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看见未来
2811900000001

第1章 世界级经济危机后传

你这辈子经历的唯一一次经济萧条即将出现,2012年则可能是萧条期的重要时段,这是自193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不只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全面的货币贬值时代将到来。

1.哈利·邓特,唯一一次经济大萧条

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著名经济分析师哈利·邓特二世在《2010大崩坏》一书中预测,你这辈子经历的唯一一次经济萧条即将出现,2012年则可能是萧条期的重要时段,这是自193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哈利·邓特被誉为纽约最准确的长期趋势预测家,曾准确预测了2001年网络科技泡沫化,及2002、2003年繁荣期,哈利·邓特指出,美国当前印钞票救经济的做法是饮鸩止渴,因为美国迟早会发现,钞票印的再多,只会增加更多负债,导致整体经济进一步下滑,从人口统计的趋势来看,实体经济每40年一次的消费周期,加上每30年一次的商品行情,都将到达拐点,未来10年将是这一波经济衰退最惨烈的时期,至少要等到2020年才能回到下一次的经济繁荣期,且必须以中、印为首的新兴市场兴起后,才有可能再次来临,因此,可归纳在未来10年内,至少有4种资产要紧抱:现金(强势货币)、高评价公司债、亚洲股票、中国的消费相关股票。

哈利·邓特预测,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以如此飞快的速度赶上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准,未来10年内,西方世界的人口将加速老化,经济成长速度继续放缓,情况将比大多数人预期的更为严重。但是,中国存在着两大矛盾,其一是中国自1970年代初期以来,实施的一胎化政策将出现问题,以人口统计趋势看,中国消费潮将在2015年到2020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滑,尤其是在2035年以后,情况将更为严重,中国人口老化速度将比美国更快,与欧洲与日本相当,事实上,东亚包括日本、韩国等富裕国家,其人口增长从2020年起开始趋缓,当下一波全球经济繁荣期在2020年揭开序幕时,中国将被印度追上。

中国的另一矛盾是由上而下的成长模式,以政府主导重大投资和吸引外资来加速自身成长,这种模式在新兴国家成长周期的原始积累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国家必须给予产业更多的“管教”,制定法律和金融体系,打造产业所需要的基础建设。这种由上而下的成长模式也会束缚住中国的发展。

当前至2023年的这一段时期,美国经济会步入寒冬或淘汰期,所有传统资产类别或多或少都将走跌,大多数资产配置模型都将一败涂地。在不景气时,风险的群聚现象对于这个时期造成最大冲击,因为在成长繁荣期随着泡沫繁荣出现的各种资产泡沫,在这个时期将陆续破灭。因此,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会在未来几年内出现重挫。

哈利·邓特提到,每隔四十年因为经济趋势,股市和经济会出现一波高点,每隔三十年,石油价格和商品价格也会创新高,经济也具备大约八十年一轮的生命周期,而且,现在就是经济的生命周期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的时刻之一!经济学家在预测上总是犯了一个大通病:人类倾向于做线性预测,但是现实生活和进步的发生却是以指数曲线周期上下起伏。过去的几十年里股市,房地产和商品这三个巨大的泡沫已经蓬勃发展达到高潮,并开始同时下调。在即将来临的萧条期中,传统的资产配置会一败涂地。

哈利·邓特预测三阶段:

第一阶段,繁荣泡沫终于破灭,引发震惊,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都受到重创,尤其是泡沫期创造出的庞大债务和极高的杠杆效应,这时候就发生通货紧缩危机,银行和企业也纷纷破产。这个阶段通常持续三到五年(例如:1930年到1933年、日本在1990年到1992年的情况。这次周期可能发生在2010年到2012年,或2010年到2014年)。

第二阶段,因为政府振兴经济方案发挥效力,以及股市第一次大崩盘时的超卖现象所致,许多投资类别会出现反弹行情。通常,市场会持续三到五年的熊市反弹行情(例如:美国在1932年到1937年的情况、日本在1992年到1996年的情况。这次周期可能出现在2012年中到2017年中),届时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政治人物将声称:萧条期已经结束。

第三阶段,进入最后一波的衰退,相较下没那么严重,因为人口统计趋势和技术趋势持续走弱所致,通常持续三到五年(例如:美国在1937年到1942年的情况、日本在1997年到2003年的情况。眼前这个周期可能出现在2017年到2020年,或持续到2022年)。

哈利·邓特二世指出,2010年到2020年至2023年间,经济循环周期进入淘汰期,将出现通货紧缩或经济萧条。在这个循环周期中,除了现金和优质债券以外的所有资产(包括房地产、股市和商品)将大幅贬值,传统的资产配置模型也将一败涂地,同时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破产倒闭。而第三次世界大战(亚洲几率较高),可能在2020年代中期爆发。

印度是最后阶段的主导国家。2030年可能超越中国;2060年,在经济实力和军队实力上跟美国匹敌,甚至超越。

下一波经济繁荣将从2020年至2023年揭开序幕,持续到2035年至2036年,再下一波繁荣大约在2052年到2069年。

在这波大萧条后,下一波大萧条可能发生在2060年代后期到2070年代,东亚、中东和非洲国家将因此受到重创。

2. 纸牌预言,经济危机的10年

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美国经济有没有走出低谷?欧债危机会不会拖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全球经济到底会走向何处?2010年6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曼在《纽约时报》专栏发表文章预测,一些国家过早展开财政紧缩政策的担忧,决策失误可能会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萧条期或者持续十年。

保罗·克鲁曼曾提前五年准确地预测出亚洲经济危机以及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克鲁曼对经济学家普遍动辄以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推断经济的做法很不以为然,经济衰退很普遍,但经济大萧条却很罕见。经济历史上只有两次经济衰退在当时被广泛地描述为“大萧条”。第一次是在经历了1873年的经济恐慌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市场不稳定时期;第二次就是1929年至1931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失业人员无法就业的困难时期。

克鲁曼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金融与贸易的主导力量,但成为最大经济体还需20年,全球金融危机将改写中国经济地理版图。未来第三次大萧条主要是由决策失误引起的,世界各国政府现在均表现出对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而事实上,真正的威胁却来自通货紧缩;各国领袖都在宣扬收紧开支的必要性,而人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支出不足。2010年之后,欧美各国失业率、尤其是长期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且并没有迹象显示失业率在短期内能够迅速下降。而同时,美国和欧洲似乎都正在走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困境。面临这种严酷的情况,人们可能会期望决策者意识到他们在推动复苏方面做得还不够。

而事实却相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国家的决策者都日益关注财政紧缩计划并且趋向于按传统观念平衡预算。各国过早实施财政紧缩计划和退出经济刺激,那么为这一政策埋单的只能是那数百万的失业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要持续几年处于失业状态,甚至有一些人永远无法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不管是19世纪的长期低迷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它们都并非发生在经济持续衰退时期。相反,当时都包含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但那些经济改善并不足以弥补最初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害,如今的情况看起来更接近19世纪经历的长期低迷期,尽管形势没有像20世纪大萧条时期那样严峻,但本次大萧条的代价,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受失业困扰的人民来说,仍然是巨大的。

克鲁曼提到,永远不要猜测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并不一定告诉经济未来的所有信息。有很多情况下人们可以看到,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没有任何反映,股市的大跌并没有预示着经济的衰退,股市的大涨也没有预示经济的成功。近年来6次大规模的股票市场上涨,都没有正确地预示经济的复苏,所以股票市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可以预测经济的市场。有些资产价格的变化只是意味着人们以为有一些事情会发生。

3. 巴菲特投资预告

2010年5月,世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的专访中预测,不只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全面的货币贬值的时代将到来。从全球货币范围来讲,不管是美元还是欧元、英镑,总体来讲都会贬值。全球很多货币很可能会贬值,钱不值钱了,能购买的东西少了。经济会出现泡沫,人们总是会走过头的,每个人都会,但当大家同时走过头的话,人们就会看到泡沫从房地产到网络,以后还会有别的。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们会对周围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所反应。当看到别人靠卖贝壳,卖花苞,可以赚钱时,自己就会想也可以同样的赚钱。如果能够在别人狂热的时候,自己保持冷静,当然最好。但问题是人类的思维就是在那种时候,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够看清未来,但没有人会注意他们,听他们的。

在未来,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还会高速增长。中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机会,在经济增长大环境下,每一个地方,都能找到机会。无论是一种体制,还是一种互动关系,只要产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就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中国也会面对泡沫和泡沫破裂,不管经济发展有多么迅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赌博,而且赌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积地豪赌,财富的增长应该是逐步积累的。对于股市,如果市场下跌,它就比以前更有吸引力。我们不预测股市,我们只会在市场向下走的时候作出反应。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不难去描述,有些人发现真做的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

【本章专家】

尼尔·弗格森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罗伯特·夏皮罗 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

陈光炎 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

努里埃尔·鲁比尼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

克鲁格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刘利刚 澳大利亚澳新银行经济学家

彼得·希夫 美国经济学家

吉姆·罗杰斯 世界投资大师