军百姓冬天不会再饿肚子了。明年,附近州府的人,一定会种上高产的农作物,他们又不蠢,当然懂得学习了。

稻苗商行的倾斜,带动着本地的乡绅,正向这新型的商业之路发展。土地的释放,让百姓们得到了耕种的土地。晋宁军的百姓,在这一年,幸福指数大大增加。小陈县令一直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可前几年,有所保留,在民生上,大家并没有认同。

将害群之马除去之后,新的土地政策,让这里成了天堂。附近州县的百姓,纷纷往这里跑。周围的州府,对晋宁军的官府很是不服。曾经联名,上奏给了朝廷。

这个时候,以梁洛为耳目的好处凸显出来了。奏章进入朝廷,连一点儿浪花都没有翻动,就如同石沉大海。徽宗皇帝的精力越来越不济,而他对于艺术的爱好,则越来越痴迷。因此,他可没有多少精力来批奏章。梁内侍便有了优先阅读,起到筛选的作用。

晋宁军,那可是他即将要收为义子的本家侄子的地盘,还有,明眼人一看,你们就是赤裸裸的眼红。庸才不招人记恨,越是有才的人,就越是遭人非议。看来,他这个西北监军的侄子,在西北干的十分好,他对梁洛,可是满意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