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民大澡堂
27993100000014

第14章 打下涝印的城市——追溯城市排水文明史

有人说衡量一个城市的发达标准,来场暴雨就可以了。水上威尼斯,人家那漂着的是浪漫,我们这里漂着的,除了浪漫,什么都有。

“浪漫水生活”全国“公演”

2013年,南方的几个省份暴雨洪灾不断,数百万人受灾,放眼望去,祖国的南边成了水立方。浙江兰溪遭遇56年来最大洪峰,农民把猪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洪水来了,让猪先走!”湖北武汉24小时之内泼下15个东湖水,江城变身成“东方威尼斯”。有人“自驾”沙发在马路上“漂流”,有人凌波微步在东湖上戏水,还有人水漫肚腩不忘臭美,而武大的招牌也不再是樱花,而是水族馆。

三年前,武汉市长说:“武汉将发挥独特的水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东方威尼斯。”三年后的一场暴雨,帮助江城提前完成既定目标。只不过,威尼斯用了几百年才做到的事,武汉只用了几个小时。话说,武汉的公交车司机和热干面一样出名,有开赛车的速度,更要有开船的技术。“解放公园到了,有到解放公园的乘客,请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排队下船。”雨中畅游在宽阔的大马路上,花公交的钱,体会坐轮渡的感觉,值啊。

其实不光武汉,逢雨必涝、逢雨必瘫”是当下很多城市的缩影,这不,北京也被灌水,陶然亭的黄果树,农展馆的水帘洞,还有地处顺义的水上飞机场,熟悉的地名,不同的景色。全北京城最对得起自己名字的,还是北二环的积水潭,据说当时北京地铁的广播是这样的:“欢迎乘坐北京地铁,前方到站,积水潭。再前方到站,积水潭。再再前方到站,积水潭。”

下水道与城市良心

城市建设者只重地表,却不往地下看,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下是老化纤细的排水管,对雨水消化不良,路面的垃圾又堵塞排水口,路面“喝”不进雨水,当然积水成涝了。150多年前,雨果爷爷就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试问有几个城市的良心能经得起暴雨的考验?放眼望去,地上尽是新面貌,地下都是“心肌梗”。忍者神龟们要来中国的下水道,那就真是名副其实的“忍着”神龟了,不忍死也得憋死,不憋死也得臭死。

说起城市排水的文明史,得追溯至古罗马,2500年前建成的古罗马下水道到现在还管用。近代下水道的雏形则脱胎于法国巴黎,今天的巴黎下水道总长2300多公里,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管道通畅,论规模远超巴黎地铁,论干净程度可与巴黎街道媲美,像座地下宫殿。如今这巴黎下水道已经声名远扬,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参观的下水道博物馆,以后中国组团考察去法国就别奔什么香榭丽舍大道了,直接奔下水道。

日本的下水道系统属于深挖洞、广积粮型的,地下河深达60米,除了技术先进,重视垃圾分类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厨房油污、洗手间的垃圾不许直接排到下水道,另走一个管,这样就不会堵塞、腐蚀下水管道。难怪日本的有机农产品全球闻名,原来家家户户都有专门的有机肥料专用通道啊。

与日本法国相比,咱们现在不差钱,也不差技术,差的其实就是责任心和细节。100多年前,德国人占领青岛。17年的侵略,劣迹斑斑,却也留下了一套百年后依然在发挥作用的排水系统。在青岛的老城区,光滑的马牙石铺成的道路旁,你还能看到乌黑发亮的“古力盖”。据说这套系统前几年搞维修,一开始,根本找不着配件,可把城建公司急坏了。就在他们到处找救兵的时候,一家德国公司写来了Email:“根据我们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三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根据这个提示,中方果然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是光亮如新。

中国古代修筑下水道实行“产品问责制”

其实好的理念,咱不是没有,祖先很厉害,不过后来,麻袋换纸袋又变塑料袋,一代不如一代啊!

江西赣州,托古人的福,建于900年前宋代的排水工程,到了今天还能使赣州千年不涝。传说赣州是一座“浮城”,它形状像乌龟,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神奇的是,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忍受,所以又称“忍者神龟”。相传,明初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军师刘伯温想攻破赣州,久攻不下。最后刘伯温派人用铁钉将“龟”的四只脚钉住,才得以水淹赣州,破城而入。哎呀,我想起来了,毛主席说过“龟蛇锁大江”,武汉也是有龟山的嘛,赶紧派人查查,武汉龟山的四只脚被什么东西钉住了。都有神龟,为什么武汉就涝了呢?哦,可能武汉那只是海龟。

其实,在宋朝之前,赣州城也是常年饱受水患。北宋年间,一个叫刘彝的官员在此任知州,他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然这福寿沟比不上现代的钢筋水泥,但古代的建筑匠没有层层转包,偷工减料,建筑质量有保障,甚至在每块砖上刻上施工人的名字,实行了产品问责制。古人是全心全意办实事,但是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赶不上后人的破坏性。祖先们要知道后代子孙是怎么偷下水道井盖的,那还不得纷纷跳井!

从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王景治理黄河,到轰轰烈烈的修水库、建大坝的运动,直至今日,为什么咱们还在涝呢?为什么暴雨预报、预警机制都已建立,但大雨来的时候,我们只能水中作乐,或者抗洪救灾呢?

我总结了一下,我觉得未来我们必须适应三种生活,一种是缺水,一种是有水,一种是洪水,这年年都会有,我们也必须学会三种技能,一种是节水,一种是净水,一种是排水,这天天都得练。看来我们还不能算真正的“龙的传人”,龙是海陆空三栖,全天候生存啊。爱涝不涝,我过我的欢乐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